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组合练06 文言文+语段综合+徽标类图文转换+古诗文默写(解析版)

举报
资源描述
组合练06 文言文+语段综合+徽标类图文转换+古诗文默写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尽赦燕罪,使罢兵归藩。又为宣谕数千言授嵓,持至燕军中,密散诸将士。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召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B.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C. 比至嵓匿宣谕/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D. 比至/嵓匿宜谕不敢岀/燕王亦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此句大意:到达之后,薛嵓藏着宣谕诏命不敢拿出来,燕王也不奉诏行事。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长江北岸,皇党下诏征募四方军队,命令众将在长江上集结水军,但是陈瑄带战船投降了燕王,燕军便渡过了长江。皇帝心中害怕。从结构和句意看,“比至”的主语承前文省略,是“薛嵓比至”,故此句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从句意分析,如果“嵓匿宣谕”处断开,那么就是“不敢出燕王”,即“不敢让燕王出来”,这显然不合文意,依据原文,应是“嵓匿宣谕不敢出”;依据句式结构相似的特点,“燕王亦不奉诏”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帝下诏征四方兵”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命诸将集舟师江上”的主语“帝”承前省略,同时“诸将集舟师江上”是一省略句,省略介词,即“命诸将集舟师(于)江上”,补充完毕后,“(于)江上”作“集”的状语,且后置了,故“命诸将集舟师江上”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而陈瑄以战舰降燕”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故可排除D项。故选B。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洪武,年号,用年号来纪年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用一个或多个年号。 B. 世子,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儿子,明清两代指亲王诸子,可世袭亲王爵位。 C. 少卿,北魏太和时所设的官名,北齐时为正卿的副职,隋唐至明清时亦沿置。 D. 乙丑,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在古代干支依次相配也被用来纪年和纪月。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古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世子,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儿子,明清两代指亲王诸子”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应为“世子,帝王和诸侯正妻所生的长子,明清指亲王嗣子(多为嫡长子)”。故选B。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孝孺才能出众,深受众人赞誉。他师从宋濂,才能超过了宋濂门下众多知名人士,太祖认为他是正人君子,他还被姚广孝誉为“读书种子”。 B. 方孝孺善于裁断,参与国家政事。惠帝即位之后,常向他咨询政事;大臣在朝廷奏事,当面讨论可否时,皇帝有时就让他在殿上批示作答。 C. 方孝孺有谋有略,忠心报效国家。燕兵攻打大名,他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并起草诏书;在惠帝逃往其他地方后,他坚守京师进行抵抗,愿以身殉国。 D. 方孝孺忠于故主,拒绝配合成祖。他批驳成祖篡位的辩解,三次质问成祖,拒不同意起草登基诏书,激起成祖之怒,最终被处死于街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也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C项,“在惠帝逃往其他地方后,他坚守京师进行抵抗,愿以身殉国”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分析可知,“有人劝皇帝到其他地方,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师等待援兵,到形势危急之时,便以死报国”,故惠帝并没有逃走,还在城里。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 (2)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答案】(1)现在他的奏折刚刚到达,应该姑且给他回信,往返超过一个月,让他的将士心中懈怠。 (2)攻下京城时,方孝孺肯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儒,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灭绝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句的能力。 (1)得分点:“适”,刚刚,恰巧;“且”,姑且;“报书”,回复书信;“逾”,超过。 (2)得分点:“下”,攻下;“彼”,他,指方孝孺;“幸”,希望。 【点睛】参考译文: 方孝孺,字希直,是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读书一天可以读一寸厚的页数。长大跟从宋濂学习,宋濂门下的知名人士都不如他。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太祖喜欢他举止端庄整肃,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位正人君子,应当让他的才干更成熟。"以礼送他回去。蜀献王听说他的才能,聘请他担任世子的老师。等到惠帝即住,征召他担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提升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常常向他咨询。皇帝驾临朝廷朝臣陈述事情,大臣们当面议论可否,有时命令方孝孺在殿上批示作答。燕王起兵,朝廷议定讨伐,诏书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三年,燕王军攻打大名。方孝孺说:“燕王军在大名长期困顿,天热下雨,当不战自疲。现在他的奏折刚刚到达,应该姑且给他回信,往返超过二个月,让他的将士心中懈怠。我们谋略已定,对燕军合国的形式已成,进攻并消灭他,并不困难了。”皇帝认为他说的对。命方孝孺起草诏书,派大理寺少卿薛嵓骑快马回复燕王,赦免了燕王全部的罪过,让他罢兵归藩。又作了数千言宣谕诏命给薛嵓,带到燕王军中,秘密地在众将士中散布。到达之后,薛嵓藏着宣谕诏命不敢拿出来,燕王也不奉诏行事。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长江北岸,皇党下诏征募四方军队,命令众将在长江上集结水军,但是陈瑄带战船投降了燕王,燕军便渡过了长江。皇帝心中害怕,有人劝皇帝到其他地方,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师等待援兵,到形势危急之时,便以死报国。乙丑日,燕兵入城,皇帝自焚而死。这一天,方孝孺被捕下狱。早先,成祖发兵北平,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说:“攻下京城时,方肯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灭绝了。”成祖答应了。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召方孝孺到宫中,悲伤恸哭之声响彻宫殿。成祖从坐榻上下来劝勉说:“先生不要心中痛苦,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国家应依靠年长的君主。”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朕的家事。”示意左右的人给他笔札,说:“发布诏书于天下,非先生起草不可。”方孝孺挪笔在地,边哭边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是不能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市中处之以碟刑。方孝孺慷慨就义,时年四十六岁。 二、【陕西省西工大2020-2021学年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改革开放见证着我国铁路的发展。改革开放加快了铁路建设的节奏,拉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这是个        、共同成长的过程。在40年         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经过中国人民        ,开拓创造,中国的发展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我国铁路也逐渐由牙牙学语的稚童成长为能够         、意气风发的少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长到2017年底的12.7万公里,路网的现代化建设一日千里。自从我国“八纵八横”高铁运营网已初步建成,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快、速度最高的国家以来,我国的铁路发展事业令世人惊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下一个40年里,我们必将迎来更伟大的新跨越、新辉煌! 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且铁路飞速发展,又进一步使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了 B. 而且加快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又进一步使铁路飞速发展了 C. 反过来铁路飞速发展,又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步伐 D. 反过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又进一步促进了铁路飞速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承接前文“改革开放加快了铁路建设的节奏”的对应关系,再结合后文“这是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可见此处是说“改革开放”与“铁路建设”的关系,承接上文的意思,这里是说反过来铁路飞速发展,又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这样衔接紧密,且照应后一句子。AB项的“而且”使用不对,且B项意思还是说“改革开放”对“铁路建设”的作用;D项也是说“改革开放”对“铁路建设”的作用。故选C。 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相反相成 波澜壮阔 栉风沐雨 独立自主 B. 相辅相成 波澜壮阔 筚路蓝缕 独当一面 C. 相反相成 声势浩大 栉风沐雨 独立自主 D. 相辅相成 声势浩大 筚路蓝缕 独当一面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相反相成: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此处是说“改革开放”与“铁路建设”“共同成长”,应选“相辅相成”。 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此处是指“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应选“波澜壮阔”。 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栉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此处是说改革的开创性和艰难性,应选“筚路蓝缕”。 独当一面:单独担当一个方面的重要任务。独立自主: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