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5 阿房宫赋 (含详解)

举报
资源描述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 一、诵读全文,用“/”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第1段)六王毕①(    )四海一②(    )蜀山兀③(    )阿房出覆压④(    )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⑤(    )而西折直走⑥(    )咸阳二川溶溶⑦(    )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⑧(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⑨(   )斗角⑩(  )盘盘⑪(    )焉囷囷⑫(    )焉蜂房水涡矗⑬(    )不知其几千万落⑭(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⑮(    )道行空不霁⑯(    )何虹高低冥迷⑰(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⑱(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⑲(    )不齐 (第2段)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①(   )来于秦朝歌②(    )夜弦③(    )为秦宫人明星荧荧④(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⑤(   )梳晓鬟⑥(  )也渭流涨腻⑦(   )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⑧(    )远听杳⑨(    )不知其所之⑩(    )也一肌一容尽态⑪(    )极妍⑫(    )缦立⑬(    )远视而望幸⑭(    )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⑮(    )韩魏之经营⑯(    )齐楚之精英⑰(    )几世几年剽⑱(    )掠其人倚叠⑲(    )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⑳(    )铛玉(    )石金(    )块珠(    )砾弃掷逦迤(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3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①(  )纷奢②(   )人亦念其家奈何取③(  )之尽锱铢④(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⑤(   )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⑥(  )多于九土⑦(   )之城郭管弦⑧(    )呕哑⑨(    )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⑩(    )戍卒叫函谷举⑪(    )楚人一炬可怜⑫(    )焦土⑬(    ) (第4段)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①(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②(    )六国各爱③(    )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④(    )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⑤(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案 (1)断句略。 (2)(第1段)①毕:完了,指为秦国所灭 ②一:统一 ③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 ④覆压:覆盖 ⑤构:架房建屋 ⑥走:趋向 ⑦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 ⑧缦回:萦绕曲折的样子 ⑨钩心: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 ⑩斗角: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⑪盘盘:盘旋的样子 ⑫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⑬矗:形容建筑高高耸立的样子 ⑭落:相当于“座”或者“所” ⑮复:双层的,夹层的 ⑯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⑰冥迷:分辨不清 ⑱融融:和乐 ⑲气候:天气 (第2段)①辇:乘辇车 ②歌:名词作动词,吟唱 ③弦:名词作动词,弹奏 ④荧荧:明亮的样子 ⑤扰扰:纷乱的样子 ⑥鬟:环形的发髻 ⑦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 ⑧辘辘:车行的声音 ⑨杳:远得看不到踪影 ⑩之:往,到 ⑪态:姿态的美好 ⑫妍:美丽 ⑬缦立:久立 ⑭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 ⑮收藏: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⑯经营: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 ⑰精英: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 ⑱剽:抢劫、掠夺 ⑲倚叠:积累 ⑳鼎:名词作动词,把宝鼎看作…… 玉:名词作动词,把美玉看作…… 金:名词作动词,把黄金看作…… 珠:名词作动词,把珍珠看作…… 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 (第3段)①爱:喜爱,喜欢 ②纷奢:繁华奢侈 ③取:夺取 ④锱铢:极言其细微 ⑤庾:露天的谷仓 ⑥槛:栏杆 ⑦九土:九州 ⑧管弦:音乐 ⑨呕哑:声音嘈杂 ⑩骄固:骄横顽固 ⑪举:拔、攻占 ⑫可怜:可惜 ⑬焦土:名词作动词,变为焦土 (第4段)①族:灭族,作动词用 ②使:假使 ③爱:爱护 ④复:又,再 ⑤鉴:以……为鉴 二、基础梳理 1.古今异义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而气候不齐 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齐楚之精英 比喻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 ④可怜焦土 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答案 ①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②天气 ③指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 ④可惜 2.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1)毕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群贤毕至(《兰亭集序》) (2)复 ①复道行空 ②明年复攻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 ⑤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⑥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青,取之于蓝(《劝学》) ③伐齐,大破之,取阳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⑤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⑥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③士大夫之族(《师说》) ④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庖丁解牛》) ⑤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答案 (1)①动词,完了,指为秦国所灭 ②副词,全都,全部 (2)①形容词,双层的、夹层的 ②副词,再、又 ③动词,回答、回复 ④动词,重复 ⑤动词,恢复 ⑥动词,回来 (3)①动词,夺取 ②动词,提取 ③动词,攻下,夺取 ④动词,采取 ⑤动词,通“娶”,娶妻 ⑥助词,表动态,犹“着” (4)①动词,灭族 ②名词,家族,指同姓的亲属 ③名词,类 ④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⑤形容词,众,一般 3.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②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③朝歌夜弦 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⑤谁得而族灭也 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⑦骊山北构而西折 ⑧辇来于秦 ⑨朝歌夜弦 ⑩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⑪六王毕,四海一 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 ②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 ③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 ④名词作动词,把宝鼎看作……/把美玉看作……/把黄金看作……/把珍珠看作…… ⑤名词作动词,灭族 ⑥名词作动词,变为焦土 ⑦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⑧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⑨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⑩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都指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 ⑪数词作动词,统一 ⑫意动用法,以……为鉴 4.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④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⑤戍卒叫,函谷举 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答案 ①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非 ②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非 ③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④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⑤被动句 标示词:举(被攻占) ⑥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5.互文修辞 请在右边一栏写出对左栏句子的正确理解。 例句 意思 ①烟斜雾横 ②直栏横槛 ③朝歌夜弦 ④辞楼下殿 ⑤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答案 ①烟雾缭绕 ②栏杆纵横 ③早晚吟唱弹奏 ④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 ⑤每走五步或十步,就有一楼阁(楼阁很多,到处都是) ⑥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玉珠宝等物 以上①~⑥句都采用了互文修辞手法。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手法。 理解这种句子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6.文化常识 (1)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妃”指________,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和“嫱”都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是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的________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人”即“民”,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改“民”为“人”。所谓避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避讳分两类: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________又叫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祖名。 答案 (1)皇帝的妾 (2)重量 (3)国讳 家讳 国讳 家讳 三、典句翻译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得分点:毕、一、兀,句意通顺。) 2.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六国王侯的宫妃,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到秦国。早晚吟唱弹奏,成为秦国的宫人。(得分点:辇、歌、弦,句意通顺。)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得分点:鼎、玉、金、珠、逦迤,句意通顺。) 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点点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得分点:奈何、锱铢,句意通顺。)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后代人为他们哀叹;如果后代人为他们哀叹却不以他们为鉴,那么又要让后人来哀叹他们了。(得分点:不暇、自哀、鉴,句意通顺。) 四、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质问秦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开篇运用了夸张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阿房宫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宏伟气势。 4.《阿房宫赋》中用倒置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