智能手机保护类产品公司信用风险管理(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智能手机保护类产品公司信用风险管理 智能手机保护类产品公司 信用风险管理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3 二、 移动智能终端保护类配件发展历程 3 三、 必要性分析 5 四、 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5 五、 信用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6 六、 流动性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7 七、 流动性风险的应对 10 八、 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12 九、 财务风险应对的一般策略 22 十、 筹资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25 十一、 筹资风险的应对 26 十二、 项目基本情况 28 十三、 项目风险分析 34 十四、 项目风险对策 36 SWOT分析 38 (一)优势分析(S) 38 1、工艺技术优势 38 公司一直注重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设备,不断加大自主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力度,形成较强的工艺技术优势。公司根据客户受托产品的品种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工艺技术参数,以满足客户需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 39 一、 产业环境分析 项目建设选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区域核心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体系开放便捷,周边10分钟车程范围内,有高速公路4条、高速公路出入口6个,多条国道在区内通过,立体化交通网络通达。 项目建设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园区绿化率达50%以上,空气和水质优于国家标准;项目建设地配套功能设施完备,基础功能设施达到“十通一平”,建有大型商务写字楼、会议中心、星级酒店等,能够提供会议、住宿、餐饮、医疗、休闲等服务。 二、 移动智能终端保护类配件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末,第一部手机摩托罗拉3200进入中国市场,高昂的价格和稀有属性促发保护需求,保护类配件应运而生。早期的保护类配件功能单一,以最基本的防护、实用为主,做工简单,一般以原厂配送为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手机价格逐步下降,受众人群扩大,且手机品牌、外型、功能开始快速演变,保护类配件也开始从材质、款式、颜色上有所变化,但仍以防护功能为主,尚未形成大规模产业化。 2007年,苹果第一代手机开启3G智能手机时代,引领智能手机进入市场爆发期,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开始全面普及。在新科技、新消费、新时尚的作用下,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变得愈加强烈,保护类配件行业迎来全面发展。保护类配件亦开始摆脱单一保护性功能,产品定位逐步由配件转变为配饰,设计风格从单一到多元,带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大量新进企业开始从事保护类配件生产。与此同时,国外领先保护类配件企业也开始品牌化进程,为之后的市场地位奠定了基础。 2015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从高速成长期逐步进入稳定期,下游保护类配件行业相应进入结构调整期,发展方式从粗放型的增量扩张向精细化的品牌运营转变,行业发展日趋成熟。随着消费升级与行业整合趋势深化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设计、品牌、工艺要求的全新定位,中小配件厂商依赖的粗放式的价格竞争模式难以维系,保护类配件行业竞争进一步聚焦在产品研发设计、品牌筛选定位、销售网络维护与建设上,市场中一些优秀企业逐步脱颖而出,行业品牌格局逐渐显现,行业集中度也逐步提升。 与此同时,市场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随着移动支付、娱乐、办公、购物等日常行为对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依赖程度的加深,手机已成为了日常生活必需品,对保护类配件的消费习惯也呈现出从功能性消费向品质、时尚性消费、从低频次消费向高频次消费的转变。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继续朝轻薄化、便携化方向发展,屏幕易碎、机身不结实、外形结构单一、续航时间短等缺陷仍将普遍存在,相应能起到保护、外观个性化美化、功能附加作用的保护类配件行业在未来仍具备长远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 必要性分析 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四、 信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信用风险可以从“量”和“质”两方面来考虑。所谓信用风险的“量”,就是交易双方的交易额。信用风险的“质”则由“违约”行为发生的概率和能够减少违约损失的担保决定。违约发生时未偿付的账款,随着违约情况可能导致损失总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这种变化是因为这些欠款在进入了催讨程序后,能够得到部分的清偿。清收取决于信用风险消减能力,例如同担保方(间接担保或者第三方担保)协商的能力,以及其他借贷方做出偿付后取得的偿付资金等。 因此,信用风险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违约概率、清收风险和敞口风险。违约是指由于订约方的违约或者信用下降所导致的企业经济损失,也就是信用违约事件的结果。违约概率是指违约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敞口风险为未来将偿付金额,清收风险是指对于敞口金额无法完全清收而导致的风险。综合上述的3个因素,一项交易的信用风险可以用违约概率、敞口风险和清收率三者的乘积表示。 对违约概率的评估,可从债务人和债权人两方面综合考虑。从债务人方面,可根据不同项目分别考察各位债务人的资信状况,然后进行综合评价。 从债权人自身,即企业方面,识别和评估信用风险通常需要对债权的账龄进行分析,并设计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五、 信用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一)信用风险及其特征 信用风险是指企业的债权因为债务人违约而不能收回或者不能够及时收回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它也可称为应收账款风险、坏账风险或客户风险。信用风险过高,可能给企业财务带来危机。信用风险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 (1)非对称性:即当债权人承受一定的信用风险时,它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是不对称的。 (2)累计性:是指信用风险具有不断积累、恶性循环、连锁反应、在一定的临界点可能会突然爆发而引起财务危机的特点。 (3)内源性和行为因素:是指信用风险是含有主观的、无法用客观数据和事实证实的内在人为因素。 (二)信用风险的来源 债务人不能近期偿还到期债务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其不能偿还债务,既有可能是债务人本身诚信因素,也可能由债务人经营管理,或者外部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而造成。