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的专题初中物理复习2022年

举报
资源描述
运动和力的专题初中物理复习2021年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运动和力的专题学校物理复习2021年,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运动和力的专题学校物理复习2021年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推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推断运动状况的方法:假如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假如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留意:讨论或描述物体的运动状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讨论的物体本身;为了便利,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切物体时刻都在运动,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日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也会不同。常说的静止或不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来说是静止的,运动方向、运动快慢相同两个物体,它们彼此也是相对静止的。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 (3)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 (3)公式:V=变形得t=S=Vt v---速度----米/秒S---路程----米t---时间----秒 公式意义:当s不变时,v与t成反比;当t不变时,v与s成正比;当v不变时,s与t成正比;使用留意:单位统一,物理量一一对应 (4)单位:主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进率换算:1m/s=3.6km/h 3、运动的种类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 其快慢用速度表示,其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变。 (2)变速运动:物体快慢发生转变的运动.其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V平均= 平均速度不能表示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它只能表示运动物体大致的快慢程度,因此在描述平均速度时,肯定要说清是某段路程或是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时间t:(1)单位:时(h)、分(min)、秒(s)(2)进率关系:1h=60min=3600s (3)测量工具:钟表 2、长度l:(1)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千米(km)微米(um)纳米(nm) (2)进率关系: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1km=103m1mm=103um1um=103nm (3)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方法:A、观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让刻度尺带刻度的边缘与被测长度紧贴,沿被测长度放置。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一些特别的测量方法: A、积小成多B、化曲为直C、对特别的长度使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 3、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缘由: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有关。 (3)与错误不同:误差是不能避开的,只能削减。错误是可以避开的. (4)削减误差的测量方法有: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四、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留意(1)一个力的产生肯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推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推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转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发生转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肯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肯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它不行能用试验来直接验证这肯定律,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肯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六、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2、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3、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平安气襄,汽车安装平安带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果,拍打衣服可除尘 4、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连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七、平衡力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始终线,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八、运动和力的关系: 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肯定发生转变。 重视物理过程 (1)会看。 例如,老师在空矿泉水瓶子的侧面不同高度处扎了几个小洞,将水倒入瓶中。你睁大了眼睛,像看电影一样,就怕漏掉哪个环节。做好试验,老师问观看到什么现象?集体回答“水喷出来了”。其实,还有一个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喷得越远”。两个现象,两个结论,而后一个更是讨论重点。物理是以观看和试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学校物理的试验更多,但试验不是看喧闹的。 (2)会想。 上述例子中两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回顾前面的学问,木块压在海面上,海绵凹陷,即产生形变,说明木块对海绵有压强。类比一下,水喷出来,说明水对瓶子侧壁有压强,且水越深压强越大。那么假如倒入其他液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惟有动脑思索,才能实现思维升华。 (3)会探。 上述是《讨论液体压强规律》的引入课,若要深化讨论,还需要分组探究。动手预备充分的试验器材,设计试验必需留意掌握变量,编制数据表格要分清有几行几列,需填写什么内容,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这都是很重要的试验技能。 (4)会说。 “说”即“归纳”,依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试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留意掌握变量,还要留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一般的数学运算是有本质区分的。 整个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坚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运动和力的专题学校物理复习2021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