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特检院昆山分院招考1名劳务派遣用工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第2次)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苏省特检院昆山分院招考1名劳务派遣用工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300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200题) 1.英在我国国家制度体系中,负责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_____ A: 国务院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国务院各部、委、局 D: 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题干当中首先提到了“行政”和“国家机关”,那么很容易排除B、D选项,在剩余选项中,A项包含D项,因此选A选项。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_____。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考生要注意的是: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题所属考点-《马哲》 3.下列对于决策目标确定要求的说法有误的是_____。 A: 目标的确定要具体,不能含混不清 B: 目标的确定要力求恰当,防止目标偏高或偏低 C: 越是近期的目标,越要求明确具体,远期目标也不能带有模糊性 D: 目标的确定应该具有可检验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答案】C。解析:决策目标的确定要具体,不能含混不清。一般说来,越是近期的目标,越要明确具体,远期目标则允许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4.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早在_____时期首次发现该群岛,1621年刊印的《郑和航海图》将其列入中国版图。 A: 西汉 B: 东汉 C: 南北朝 D: 三国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南沙群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开发经营、进行管辖和行使主权的。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 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 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_____。 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 C: 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本题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即社会意识的重要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B说法都是错误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项说法错误,即使是错误的意识也是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的。所以本题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我国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监督权不包括_____。 A: 调查权 B: 批评建议权 C: 控告检举权 D: 申诉权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窣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下列关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 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认识是感性认识,真理则是理性认识 ⑤真理是认识,而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A【解析】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其存在的条件,当条件发生改变时,真理就有可能发生变化。故①错误。排除C、D两项。真理和认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故③正确。排除B。故本题选A。 8.国家消亡的前提是_____。 A: 阶级完全消灭 B: 全球废除国家 C: 消灭阶级关系 D: 所有国家组成联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阶级的消灭,主要是剥削阶级的消灭,是国家消亡最关键最根本的条件。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国际河流,是指流经数国,并通航公海,经国际条约规定向一切国家开放的河流。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国际河流的是_____。 A: 莱茵河 B: 松花江 C: 亚马逊河 D: 多瑙河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松花江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不属于国际河流。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下列措施中能有效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是_____。 ①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④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十七大报告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上提出了重大的改革措施。首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民生为核心,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致力于解决就业、医疗、住房、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诸多民生问题。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实施积极的就业措施,“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 A: 曹雪芹 B: 吴敬梓 C: 施耐庵 D: 罗贯中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在年终工作会议上,领导发言时所用的文稿称为_____。 A: 汇报稿 B: 报告稿 C: 演说稿 D: 规划稿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报告稿也称“发言稿”,是在某种特殊场合要讲话前所拟定的书面稿子。领导发言时所用的文稿就是报告稿。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_____。 A: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 慢一点、稳一点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 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A[解析]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1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_____。 A: 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区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基本问题 C: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D: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 C 解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下列不属于这些经典著作的是_____。 A: 《大学》《论语》 B: 《孟子》《诗经》 C: 《易经》《春秋》 D: 《左传》《史记》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关于要约生效的错误表述为_____。 A: 要约自到达受要约人之时生效 B: 要约自要约人发出之时生效 C: 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时间为要约生效时间 D: 采用数字电文形式发出要约的,收件人没有指定特定系统接受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为要约生效时间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要约生效采用到达主义,即A之表述,在此基础上,ACD都正确。故本题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下列对我国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_____。 A: 位于亚洲东北部,太平洋西岸 B: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D: 位于亚洲东北部,太平洋东岸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解析】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本题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8.下列国家机构中,有权监督和解释宪法的是_____。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最高人民法院 D: 最高检察院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宪法》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故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诗的作者是_____。 A: 李商隐 B: 李清照 C: 李贺 D: 李白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0.甲从A地到B地需要30分钟,乙从B地到A地需要45分钟,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中间甲休息了20分钟,乙也休息了一段时间,最后两人在出发40分钟后相遇。问乙休息了多长时间?_____ A: 25 B: 20 C: 15 D: 10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 考点行程问题解析甲和乙走完全程分别要30、45分钟。甲在相遇时走了20分钟,走了全程的2/3,乙走了全程的1/3,应该用45×1/3=15分钟。因此乙休息了40-15=25分钟。因此正确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数学运算 21.“青蛙现象”是19世纪的几个教授提出的。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先把一只青蛙扔进lOOt的水里,青蛙马上跳了出去,成功脱险。后来,他们把青蛙放在水里慢慢加热,结果青蛙被煮死在水里。“青蛙现象”给管理者带来的启示是_____。 A: 要敢于创新,勇于冒险 B: 要尽早感知风险,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C: 要善于学习新知识,善于思考 D: 决策前要想清楚会出现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青蛙效应”告诉人们,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如果管理者与员工对环境之变化没有疼痛的感觉,最后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