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11 Ⅲ 核心突破 突破四 以意逆志领悟家国情怀 (含详解)

举报
资源描述
核心突破大一轮复习讲义以意逆志,领悟家国情怀突破四英国作家康拉德如是说:一切艺术首先都是同情感打交道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不竭动力,也是一切文学作品的灵魂,这一点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然而,情感又是抽象的事物,无影无形,不好把握,向来是鉴赏诗歌的难点,更是高考的重点。不过,诗歌的情感线索并不是完全无迹可寻、无踪可觅的,我们仍可以从诗歌的标题、作者、意象、类别等方面来探寻它的情感线索,破解它的情感密码。同时,尽管古诗所要表达的感情复杂多样、无比丰富,其实都可以归结到“家国情怀”四字上。只要我们披文入情,以意逆志,完全可以领悟到古人的家国情怀。【导语】核心内容核心内容 导图概导图概览览一、词语定情(找出表情达意的词语)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显性“情语”。(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借助抓手精准理解愁独冷、凉(暗含冷寂)孤、独(暗含孤傲)丝(谐音“思”)、泪愁、泪2.找出下列诗句(或画线句子)的隐性“情语”。(1)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2)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注:经历)岁月频。(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3)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4)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5)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空似、空独、偏送、埋桃花(用典)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作为阅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这里要强调几点: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所谓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显示情感的词语,如“愁”“怨”“恨”“苦”“喜”“闲”“怅”等,这些大都是动词或形容词,表情达意功能相当明显。可以说抓住了这些“情语”,就抓住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些“情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或圈出,品味情感产生的缘由或情境。点拨关键(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如能抓住这些隐性“情语”,析其作用,则犹如拨云见日,“真情”就会显露无遗。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如春(常有伤春之意)、秋(常有悲秋之意)、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常有夜不能寐之意)等词语,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如塞外(常含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之意)、他乡(常含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常含仕途不顺之意)等词语,需要引起注意。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显性“情语”,多出现在诗歌的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歌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因此,不能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二、借景察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江晚景唐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鉴赏本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的诗句,但是没有谢灵运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颔联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颈联述其中不可言传之佳趣。尾联复写春江景色,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抓住描写的景物,分析蕴藏的情感,既是读诗的关键,也是高考的重点,更是考生欣赏情感的关键能力之一。那么,如何把握景物中的情感呢?(1)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进而把握情感,这里尤其需要注意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情感。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哀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点拨关键哀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景物也有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之景给人以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2)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中捕捉背后的情感。(3)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所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所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三、咏物传情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金元好问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注人日:正月初七,古代佳节之一。愚斋:张纬,字纬文,号愚斋,金亡后居燕京。与元好问交谊深厚,书信往来频繁。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草堂:杜甫晚年在成都居浣花草堂,有人日诗。鉴赏元好问与张纬文是志趣相投的老朋友。他们共同经历了金朝末年的战乱,同怀亡国破家、流离转徙的深悲巨痛。到了他们在燕京重新聚首的时候,二人都是阅尽沧桑的老人了。短暂的相会之后又是天各一方的分离,这使得两位乱世的幸存者倍增伤感与怀旧之情。因而诗一开头,就深沉而抑郁地倾诉作者满怀的离情别思。“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二句,言情是直率的,口气却极为悲凉,蕴含无限的人生感慨于其中。首句的“聊得”一词,表情极为确当,传达出诗人时时怀念老友,好不容易盼到书信,暂且可以缓解愁怀的且惊且喜心态。第二句的揽镜自照、惊见髭须转白的细节描写,语淡而意深地表现了忧患余生的诗人的伤痛之情。髭须之陡然增添白丝,既是动乱的时局使然,也是怀人念远的必然结果。所以这一句自我情态的描写,其意仍在向友人表白内心深挚之情。颔联“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出句回忆昔日燕京的短暂欢聚,对句实写今日但凭书札慰怀的现状。通过今昔的对比,具体地写出了二人之间山川难隔的高情厚谊。两句都化用典故,但都与现实情景密合。出句之“明月高楼”,用曹植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水正徘徊”;“燕市酒”,用史记荆轲传:“轲荆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二典合用,浑化无迹,铸造出豪士聚饮于燕京明月高楼的雄博之境,用以代指诗人与张纬文的燕京之会。诗的后四句,宕开一笔,从人情世态的变迁入手,以比喻暗示在多变之世保持个人节操的重要性,用以勉励朋友,亦以自勉。颈联写世态的流变。“风光流转何多态”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二:“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儿女青红又一时”,则是感叹自从金末战乱以来,又一代年轻男女已经长大,令人有隔世之感。在这感叹世态多变的哀痛氛围中,诗人推出了全篇的警句:“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这两句的比喻之意十分明显:要对方在蒙古贵族严酷统治的环境中顶住压力,保持晚节。这里的含蓄劝勉表示了元好问对张纬文的高度爱惜。元好问本人是“抗节不仕”的硬汉子,他也希望老朋友和他一样全始全终,于是这里以岁寒而不凋的涧底孤松相激励。由于有了这种志行节操上的相期相勉,前面所抒写的友情遂升华为一种难得的以理想和人格的合拍为基础的情谊。尾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涧底孤松”不畏“岁寒”,枝叶如故,象征着身处卑位却傲然孤高的品格。用“孤松”自况,表达自己作为金朝遗老隐居不仕的坚贞节操。用“殷勤留看岁寒枝”表达与友人共勉的情怀,要学习“孤松”的品格,在逆境中保持高风亮节。咏物传情,即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解答此类情感题目,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一关乎物后志。点拨关键四、典故挖情5.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原诗金陵望汉江见本专题突破一“掌握意境题答题要点”部分)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这里属于用典抒情,首先要理解典故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作者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注释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作者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1.积累古诗常用典故的出处与含义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2.把握古人用典的方式(1)明用典与暗用典。明用典,即在诗中一眼就能看出来,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掌握暗用典,要靠自己的积累。如“起舞闻鸡酒未醒”,如果有积累,就知道这里是暗用典,它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点拨关键(2)正用典与反用典。作者使用典故,有时与典故义一致,叫正用典,如辛弃疾使用“廉颇”的典故;有时与典故义相反,叫反用典,如王维山居秋暝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原典故是“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其意而用之,“王孙”偏要“留”下来。3.把握典中情要注意“两面”情感“一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五、缘事析情古人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因离家而思乡,因离别而伤怀,等等。像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等,都是一种即事感怀。因此,这部分内容可以放入“题材推情”中。六、时空显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注唐杜牧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看著白 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注正初:冬至日。此诗写于杜牧自请外放湖州任上,诗人时年48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先是抑郁愁苦。“时已晚”“歌不成”,流露出人生短暂,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思;“千里暮山”“一溪寒水”,营造出凄凉清冷的意境,表达了落寞抑郁之情。然后转为旷达乐观。“饮为高人”“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