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抛运动的规律ppt教学课件

举报
资源描述
3.3.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第第1 1课时课时 平抛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 2.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理解平抛运动在竖直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理解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匀变速运动方向上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其加速度为g g 3.3.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1.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演示平抛运动演示平抛运动 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演示平抛运动演示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水平规律平抛运动的水平规律演示平抛运动演示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竖直规律平抛运动的竖直规律1 1演示平抛运动演示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竖直规律平抛运动的竖直规律2 2一、平抛运动一、平抛运动 (1)(1)定义定义: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只在水平方向抛出的物体只在 作用作用下的下的 运动运动.(2)(2)性质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 g的的 曲曲线运线运 动动,其运动轨迹是其运动轨迹是 .(3)(3)平抛运动的条件平抛运动的条件:v00,:v00,沿沿 ;只受只受 作用作用.重力重力匀加速匀加速抛物线抛物线水平方向水平方向重力重力二、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二、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根据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以把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可以把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向的 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 运动运动,然后研究然后研究两分两分运动的规律运动的规律,必要时可以再用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必要时可以再用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匀速匀速自由落体自由落体三、平抛运动的规律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初速度水平初速度v0v0方向为方向为x x轴正方向轴正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 y轴正方向轴正方向,建立如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图所示的坐标系。水平方向水平方向v vx x=v v0 0 x x=竖直方向竖直方向v vy y=y y=合运动合运动平抛运动规律如下表:平抛运动规律如下表:v0tv0tgt gt 特点:1.应用平抛运动的上述规律时,零时刻对应的位置一定是抛出点.2.当平抛物体落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由高度h决定,与初速度v0无关,而物体的水平射程由高度h及初速度v0两者共同决定.四、斜抛运动四、斜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速度为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速度为v0cosv0cos的的_和竖直方向初速度为和竖直方向初速度为v0sinv0sin、加速度为、加速度为g_,g_,其中其中v0v0为抛出时的速度为抛出时的速度,为为v0v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五、平抛运动的速度变化和两个重要推论五、平抛运动的速度变化和两个重要推论1.1.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匀加速直线运动a=g,a=g,故相等时间内竖直方向速度变化量相等故相等时间内竖直方向速度变化量相等,且必且必沿竖直方向。如图所示沿竖直方向。如图所示.任意两时刻的速度与速度任意两时刻的速度与速度变化量变化量vv构成三角形构成三角形,v,v沿竖直方向沿竖直方向.分析: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得到速度大小的表达式分析: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得到速度大小的表达式 显然平抛运动的速度大小显然平抛运动的速度大小并不是均匀变化的并不是均匀变化的,所以我们所说的匀变速运动只是说速所以我们所说的匀变速运动只是说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而速度大小并不随时间均匀变而速度大小并不随时间均匀变化化,其原因是速度为矢量其原因是速度为矢量.2.2.物体从抛出点物体从抛出点O O出发出发,经历时间为经历时间为t,t,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如图所示.3.3.小结:小结:a.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但其合速度大小但其合速度大小 并不随时间均匀增加并不随时间均匀增加.b.b.速度矢量和位移矢量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关系为速度矢量和位移矢量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关系为tan=2tan,tan=2tan,不能误认为不能误认为=2.=2.六、类平抛运动分析六、类平抛运动分析1.1.类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类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 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2.2.类平抛运动的运动特点类平抛运动的运动特点 在初速度在初速度v0v0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合外力的方向做初速在合外力的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加速度3.3.类平抛运动的求解方法类平抛运动的求解方法(1)(1)常规分解法常规分解法:将类平抛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将类平抛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初速度方向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初速度方向(即沿合力的方向即沿合力的方向)的匀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两分运动彼此独立两分运动彼此独立,互不影响互不影响,且与合运动且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具有等时性.(2)(2)特殊分解法特殊分解法:对于有些问题对于有些问题,可以过抛出点建立适当的可以过抛出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将加速度分解为将加速度分解为axax、ay,ay,初速度初速度v0v0分解为分解为vxvx、vy,vy,然后分别在然后分别在x x、y y方向列方程求解方向列方程求解.1.1.飞机在高处离地面飞机在高处离地面20002000米的高度米的高度,以以200200米米/秒的速度水秒的速度水平飞行平飞行.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落在指定的轰炸目标上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落在指定的轰炸目标上,应该在离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投弹?求炸弹应该在离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投弹?求炸弹落地时的速度以及炸弹发生的位移落地时的速度以及炸弹发生的位移.(g=10g=10米米/秒秒2 2)解:(1)对炸弹飞行过程.建立如图坐标系.