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笔记 第一章先秦文学 概述+第一节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一章先秦文学 概述 先秦文学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文学,它是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汉字没有产生之前呢,就已经有了口头创作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他们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所以先秦文学最早可追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先秦文学的下限是公元前221年,正是在那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先秦时期是我国原始社会经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时期,先秦文学也大致经历 了夏商文学(巫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巫史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散文的发展)、西周春秋文学(西周开始,中国进入到礼乐为标志的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意识空前发展起来,史官文化也因此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了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和婉而多讽的特征)和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各个学派代表人物著书立说,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三个时期。 与这一历史阶段社会形态、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样发展变化相应,先秦时期没有出现今天严格意义上的纯文学。 先秦文学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丰富多样,有些作品既是文学作品,又是史学作品或哲学作品。 先秦文学经历了一个从远古时期的口头创作到后来的书面文学的创作阶段。创作主体的身份、地位不断发展变化,既有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也有原始宗教文化的承担与传播者——女巫男觋的创作,还有后来的贵族、史官和春秋战国时新兴的士阶层进行的创作。(春秋时期,史官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潮,鲁国的春秋就是代表作。它把散文推向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西周学在官府,贵族掌握了知识文化,成为西周春秋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西周也有很多民间歌谣创作者大多是平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解体,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在贵族和庶民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士阶层。士阶层聚众讲学影响巨大,成为统治阶级招徕的对象。他们站在不同角度议论时政阐述哲理,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因为年代久远,先秦时期有些作品或仅有存目,或早已经过后人篡改加工,不再是原来的样子,而有些作品的创作时代、创作者的身份、地位等情况今天已难以确定。 从文体来看,诗歌、散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体。 就诗歌而言,早期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关系非常密切,大约到春秋以后诗歌才渐渐脱离音乐文学而面向着书面文学方向发展。 先秦时期出现了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战国后期在中国南方出现了伟大的诗人屈原,他创作的楚辞与《诗经》一起被以后的人们并称为“风骚”。楚辞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高峰。 就散文而言,说理散文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叙事敢文如《春秋》、《左传》、《战国策》等也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界和思想界的繁荣而蓬勃发展。 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文史哲不分。二、成熟的文学作品出现。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第一节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 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产生于远古时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原始歌谣中孕育了后世的诗歌,而神话传说里也萌生了后世的散文、小说等文体。 但可惜的是,由于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出现在文字产生之前,在它们诞生之初,我们的先民们无法进行记录,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流传,因为年代久远、传播手段不足,最终导致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佚失。 文字出现之后虽然有歌谣和神话传说被记录下来,但多是一鳞半爪,且有的已被后世的人出于各自的目的和不同的原因进行了改造,所以今为我们看到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大多原貌已有了改变,而像《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等歌谣都是后人伪托之作。 而《吕氏春秋·音初篇》中的“候人兮猗”是比较可信的夏代歌谣的遗留,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两个实词两个虚词,但对后世四言诗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原始歌谣的内容多与原始人的实际生活相联,多是祭祀、狩猎、农事、劳动等生活的反映。当然,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歌谣中表现出的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生产劳动中,原始先民们同时创造出了另一种口头文学:神话。神话是先民们用幻想 的方式、夸张的手法对自然、社会现象进行的加工,极富浪漫色彩。神话的内容丰富,有关于人类和世界起源的神话,也有关于战争、自然现象的神话,还有关于发明创造的神话。故事的主人公常常是神,有自然化的神,也有人格化的神,还有神化了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着神奇的力量、坚强的意志,常与自然、命运进行不屈不挠地抗争,结局多是悲剧性的,从而使中国古代的神话蒙上了一层悲壮之美。神话可以维系人们的社会性,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精神纽带。 中国古代的神话丰富多样,但和原始歌谣一样,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因为年代久远,保 存不易,同时也因为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的观念影响,对神话采取了一种排斥的态度,所以今天看到的神话记载非常少,零散且不成系统,有的只是一个片段,完整性与情节性皆备的神话不多。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的《山海经》是古代神话保存最多的一部书,其他一些神话则保存在《诗经》《楚辞》里,或保存在《左传》、《国语》等史书中,还有《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中也可找到关于神话的记载。需要指出的是,因为这些书中记录的神话有的已经经过后人的改造和补充,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原始神话的部分痕迹。后世的神话或成为寓言一类的文学作品,或被儒家改造成为史,或成为道教的仙话。 除了盘古开天地、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外,在中国还广泛流传着女娲 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姚娥奔月这四大神话,它们都被收录在《淮南子》中。 上古神话来源是丰富的,影响是巨大的。虽说有些内容充满幻想与怪诞色彩,但都是先 民们对世界的综合看法;神话里表现出来的人英的思组还是不成熟的、非理性的,但都表现了人类的创造力;而那些出现在神话中的种种人或神的形象,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形象画廊,神话中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等精神更是激励了后人,成为中华民族的前进动力和民族精神。 上古神话演变的结果是历史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曲解改造神化,讲究经世致用,煞费苦心改造神话让他变成历史)、文学化(神话流变成寓言,是神话文学化的主要表现)、宗教化(神话与原始宗教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当中有宗教因素,很容易被宗教利用)。 神话不是直接等同于文学,神话是原始人类的综合意识形态,是他们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和解释,是他们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又是他们愿望的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