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仙桃市汉江高级中学物理高三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高三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伽利略对物理问题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 B.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C.只要条件合适理想斜面实验就能做成功 D.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 2、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H高处由静止下落,桌面离地面的高度为h,如图所示,若以桌面为参考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及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是(  ) A.mgh,减少mg(H-h) B.-mgh,减少mg(H+h) C.-mgh,增加mg(H-h) D.mgh,增加mg(H+h) 3、水平放置的弹簧振子先后以振幅2A和A振动,振子从左边最大位移处运动到右边最大位移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 ). A.v1=2v2 B.2v1=v2 C. D.v1=v2 4、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上面,B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初始时A、B静止。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推A,但A、B仍未动,则施力F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B.B与墙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 C.B与墙面间的弹力可能不变 D.B与墙面间的弹力变大 5、某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小球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依次经过A、B、C三点,最后恰好能到达最高点D,其中AB=12m,BC=8m,从A点运动到B点,从B点运动到C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是-2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m/s² B.小球到达B点速度大小为10m/s C.A、D两点间的距离为24.5m D.小球从C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为2s 6、如图所示,图中以点电荷Q为圆心的虚线同心圆是该点电荷电场中球形等势面的横截面图.一个带电的粒子经过该电场,它的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P、M、N、O、F都是轨迹上的点.不计带电粒子受到的重力,由此可以判断( ) A.此粒子和点电荷Q带同种电荷 B.此粒子在M点的动能小于在F点的动能 C.若PM两点间的距离和MN两点间的距离相等,则从P到M和从M到N,电场力做功相等 D.带电粒子从P运动到N的过程中,电势能逐渐增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如图,两位同学同时在等高处抛出手中的篮球A、B,A以速度v1斜向上抛出,B以速度v2竖直向上抛出,当A到达最高点时恰与B相遇。不计空气阻力,A、B质量相等且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相遇时A的速度一定为零 B.相遇时B的速度一定为零 C.A从抛出到最高点的时间为 D.从抛出到相遇A、B竖直方向速度的变化量相同 8、质量为m的物体,以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降高度为h的过程中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 C.物体的动能增加了 D.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为 9、A、B两球沿同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x-t)图像,图中a、b分别为A、B两球碰撞前的图线,c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图线.若A球的质量,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两球碰撞前的总动量为3 kg·m/s B.碰撞过程A对B的冲量为-4 N·s C.碰撞前后A的动量变化为4kg·m/s D.碰撞过程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10 J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晶体中的钠离子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B.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C.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量,但热量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D.水黾能停在水面上,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E. 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与橡皮条的另一端连接的细绳套,使绳套的结点到某一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绳套的结点拉到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记下的位置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1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示意图.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 N,两力的合力用F表示,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关于F1、F2与F、θ1和θ2关系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 A.F1=4 N  B.F=12 N C.θ1=45°  D.θ1<θ2 12.(12分)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有: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门1和2组成的光电计时器,其中光电门1在光电门2的上方,小球释放器(可使小球无初速释放)、网兜。实验时可用两光电门测量小球从光电门1运动至光电门2的时间t,并从竖直杆上读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 (1)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下图乙所示,则小球直径为_________cm。 (2)改变光电门1的位置,保持光电门2的位置不变,小球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v,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则h、t、g、v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h=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如上图丙所示,若图中直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根据图象得出重力加速度g大小为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分)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其一端固定在倾角的固定光滑直轨道的底端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点,,点为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均在同一竖直面内。质量为的小物块自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取,。 (1)求运动到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2)改变物块的质量,将推至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恰好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求改变后的质量。 14.(16分)如图所示,均匀薄壁U形管,左管上端封闭,右管开口且足够长.管的横截面积为S,内装密度为ρ的液体.右管内有一质量m的活塞搁在固定卡口上,卡口与左管上端等高,活塞与管壁间无摩擦且不漏气.温度为T1时,左、右管内液面高度相等,两管内空气柱长度均为L,压强均为大气压强p1.现使两管温度同时缓慢升高,求: ①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管活塞开始离开卡口上升? ②继续升温,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左管内液面下降h? 15.(12分)如图,半径R = 1.0m的四分之一圆弧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圆弧最低点B与长为L=0.5m的水平面BC相切于B点,BC离地面高h = 0.45m,C点与一倾角为θ = 37°的光滑斜面连接,质量m=1.0 kg的小滑块从圆弧上某点由静止释放,到达圆弧B点时小滑块对圆弧的压力刚好等于其重力的2倍,当小滑块运动到C点时与一个质量M=2.0kg的小球正碰,碰后返回恰好停在B点,已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1.(sin37°=0.6 cos37°=0.8, g取l0 m/s2) 求: (1)小滑块应从圆弧上离地面多高处释放; (2)小滑块碰撞前与碰撞后的速度; (3)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伽利略处用逻辑的观点推翻了这一观点,故A错误;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理想化推理,故B错误;目前实验条件下可以提高实验精度,但是仍然不能直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故C错误;“理想斜面实验”不是凭空想象的实验,是可靠的事实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 2、B 【解析】 以桌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那么小球落地时的重力势能为 整个过程中小球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A 【解析】 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周期为与振幅无关,设为T,则从左边最大位移处运动到右边最大位移处过程的时间为T/2;第一次位移为4A,第二次位移为2A,即位移之比为2:1,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平均速度之比为2:1;故选A. 4、D 【解析】 A.对A物体,开始受重力、B对A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平衡,当施加F后,仍然处于静止,开始A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为,若,则A、B之间的静摩擦力大小还是等于,所以A、B之间的摩擦力可能不变,故A错误; B.对整体分析,因为AB不动,弹簧的形变量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不变,开始弹簧的弹力等于A、B的总重力,施加F后,弹簧的弹力不变,总重力不变,根据平衡知,则B与墙之间一定有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等于力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方向竖直向下,故B错误; C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开始时B与墙面的弹力为零,施加力F后,B与墙面的弹力变为Fcosα,弹力增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C 【解析】 A.由题目中的从A点运动到B点,从B点运动到C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是可知,AB和BC段的时间相同,由和可得:,,A错误; B.由公式可得,B错误; C.由公式得,AD之间的距离为24.5m,C正确; D.在AD之间运动的时间为,所以CD之间所用的时间为3s,D错误. 6、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轨迹弯曲方向判断出,粒子在M、N间运动过程中,电荷一直受静电引力作用,此粒子和点电荷带不同的电荷.故A错误; B、粒子从M到N,电场力做正功,故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故M点的电势能大于N点的电势能,且M点动能小于N点动能;N点与F点在同一个等势面上,所以粒子在F点的动能等于在N点的动能,所以粒子在M点的动能小于在F点的动能.故B正确; C、M点离场源电荷远,电荷所受的电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