由位移公式得:解得:(2)对炸弹在落地时.由速度公式得:=450(3)炸弹飞行过程的位移大小为:炸弹落地时的位移方向由:=arctan0.5得:S速度大小为:速度方向由:得:2.2.一架飞机水平的匀速飞行一架飞机水平的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从飞机上每隔0.10.1秒释放一颗秒释放一颗炸弹炸弹,先后共释放先后共释放1010颗颗,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则则1010个炸弹个炸弹()A.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距的.B.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间距的.C.C.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它们的落地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点是等间距的.D.D.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它们的落地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点是不等间距的.E.E.在空中两相邻炸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在空中两相邻炸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F.F.在空中两相邻炸弹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在空中两相邻炸弹间的距离逐渐变大.CFCF3.3.如图所示,在水平路上行驶的汽车,遇到一个壕沟,汽如图所示,在水平路上行驶的汽车,遇到一个壕沟,汽车的速度至少为多大,才能越过这个壕沟?车的速度至少为多大,才能越过这个壕沟?(g g1010米秒)米秒)5m5m25m25m25米米xy解解:对汽车越过壕沟的过程,对汽车越过壕沟的过程,建立如图坐标系建立如图坐标系:由位移公式得由位移公式得:代入数据得代入数据得:解得解得:yx=gt2v0v0t12gt2v0t()2+()12gt22 x2+y2=(1 1)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沿初速度方向为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沿初速度方向为X X轴正方向,轴正方向,竖直向下方向为竖直向下方向为y y轴正方向,从抛出点开始计时:轴正方向,从抛出点开始计时:t t时刻质点的位置为时刻质点的位置为P(x,y)P(x,y)如图:如图:P(x,y)Xy则:水平方向的位移则:水平方向的位移x=x=竖直方向的位移竖直方向的位移y=y=合位移合位移s=s=设位移方向与设位移方向与X 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轴正方向的夹角为则则:tan:tan =v0v0v0vt=gtvt=gt vx2 +Vy2(gt)2v02=+vx vy=gtv0(2 2)平抛运动的速度公式:)平抛运动的速度公式:从抛出点开始计时,从抛出点开始计时,t t 时刻质点的位置为时刻质点的位置为p p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则水平速度则水平速度 vx=vx=竖直速度竖直速度 vy=vy=合速度合速度vt=vt设设 与与x 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轴正方向的夹角为则有则有tan=tan=vxy xpvyvt3.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初中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讲解力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大家知不知道哪些项目与力学有关这一问题。教师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学生投入思考而久不得答案时教师在不失时机地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以来学生为了找到问题答案自身思想驱动学生去探索以解除迷惑。3.2通过实践,创设活动情境物理课堂教学好坏与否关键并不在教师,而在于学生。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个体主动性能够有效发挥那堂课一定具有突出成效。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演示实验,将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通过有趣的操作来学习与记忆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教师可以带动全班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物理器材,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教师再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置于情境。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看到了物理现象,在一种在发现的学习情境中掌握了物理知识,获得了自我效能感。这样以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望更强烈,教学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问题导入2.1激发性实际上学生进入到初中阶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个体,学生是否學习学科知识,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在学科知识学习上全在于自己是否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物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死记硬背无法将所面对的疑点彻底弄清楚,无法将问题彻底解决,学生认为学科学习是一种折磨,长期无效性学习学生无法获得一个良好的课堂体验,自然不会有较高的求知欲望。另外学生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意味着当学生不具有学习想法时教师所提出的教学策略也难以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参与亲身参与才能够在物理课堂上学到真东西,才能够有所发展。教师应当意识到科学探究的激发性是促使学生主动构建新学习内容关键,要清楚科学研究要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为主要目的。2.2交互性一个人独自思考容易思维受限,只有当一群人根据一个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才能够进行思维碰撞,才能够更加丰富全面的理解物理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交流的机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发挥个体主动性创设相映的情境和途径,而这些情境和途径具有科学研究性质,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探索去找寻物理奥妙。整个过程无需教师强调,因情境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够保证学生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探究性学习不再将关注点放在结果上,讲究过程性,教师不会再像原来那般将有关概念直接给学生,秉承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原则。探究性学习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身为引导者工作在于组织开展易于学生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置于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的环境去了解学科知识。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学习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合作共同进行难题探索,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最终构建认知结构,培养相应能力。探究式教学能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教师不必要向学生获得说明学生就能够自主参与活动,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最终找寻了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