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模具公司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方案(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汽车模具公司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方案 汽车模具公司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方案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1 二、 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 三、 必要性分析 6 四、 公司基本情况 7 五、 技术来源类的技术创新战略 8 六、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划分 13 七、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概念及特点 14 八、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与任务 15 九、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 18 十、 技术创新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 20 十一、 发展规划分析 22 十二、 项目风险分析 25 十三、 项目风险对策 28 十四、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30 劳动定员一览表 31 一、 产业环境分析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区域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将激发持续发展动力,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从省内看,海南区位、气候、资源独特,后发优势明显,重点领域改革将释放出更多红利,“互联网+”、新型城镇化等新的增长动力将拓展更大发展新空间。区域社会治理能力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专业型、领军型高端人才不足;保持和提升综合环境质量难度加大。 因此,当前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 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模具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水平和科技含量体现了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汽车模具的发展。近年来,先后颁布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模具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引纲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汽车模具行业做大做强1。 2、汽车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近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产销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2019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6亿辆。随着汽车销量的增长,消费者对汽车的功能诉求和品质要求逐渐发生变化,从普通的代步升级到追求更便捷、舒适和环保的汽车出行,汽车消费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汽车生产商为保持竞争优势,更好满足消费需求,不断提升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新车型的开发周期和原有车型的改款周期逐渐缩短。汽车更新换代的加速为汽车模具行业发展提供更大市场空间。 3、汽车轻量化推动以塑代钢快速落地 研究结果显示汽车重量每减少100千克,每百公里可节省燃油0.3升,汽车重量降低10%,可提高燃油效率6-8%,节能减排效应十分明显,汽车轻量化对低碳经济意义重大。而以塑代钢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汽车轻量化起步较晚,相比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汽车塑料用量还处于较低水平,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目前德国的汽车单车塑料及复合材料用量高达300-365千克,占整车重量22.5%,而我国汽车的塑料及复合材料用量约为90-110千克,仅占整车重量的8%。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年新能源汽车整车比2015年减重10%,到2030年整车减重35%,届时包括碳纤维在内的塑料及复合材料在整车重量中的占比必然大幅提升,实现以塑代钢,而汽车注塑模具行业将受益于以塑代钢。 (二)行业技术不断进步 近十年来,我国模具行业通过对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经过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模具工业孕育出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2019年经中国模协认定和授牌的重点骨干模具企业达213家。重点骨干企业代表了我国模具工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并率先在行业内推进实施高速加工、并行工程、逆向工程、虚拟制造、无图生产和标准化生产等先进技术和工艺,为行业发展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效应。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助于带动我国模具工业的整体发展。 1、产业转移及全球采购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我国模具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对下游行业的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模具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具备较强实力的骨干企业,国外下游厂商纷纷到我国采购模具。我国模具制造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三)面临的挑战 1、专业人才短缺 模具人才培养周期长,行业技术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一般而言,培养一名优秀模具工程师需要数年的专业培养和实践经验积累。我国模具工业起步较晚,专业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短缺,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限制了行业快速发展。 2、产品标准滞后影响行业发展 我国模具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尚待完善,国际影响力不足,部分产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存在一定程度滞后,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由于缺少产品标准,或标准过时,标准体系在规范市场、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发展方面的作用受限,未能引导企业生产出种类齐全、质量精良的产品,导致无序竞争,导致中低端模具产能过剩,高端模具仍需从进口。 3、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 模具生产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模具企业往往为了追求规模,采取广覆盖的发展策略,从工艺设计到研发,从加工到装配试模,虽然一体化生产有助于提高对产品的把控力,但降低了分工协作水平,损失了生产效率,不利于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专注同业竞争、缺少横向合作的模式,将造成重复投入,并最终导致我国模具产业大而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 三、 必要性分析 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 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 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四、 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二)核心人员介绍 1、苏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2、武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 3、余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4、何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5、梁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4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监事。2018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五、 技术来源类的技术创新战略 (一)自主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战略是指以自主创新为基本目标的创新战略,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 自主创新基本上都是率先创新,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技术突破的内生性。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是企业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形成较强的技术壁垒,而且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形成创新的集群现象,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2)技术与市场的率先性。自主创新的优势主要是技术与市场方面都具有领先的优势,率先性是自主创新的目标。这种率先性不仅有利于企业积累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获得产品成本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取得超额利润,而且在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方面也具备了成为行业统一认定标准的可能,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生性。创新与知识和能力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和能力支持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技术创新的主体工作及主要过程都是通过企业自身知识与能力支持实现的;自主创新过程本身也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知识与能力积累的良好环境。 (4)高投入和高风险性。企业为保证竞争优势地位,必须能够持续进行创新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将创新贯穿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较高的资金和强大的人力投入。同时,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资金投入具有很强的外溢效果和较强的迟滞性,所以,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必须承受巨大的风险。 (二)合作创新战略 合作创新战略是指企业与企业或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之间发挥各自的优势,联合进行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以尽快开发、实施技术创新的一种创新行为的谋划与安排。合作创新战略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条件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和共担风险,可发挥各方优势加快开发速度。与自主创新相比,合作创新要求企业只需某一方面具有特长的专业研究开发人员或技术、设备,合作创新可使投资费用明显下降,同时技术成果的商品化速度加快。 合作创新能够产生共生经济。所谓共生经济是指独立的经济组织之间以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为目的,形成合作组织间直接或间接的资源配置效果。合作创新可以改善资源结构、分散和降低风险、缩短创新周期、扩大创新空间、减少无效投资、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带来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所以,合作创新战略具备以下特点: (1)合作主体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由于世界范围内技术竞争的不断加剧,使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因此,以企业间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通过外部技术资源的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然趋势。 (2)创新时间缩短,企业竞争地位增强。合作创新战略的实施可以缩短收集信息的时间,提高信息质量,降低信息费用;可以使创新组合趋于优化,从而缩短创新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通过合作各方技术经验和教训的交流,减少创新过程中的因判断失误造成的时间损失和资源浪费;成功的合作创新可以为参与合作的企业赢得市场,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