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语文押题卷 语文九(解析版)

举报
资源描述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绝密 ★ 启用前 高考语文押题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这一重要要求,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运用前沿技术,打破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孤岛”,推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下一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数据,应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进城市治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近日,媒体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城市数字化程度不高、基础数据欠账较多;数字治理平台重复建设,因缺少统筹而未能成网;数据无法互通,造成平台数据源运行难;数据不充足,限制地方数字化治理的思维和作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智慧城市建设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应从各类应用、各种技术拼接组合的阶段向系统集成、泛在互联的阶段跃进。这也表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然滞后,需要按下加速键。 让城市发展更智慧一些,离不开制度创新更进一步。随着智慧城市治理实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数据积累难、共享难的问题,背后都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比如,数据因归集难、无标准而无法互通,会让有些智慧平台难有用武之地;缺乏数据监管机制和技术,导致相关部门担心泄露问题而不愿分享重要数据;地方数据管理权限不高,会影响相关治理的大数据分析以及相关业务的办理。这些问题,都有待制度创新来破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依靠科技和制度双重创新驱动,打破“数据桎梏”,才能不断提升智慧城市数字治理的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既是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城市的智慧平台归集了本地人口、企业信息等数据。负责数字城市建设的地方干部直观感受到,只有直接服务群众才能实现数据积累,归集到更广泛而准确的数据,但疫情防控毕竟是特殊情况,常态化开展服务、实现数据沉淀是各地的迫切需要。地方领导干部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让智慧城市的效果显现出来。 去年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方“将推动制定智慧城市指导原则,为亚太创新城市发展提供样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革和建设统一起来,让城市既有“大脑”统一调度又有“肢体”高效协同,我们就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生产、生活环境,创造更多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国经验”。 (摘自盘和林《“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2021年2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治理经受大考。较高的人口密度、较高的人口流动性、较快的人口增长让城市公共安全一直承压不小,一旦城市治理和风险处置稍有差池,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人们对榜上有名的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交出的作业打分点评,也正是出于对城市风险集聚效应的认识和警惕。这次大考,暴露了一些城市治理能力的不足,现实的经验和教训也让城市治理者和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当城市发展步入数字时代,只有借助数据互联、知识关联、信息共享等优势进行城市治理,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才能真正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提供坚实支撑。 数字如何赋能城市治理?以往人们更为熟悉的是“交通治堵”的应用场景,在此次危机应对中,以杭州为代表的一些城市“数字治疫”的实践探索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杭州,早在2月初就依托城市大脑上线疫情防控重要的电子身份健康信号“健康码”,系全国首个;在江苏,利用矢量电子地图和高分影像等搭建疫情防控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让掌握涉疫人员流动信息成为可能;在郑州,企业复工及员工健康登记系统的上线,方便政府随时掌握企业复工数据,为当地复产复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城市有“大脑”,让数据成为资源,让城市各个器官协同工作,在战疫中跑出速度和效果自然也不足为奇。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大脑的构建无异于城市底层操作系统的一次升级,它对城市的塑造远不是“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这种看得见的便利所能涵盖的。可以预见,经此一疫,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将在未来成为城市治理领域的关键词。但这在中国其实并不是新事物,据统计,截至目前约有5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但囿于“软硬件之争”的思维问题及产生数据孤岛的体制机制问题等多种因素,建设进度和效果并不很理想,此次疫情危机就是一次检验。 城市大脑无法实现完全的照搬和异地迁移,只能在一个城市的肌理中生长起来。未来,杭州要担负起制度创新高地的使命,其他地方的城市治理者也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反思如何接着把城市治理现代化这篇文章写下去,用前沿科技搭建一个城市的“神经中枢”,利用城市的数据资源更好地治理城市,增加城市的承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摘自《让我们的城市更智慧一些》2020.4.3《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就是要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前沿技术的运用。 