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社(南京)公开招聘编辑、记者等人员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第6次)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苏科技报社(南京)公开招聘编辑、记者等人员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300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200题) 1.某地有一些无生活收入的寡残孤幼,政府关心并帮助他们得到起码的生活条件,这种情况应属于_____。 A: 社会救助 B: 社会保险 C: 社会福利 D: 社会优抚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保障体系。所谓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题干所属情况属于社会救助。其他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_____。 A: 需求量增加 B: 需求量减少 C: 需求增加 D: 需求减少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在行政公文中,可用于上行文的公文种类有_____。 A: 报告 B: 通知 C: 批复 D: 决定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本题考查公文常识。行政公文的上行文有议案、报告和请示。因此,本题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一要求体现了_____。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总是不断的上升过程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题干强调了两点:一是干部要学习,二是学习的对象是书本,是实践,是人民群众。之所以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由其历史地位决定的,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①正确,排除CD项。认识过程是个反复的过程,而非不断的上升过程,因此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_____。 A: 尼古丁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香烟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尼古丁、烟焦油等物质。香烟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大约是氧气的200倍。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近年来,网络监督越来越直接、有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越来越透明。这说明,在我国_____。 A: 公民管理国家越来越直接 B: 民主决策的形式日趋多样化 C: 民主监督的渠道越来越多 D: 政府机关越来越有权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解析]网络监督是一种新的民主监督的渠道,所以题干中体现的是民主监督的渠道的增多,选C。在我国,公民间接参与国家管理,A错;题干中体现的是民主监督而不是民主决策,B错;材料表明网络监督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并不能说明政府机关越来越有权威,排除D。 本题所属考点-《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7.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_____。 A: 艰苦奋斗 B: 调查研究 C: 廉洁奉公 D: 批评与自我批评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故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是强调_____。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这句话意思为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感觉是肤浅的,要透彻地了解就一定要亲身参加实践。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只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画家王某把自己的作品赠予好友李某,几年后李某将收藏的作品以王某的名义出版发行,王某得知后认为侵犯自己的权利,依照法律,李某侵犯了_____。 A: 王某对赠予作品财产所有权 B: 王某对赠予作品展览权 C: 王某对作品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D: 王某的姓名权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著作权法》第18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李某未经王某的同意,以其名义将其作品出版发行,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一位长寿老人生于19世纪90年代,有一年他发现自己的年龄的平方刚好等于当年的年份。问这位老人出生于哪一年?_____ A: 1894年 B: 1892年 C: 1898年 D: 1896年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 考点 年龄问题 解析 由于年龄的平方等于当年的年份,而年份介于1890到2010之间,所以该老人应该是40多岁,而已知:43的平方为1849,44的平方为1936,45的平方为2025。因此,该老人在1936年应为44岁,1936-44=1892。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 11.新闻不仅是报道中每一个要素都符合客观实际,更重要的是新闻报道能给读者构建一个能正确认识该新闻事件本来面目的框架。无论是以镜头为信息载体的电视新闻,还是以文字为传播手段的报纸新闻都是结构事件的元素,通过一个个镜头或者一个个文字、词语按照特定顺序的组合形成对事件整体描述的框架。但是,叙事结构告诉我们,不同的组合能产生不同的意义。犹如田忌赛马一样,调整顺序也能产生质的飞跃,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量变到质变的第二种形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新闻真实的实现有赖于受阅者的认识、理解 B: 新闻的真实有赖于新闻主宰者——记者的把握 C: 新闻内部要素的完全真实并不能代表这条新闻的完全真实 D: 新闻报道的叙事结构同样影响着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由提问标志词“意在”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通过转折关系词“但是”可以判断出整则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镜头、文字、词语等结构元素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意义,由此影响到新闻事件的真实性。D选项表述正确。 A项强调受阅者的重要性,不是文段重点;B项没有提及;C项为干扰项,文段没有讨论新闻内部要素真实性的问题,而是说叙事结构的改变会带来质的飞跃,影响新闻的真实性。故正确答案为D。 12.云南“十二五规划”必须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_____。 A: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B: 保障和改善民生 C: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D: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必须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张某和李某是邻居,在一起行政案件的执行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将案外人李某的一间房屋当作被执行人张某的房屋强行拆毁,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该损失_____。 A: 应当由张某负责赔偿 B: 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负责赔偿 C: 应当由人民法院负责赔偿 D: 属于意外事件,由李某自己承担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国家赔偿法》第38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本法刑事赔偿程序的规定。第21条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下列同学的行为,体现文明交往品质的是_____。 A: 田宇善于将心比心,能宽容他人的所有过错 B: 小勇为人谦虚,对他人的所有意见言听计从 C: 姜某为活跃气氛,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当笑料 D: 玲玲与人交谈时,谦虚诚恳、语调平和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文明交往要做到讲礼貌,讲礼貌就是:态度应诚恳;仪表应大方;语言应文明;行为应得体;学会谦让,互敬互让;学会道歉;尊老爱幼等。A项,宽容他人所有过错,是错误的,宽容要讲原则,不是所有过错都要宽容。B项,所有意见言听计从是错误的,要学会独立思考。C项,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当笑料,是不尊重他人、没有礼貌的表现。D项,符合讲文明、有礼貌的做法。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_____。 A: 诉讼时效为15年 B: 诉讼时效为30年 C: 诉讼时效为70年 D: 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我国《民通意见》第198条规定,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位海关检查员认为,他在特殊工种经历中培养了一种特殊的技能,即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他的根据是,在海关通道执行公务时,短短的几句对话就能使他确定对方是否可疑:而在他认为可疑的人身上,无一例外地都查出来违禁物品。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能削弱上述海关检査员的论证?_____ (1)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人关人员中,有人无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 (2)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人关人员中,有人有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 (3)在他认为可疑并查出违禁物品的入关人员中,有人无意地携带了违禁物品 A: (l)和(2) B: (2)和(3) C: (1)和(3) D: (1)、(2)和(3)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该检查员根据“在他认为可疑的人身上无一例外地都查出违禁物品”,得出他能够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这一结论。(1)为真则说明是无意中携带了违禁物品,不存在欺骗的行为,据此无法说明该检察员不能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欺骗他,排除;(2)为真则说朋该检查员不能准确判断一个人考否在欺骗雜,削弱了题干论证;同理,(3)为真也说明该检查员在判断一个人是否欺骗他时不够准确。故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下列关于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_。 A: 1950年的舒曼计划主要是提出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实现联合, B: 欧共体形成于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而成 C: 欧盟正式成立是在1993年,当时有12个成员国 D: 1999年欧元在欧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