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五 周长6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周长》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最大限度激发每位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在“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规定出台的背景下,更要准确把握作业的育人功能,提高作业设计的效度。因此,根据学生的差异, 我们要探索弹性作业,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因材施教,精准设计难度,创新作业类型,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数学 三年级 第一学期 北师大版 周长 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页码 1 什么是周长 第 45、46 页 2 什么是周长 第 47 页 3 长方形周长 第 48、49 页 4 练习四 第 50 页 学 校 涡阳县第四小学 备课成员 武小方 丁晓兰 龚诗栋王 莹 于忠伏 张欢欢 单元内容分析及教材分析: — 1 — 1、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主要是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教学。在 “什么是周长”这节课里,主要通过“描、认、说、数”等活动形式,通过大量不规则封闭图形的周长的探求,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在“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里,通过测量长方形的周长,对比各边的长度关系,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迁移类推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习得一般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类推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过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铺垫基础。 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观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探索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教材也是围绕这一目的来设计教学内容的。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两点知识,有深刻的印象。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利用第一节周长的定义来探讨和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测量周长,明确周长的定义及周长的测量方法,在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利用小棒让学生动手围和对比结果,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对知识习得的愉悦感。这单元的难点在于对周长概念的认识,特别要强调在计算周长时是计算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一点学生最易忽视。 — 2 — 单元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来认识周长, 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并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思维方法: 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和计算出简单图形的周长,并由一般图形周长的认识,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概念,培养学生了解由一般到特殊认识事物的规律以及化曲为直求周长的数学方法。 3、问题解决: 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知图形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4、情感态度: 结合具体情境,在探究图形周长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爱数学、爱探索的积极情感。 单元作业设计目标: 在中央“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规定的统一部署下,作业设计要体现系统性、层次性、量变性、新趣性功能,确保学段、单元、课时的无缝对接,体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减量、缩时、提质、分层、激趣成为本单元作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因此本单元的作业设计目标主要围绕以下几点: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和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学生自已找一找、摸一摸感知体会周长的概念,感受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通过不同类型题目的练习,再次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并通过计算结果的对照,感受计算公式的简便性,加深对公式的记忆。 3、通过基础题、拓展题和选做题有层次的练习,兼顾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 让不同的学生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切实照顾全体同学对知识习得的心理过程。 4、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爱数学、爱探索的积极情感。 — 9 —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基于作业的基本作用是预习新知、突破新知、巩固知识、检测学生学习达标和培养思维能力的工具,以及其教学的辅助功能,单元作业的设计要有系统性, 做到设计意图清晰、训练目标明确、训练效果明显。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掌握教学的达成度,了解知识掌握的盲点和教学的漏洞,提升作业结果性评价。 作业难易度 来标识 的数量越多表明题目越具挑战性,最多 5 颗星。 第一课时 什么是周长 作 业 目 标 1、把户外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教学结合到一起,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画树叶的形状,感受物体一周的含义。 2、学生在家中开展“摸一摸”活动,感知生活中物体的周长。 3、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大自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陶冶同学们的情感。 课前作业 建议时间 10-20 分钟 课 前 作 业 内 容 及 设 计 意 图 1、在父母的陪同下,到户外采集树叶,在纸上描画出树叶的形状,思考怎么样才能画出完整树叶得形状) 2、摸一摸、描一描餐桌、一张 A4 纸等物体一周的边线,初步感知物体的周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好奇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到大自然中发现数学,同时把摸一摸、描一描的实践活动与数学融合到一起,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学 生 课 前 作 业 样 本 作 业 分 析 通过课前作业的设计,学生开展户外活动,在收集树叶的同时,发现大自然的美。期间每位同学的创作激情高涨,选择自己喜爱的树叶,或者把树叶拼凑成自己喜爱的图案。通过画树叶或者画图案,让学生自主探究周长的含义,此活动意在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评 价 设 计 这两题作业设计基于实践活动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让学生“走出去、去发现,看成果,写感受”,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身心健康,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学到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什么是周长 作 业 目 标 1、通过巧妙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2、通过拼一拼、数一数等活动,求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合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信心。 课中作业 建议时间 10-15 分钟 课 中 作 业 内 容 及 设 计 意 图 1、用彩笔描下面图形的边线。) 2、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小正方形边长为 1 厘米) 3、用 12 个边长为 2 厘米的小正方形,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 形,拼完后,数一数图形的周长,和同学们比一比,谁的周长长, 谁的周长短?试着思考周长的长短和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注重数学的实践性,通过数周长,体现数学图形的规则美。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 学 生 课 中 作 业 样 本 作 业 分 析 学生在练习中初步感知图形的周长,绝大部分学生非常感兴趣并且都能够顺利完成,享受在描一描、画一画中的愉悦感,通过描画图形的边线,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周长表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深化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学生最爱做的是第 2 题“摆小棒”,在摆与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摆出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还让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评 价 设 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次作业能够针对本节知识点进行设计,发散了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训练, 对知识的应用得到加强。灵活的题目设计,让学生体会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方法的灵活性。 第一课时 什么是周长 作 业 目 标 1、让学生再次通过“描一描、量一量”,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2、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3、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掌握总结经验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综合素养。 课后作业 建议时间 10-20 分钟 课 后 作 业 内 容 及 设 计 意 图 一. 描出下列图形的边线。) 【设计意图】:通过“描一描”强化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让学生深刻理解周长中“封闭”和“一周”的含义,起到巩固加深知识的作用。 二. 选择题 1、右面图形的周长是由( )条边围成的。( ) A.8 B. 7 C.6 2 、 用 一 根 21 厘 米 长 的 铁 丝 , 可 以 围 成 ( ) 图 形 。 () A.边长是 4 厘米的正方形 B.长为 10 厘米,宽为 2 厘米的长方形 C.三个边长都为 7 厘米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围一围,数一数”学习方法的应用, 为后面学习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打下基础,不仅让知识得到延伸,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下面图形的周长与其它图形不同的是(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描一描,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的理解。 学 生 课 后 作 业 样 本 作 业 分析 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有 95%的学生都已经理解了周长的意义,并学会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是对于选择题第 2 题来说,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错误率较高,这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加强。 评 价 设 计 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看,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作业,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 17 — 第二课时 什么是周长 作 业 目 标 1、通过测量自己的身体部位,联系周长知识,学以致用,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以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