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县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高三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的夹角为,在斜杆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小车静止时,,方向沿杆向上 B.小车静止时,,方向垂直杆向上 C.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运动时,一定有 D.小车向左以加速度a运动时, 2、如图所示是一种古老的舂米机.舂米时,稻谷放在石臼A中,横梁可以绕O轴转动,在横梁前端B处固定一舂米锤,当脚踏在横梁另一端C点往下压时,舂米锤便向上抬起.然后提起脚,舂米锤就向下运动,击打A中的稻谷,使稻谷的壳脱落变为大米.已知OC>OB,则在横梁绕O转动过程中( ) A.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 B.B、C的线速度关系满足vBm2,θ1<θ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B.地面对斜面体没有 摩擦力 C.所给条件不足,不能判断摩擦力方向 D.斜面体ab面和ac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同 8、物体A做平抛运动,以物体被抛出的位置为原点O,以初速度 v0 的方向为x轴的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的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沿两坐标轴分别放置两个光屏.两束平行光分别沿着与坐标轴平行的方向照射,物体A 在两个光屏上分别留下物体的两个“影子”的坐标分别为x、y,则图中两个影子的坐标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时刻的波形图,M是平衡位置距O点5m的质点,虚线是t2=(t1+0.2)s时刻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波遇到长度为3米的障碍物时将会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B.波速可能为 C.该波的周期可能为 D.若波速为,该波一定沿着x轴负方向传播 E.若波速为15ms,从到时刻,质点M运动的路程为60cm 10、一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在传送带适当的位置放上具有一定初速度的物块(如图a所示)。以此时为时刻记录了物块之后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图中取沿斜面向上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其中两速度大小。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 B.内,物块沿皮带向下运动,内沿皮带向上运动,时刻回到原位置 C.内,系统产生的热量一定比物块动能的减少量大 D.内,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等于物块动能的减少量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为测定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1)某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一个小正方体木块,并放置在木板上. (2)调整木板的倾角.将弹簧(实验中的弹簧可视为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位于木板上的B点.正方体木块从木板上A点静止释放后沿木板下滑,压缩弹簧运动至C点后被弹回,上滑至D点时速度为零.(1)测得AB间的距离为x1,BC间的距离为x2,BD间的距离为x1. (4)改变θ角的大小,按以上步骤重做实验,得出多组数据,利用所学规律算出物快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求其平均值. 请根据上述步骤以及所学的物理规律处理以下问题; 关于正方体木块从A下滑到B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其中mg为木块的重力,N为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f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为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下图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②若某次实验测得:x1=40cm、x2=5cm、x1=25cm,θ=45°,则物快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 ③试比较物快在上述过程中刚接触与刚离开弹簧时动能的大小,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2.(12分)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轨迹,并求出平抛运动初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如图乙所示,某同学在描绘平抛运动轨迹时,忘记记下斜槽末端位置。图中A点为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他便以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了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坐标轴,则根据图象可知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以及抛出点的坐标________。(g取10m/s2)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分)如图所示,半径的竖直半圆形光滑轨道bc与水平面ab相切.质量m=0.1kg的小滑块B放在半圆形轨道末端的b点,另一质量也为的小滑块A以的水平初速度向B滑行,滑过的距离,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粘在一起运动.已知木块A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A、B均可视为质点.求: (1)A与B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 (2)在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轨道对A、B的作用力N的大小; (3)AB的落地点距离半圆形轨道末端b的水平距离. 14.(16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B=6kg的木板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质量MA=6kg停在B的左端.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用长为l=0.8m的轻绳悬挂在固定点O上.将轻绳拉直至水平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在最低点与A发生碰撞后反弹,反弹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0.2m.木块与小球可视为质点,A、B达到共同速度后A还在木板上,不计空气阻力,g取. (1)球和物块A碰后瞬间A物块的速度大小. (2)A、B组成的系统因摩擦损失的总的机械能. 15.(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相连,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站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的人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物体甲及人均处于静止状态,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人的质量,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 当小车静止时,球处于平衡状态,则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mg,方向竖直向上.故AB错误.当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运动时,则球的合力为F合=ma,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杆对球的作用力F=,因为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则作用力不一定等于.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中轻杆与轻绳的模型不同,绳子对物体只有拉力,一定沿绳子方向,而杆子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子方向,要根据状态,由牛顿定律分析确定. 2、B 【解析】 AC.由图可知,B与C属于同轴转动,则它们的角速度是相等的,即ωC=ωB.由:a=ω2r,而OC>OB,可知C的向心加速度较大;故A错误,C错误; B.由于OC>OB,由v=ωr,可知C点的线速度大;故B正确; D.锤对稻谷的作用力与稻谷对舂米锤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D错误. 3、B 【解析】 根据,可知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加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长.A、第一宇宙速度为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大,则其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A错误.B、同步卫星和地球表面物体属于公转和自转,两者具有相同的周期,根据圆周运动,可知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较大,故B正确.C、同步卫星因T=24h,可知轨道半径一定,运动方向一定,线速度和角速度一定,则会定点在赤道的正上方,故C错误.D、轨道半径减半后周期变小,不再是地球同步卫星,则D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线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从而比较出大小.同步卫星位于赤道的上方,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掌握同步卫星的“七定”. 4、A 【解析】 在绕地球的圆形轨道上飞行的航天飞机上,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弹簧秤的读数。 【详解】 在绕地球的圆形轨道上飞行的航天飞机上,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重力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为g′,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弹簧秤的读数为零,A正确,BCD错误。 【点睛】 在轨道运动的航天飞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地面上由于重力产生的现象消失,弹簧称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重力。 5、B 【解析】 据题意,体验者漂浮时受到的重力和风力平衡;在加速下降过程中,风力小于重力,即重力对体验者做正功,风力做负功,体验者的机械能减小;加速下降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体验者处于失重状态,故选项B正确. 平衡条件、机械能变化与外力做功关系、超重和失重 【方法技巧】通过体验者加速度方向判断超重和失重,通过除重力外其他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其他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判断机械能变化情况. 6、C 【解析】 “嫦娥二号”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则有 , , ,由以上公式可知,轨道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大,角速度越大,向心力越大,周期越小,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 嫦娥二号”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则由公式可得出各量的表达式,进行讨论即可求解。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