B.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城市数字化程度不高、平台建设重复、数据不能互通、数据不充足等。 C.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智慧城市建设经受大考,较高的人口密度和人员流动、较快的人口增长使城市公共安全承受大的压力。 D.以杭州为代表的“数字治疫”的实践使人们看到了战胜疫情的更多希望,随后一些省市城市建立了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A项,以偏概全,材料一是说“推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下一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C项,偷换概念,从材料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治理经受大考”来看,应是“城市治理”经受大考而不是“智慧城市建设”;D项,“战胜疫情的更多希望”无中生有,材料二只是说“实践探索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故选B。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然滞后,这说明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应从应用、技术拼接向系统集成、泛在互联跃进。 B.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城市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城市更容易被市民全面感知,提升城市生活的便捷化、高效化。 C.城市大脑的构建不同于城市底层操作系统的升级,“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这种看得见的便利不是城市大脑的构建。 D.我国约5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但因“软硬件之争”的思维问题及产生数据孤岛的体制机制问题等因素,建设进度和效果并不理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C项混淆是非,从材料二“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大脑的构建无异于城市底层操作系统的一次升级,它对城市的塑造远不是‘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这种看得见的便利所能涵盖的”来看,选项与原文不符。故选C。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智慧城市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网上缴水电费,办证免排队,不见面审批。 B.机器人自动识别河道垃圾。 C.城市噪音自动监测。 D.全息感知的十字路口智慧监测交通压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数据,但是也与城市生活有关,B项,“机器人自动识别河道垃圾”属于河道管理,应是科学技术的运用。故选B。 4.如何才能更好发展智慧城市建设?(4分) 【参考答案】①集中数据,推进共享,推进融合,实现多部门、区域等协同管理和服务;②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打破数据难题,提升智慧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③强化系统化、长期化、常态化,负责数字城市建设的干部要担当,持之以恒。(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三点给4分) 5.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6分) 【参考答案】①首先以习近平讲话精神引出论证的中心“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②接着列举“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城市治理带来的考验及暴露的问题;进而论证如何运用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并列举杭州的典型事例进行事实论证;③最后提出倡议,用前沿科技搭建智慧城市,更好地治理城市,增加城市承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暗夜 蒋子龙 天空漆黑,硝烟搅动着乌云,海上波涛峥嵘。舰艇在洋面上劈开一道道深沟,炮火连天,烟雾弥漫…… 急促的电话铃响第一声,他就猝然出梦,尽管感觉像刚睡着,却抬身而起,同时把电话抄在手里。这是长期跟海洋打交道逼出来的警觉。 电话里传来公司值班员方见惊恐的呼叫:“余总,天觉号出事了!” “嘭”的一声,脑袋又像许多年前被绷断的钢缆抽上一样,瞬间感到碎裂般的疼痛:“说!” “船长已弃船。” “天觉号翻了没有?” “还没有,只说倾斜。” “我这就到,立刻通知调度、律师、保险公司、货主……”他瞄了一眼时间,凌晨两点二十五分。 他的脑子里飞速揣度着自己钟爱的天觉号眼下正面临的种种可能……这是去年花七千六百万美元买的新船,从利伯维尔装了散货回国,船上总价值少说也有一亿三千万美元。真若打了水漂如何得了! 周天远洋公司值班室在经纬大厦的九楼,透窗可俯瞰天津港全景,灯若连珠,色彩斑斓,一座座巨型吊车垂臂而立,显得温暖而宁静。余乾宁进屋直奔侧墙上的巨幅海图,同时对方见下令:“打开录音机和录像设备,从现在起,这个房子里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都要记录在案。” 方见短发方脸,透着一股忠诚干练的精气神,此刻神色高度紧张,利落地打开各个现代音像设备,眼光也一直跟踪着自己的上司。灾难突然降临,驱使他们异常昂扬,老板的心思深不可测,里面似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天觉号的位置?” “南印度洋,东经六十五度,南纬三十四点五度。” “水深?” “四千九百五十米。” “有照片或视频传过来吗?” “没有。” “想办法叫通船长电话……” 此刻公司总调度易阳春、法律顾问鲁贤,前后脚奔进值班室,却谁都没有说话,一左一右地站在余乾宁两侧。 船长的卫星电话接通了,方见按下能录音的扩音键。余乾宁坐到电话机前:“刘洋船长,我是余乾宁,你和船员们怎么样?” “我们都上了救生艇。” “是全部吗?有没有丢下的、受伤的?” “没有。” “天觉号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可能遇上了涌流,一开始船剧烈地颠簸,然后倾斜,我一看不好,赶紧发出求救信号,为保护船员生命只好弃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