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

举报
资源描述
Xx百姓医院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规定和使用流程 为加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Ⅰ类切口手术定义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常见的Ⅰ类切口手术见附表 。 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征 由于Ⅰ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③ 异物植入手术;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三、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 (一)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一代或二代头孢,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 (二)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三)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四)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四、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五、管理 (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要在病程记录中记录使用的理由。 (二)培训:医院每年至少2次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制度和流程培训,预防性抗生素临床使用情况通报,违反规定使用的情况,过度用药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改进措施等。控感办和药剂科负责进行培训,科教科协助组织召集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三)监控评价:控感办和药剂科负责每月对手术科室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督察和评价,考核结果每月10日前交医务科,统一纳入医疗质量综合考评系统。 (四)医院控感办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进行工作制度及流程的更新,药剂科负责专业审核,医务科备案统一纳入医疗管理制度中。 六、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流程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流程 附表: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乳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胃十二指肠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阑尾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西丁 心脏大血管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一般骨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妇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剖宫产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