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市公安局招考聘用警务辅助人员35人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第8版)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营口市公安局招考聘用警务辅助人员35人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300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200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救助范畴的是_____。 A: 自然灾害救助 B: 司法救助 C: 失业救助 D: 孤寡伤残救助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人 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主要包括自然灾害 救助、失业救助和孤寡伤残救助等。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对公务员违反行为规范进行的行政处分中,不包括_____。 A: 记过 B: 降职 C: 撤职 D: 罚款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D。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的种类为:一)警告;(二)记过;(三)记大过;(四)降级;(五)撤职;(六)开除。故排除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本级总预算的汇总预算称为_____。 A: 中央预算 B: 地方预算 C: 部门预算 D: 单位预算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地方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称为地方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预算的构成与其政权构成相一致,我国地方预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自治州、直辖市辖区)、县(自治县、市、旗)、乡(镇)四级组成。故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所有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称号的人都申请了北京户口,所有申请了北京户口的人都担任过班干部。 如果以上命题是真的,下列哪项命题也是真的?_____ A: 所有担任班干部的学生都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B: 所有担任过班干部的人都申请了北京户口 C: 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可能并没有获得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D: 申请了北京户口的人都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称号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以推出所有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的人都担任过班干部。根据“所有A是B”不能推出“所有B是A”,A、B、D三项都是错误的推理,排除。C项,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是否一定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不能确定,因此用“可能”的表述,正确。故选择C项。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事前行政监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机构开展行政行为,进行行政决策之前,对其进行的监督。下列属于最典型事前行政监督的是_____。 A: 国政调查 B: 质询 C: 听证会制度 D: 人民代表视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最典型的事前行政监督是听证会制度。听证会是由立法机关、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和某些 行政事业性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召集社会各阶层、当事人或有关受益、受害者进行交流沟通的会议。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_____。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推翻了封建帝制. C: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推翻了封建帝制是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_____。 A: 感觉一知觉一表象 B: 概念一判断一推理 C: 实践一认识一实践 D: 意识一物质一意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认识在实践中产生,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要经过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即“实践→认识(感性→理性)→实践”。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景因素是_____。 A: 领导风格 B: 领导权威 C: 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 D: 员工素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菲德勒权变理论认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景因素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 A: 消费者的偏好 B: 消费者收入水平 C: 消费者的预期 D: 商品的价格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其他三项都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里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D: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同一棵大树,在不同人眼里所表现的价值不一样,这就体现了人的认识能动性。大树在木匠画家,植物学家的认识过程中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他们对事物的感觉也就变得不一样,这正好体现了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D项说法错误。故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人格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_____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本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12.关于流通中的货币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B: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受社会消费水平支配 C: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及货币流通速度有关 D: 同一地区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是恒定不变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影响货币流通量的因素主要有:①参加流通的商品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所以C对。B错。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张某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人狱后,张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根据刑法规定,对张某的处理是_____。 A: 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 B: 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 C: 可以假释 D: 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刑法》第78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第81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公民道德建设日是在每年的_____ A: 9月9日 B: 10月10日 C: 9月20日 D: 10月20日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本题所属考点-《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 15.下列有关监视居住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_。 A: 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B: 监视居住一律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C: 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D: 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刑事诉讼法》第74条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据此可知,只有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的期限才能折抵刑期。故本题应选D。 本题所属考点-《刑法》 1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_____。 A: 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C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阶段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17.如果提起行政诉讼,本案的被告应当是_____。 A: 综治办 B: 镇政府 C: 镇派出所 D: 镇派出所的上级公安机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当事人不服向法院起诉的,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派出所是公安局的派出机构,且无权做拘留处罚,故被告是镇派出所的上级公安机关。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8.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一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要提起行政诉讼,_____。 A: 必须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共同上级行政机关为被告 B: 可以以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任何一个行政机关为被告 C: 必须以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D: 必须以在具体行政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行政机关为被告[/content]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3款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9.商场向法院申报后,法院应当_____。 A: 决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B: 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C: 判决终结公示催告程序 D: 继续公示催告程序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B[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96条第2款的规定:“人民法院收到利害关系人的申报后,应当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并通知申请人和支付人。”所以B是正确答案。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出自_____。 A: 《左传》 B: 《淮南子·人间训》 C: 《史记》 D: 《论语》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 【解析】“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文学常识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页浏览器的是_____。 A: Intenet Explorer B: Firefox C: FoxPro D: Chrome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选项A、B、D均属于网页浏览器,选项C属于数据库开发软件。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2.某草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