例如,企业在一个不稳定的国家或地区从事经营活动,则其销售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应收款项回收风险较大。 从债权人来看,信用管理不善是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通常,业务经营部门希望通过信用政策的放宽,获得更多的经营业绩。而信用政策的放宽,信用风险也随之上升。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企业为了吸引客户会给予更长的收账期及其他优惠收款政策,由此增大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两种情形;一是突发性坏账风险,由于非人为的客观情况发生了不可预见性的变化,造成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二为过于宽松的赊销政策,降低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 六、 流动性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可分为外生性和内生性两个方面。 (一)外生流动性风险 外生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问题。例如,汇率、利率和证券价格等基础金融变量发生非预期的变化。变动的结果是企业蒙受经济损失,即实际收益少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超过预期成本。 企业外生流动性风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 (1)外界环境变动的不确定性。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外界环境十分复杂。外界的种种变化,如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变动、自然灾害和其他一些偶发事件等不可抗力都会对企业经营发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例如,资金回收的安全性,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金融政策紧密相关。在财政金融双紧缩时期,整个市场疲软,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三角债务链规模巨大,资金回收困难;而在相反的情况下,资金回收则相对容易。 (2)不同资产具有不同特征属性,其中在流动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当受到外部冲击时,其流动性程度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而资产流动性与收益性又是反向变动的,高流动性资产往往只有较低收益率,低流动性资产往往具有较高收益率,例如,现金流动性最高,但其收益率最低,非现金资产流动性与现金相比较低,但其收益率却要高得多。因此,企业资产结构的配置,若不能保持“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的均衡,就可能难以防范和规避因外部冲击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例如,如果流动资产中有大量不适销对路的存货和债务人信用状况不佳的应收账款,资产变现能力就很差。 (二)内生流动性风险 企业内生流动性风险主要产生于以下领域。 (1)营运资金不足。企业资金来源的根本保障在于其主营业务活动的现金流量。如果企业不能产生足够的营业现金流量,其结果是直接侵蚀资产,丧失偿付股利和债务的基础。例如,存货增加、收款延迟、付款提前等原因造成现金周转速度减缓。此时,若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借款额度,就需要补充投入增量资金。 (2)激进的财务政策。激进的财务政策可能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短期资金长期占用,企业运用杠杆效应,大量借入银行短期借款;增加流动负债用于购置长期资产,这些政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购置长期资产的资金需求,但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下降,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一旦现金流量不足和融资市场利率变动,企业即会发生偿付困难甚至破产。 (3)过量交易。企业规模扩张过快,已超过其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量进行经营,即产生过度交易。一个过量交易的企业通常是一个资金不足的企业。过量交易一般具有以下症状。 ①销售额迅速增长。 ②流动资产数目迅速增加,固定资产可能也会增加。 ③股本资金增长有限(或许只是通过留存利润增加)。资产的增加大部分是通过举债或减少现金的方式实现的。 七、 流动性风险的应对 应对流动性风险,通常需考虑以下措施。 (一)管理现金流 管理现金流是指对企业现金流实施内部控制。主要办法包括企业现金流的集中控制、收付款的控制等。现金流的集中控制有利于企业资金管理者了解企业资金的整体情况,在更广的范围内迅速而有效地控制现金流,从而使这些现金的保存和运用达到最佳状态。 企业在设计现金流的内部控制时,应将现金流按收入、支出的路径确定相应的业务流程,配备相应的管理及控制岗位,设计有效的会计体系,实行严格、完整的凭证制度、账簿报表制度、复核制度、会计控制制度、标准成本和预算制度、资产盘点制度等。在控制程序上,办理任何一项现金支付业务都必须严格履行申请、审批、记录、支付、检查等必要手续,不能由某个职工包办或某个部门单独处理。办理现金收入业务时,也应当及时入账,完善相关的收入手续,以确保在现金运作过程中少出差错、杜绝舞弊。 (二)增加现金流入 增加企业现金流入是确保资金流动性的根本措施。 (1)提高销售收现能力。尽可能以现销方式实现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尽快取得现金是应对流动性的最有效办法。这一方面需要销售适合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销售价格适当。 (2)确保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确保能在短期内以安全地高于成本的价格将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 (3)确保筹资能力。企业需要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等级,在可能及必需的情况下,与金融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三)管理现金周期 一般来讲,一家企业现金循环周期与其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经营周期不一致。 为了减少现金周期,在生产或提供劳务周期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1)采取措施,加速现金回收并提高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可采取缩短现金除销期限,增加信用审察,集中银行制度,尽快处理大额款项等方法。 (2)延期支付应付账款。应付账款的金额大小及时间的长短,与获得商品或接受劳务的价格直接相关。一般来讲,延期支付款项的时间越长,相应的价格可能越高;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的金额越大,相应的价格可能越低。延期支付款项的方法主要有:延迟付款;以汇票代替支票;合理利用款项在途期间等。 (四)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是控制流动性风险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