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2022年工作总及2023年工作思路

举报
资源描述
街道2022年工作总及2023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街道坚决贯彻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重要决策部署,积极当好建设“重要窗口”“头雁战队”排头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战役”,在挑战与应战中夺取“双线胜利”。 一、认识“重要窗口”新内涵,着力擘画“六稳”“六保”新答卷 (一)破与立并举,凝心聚力抓出改革破题“真实效” 1.聚焦治理难点,激活新动力。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持续深化基层执法“12345*模式”,打造基层治理“*样板”。 2.聚焦能级提档,擦亮新面貌。全力推进城市面貌和核心竞争力提档升级。以“国风丝韵·未来街区”为主题,推动丝绸城提档升级,擦亮*丝绸之府金名片,打造全国"一带一路"丝绸文化新地标。成功承办“新消费?醉*”休闲购物节暨*中国丝绸城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开街仪式。 3.聚焦服务便民,打造新高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创新推进审批服务下沉,全年受理各类业务余次,实现“综合办”。率先试点0-3岁婴幼儿照护社区普惠模式,建成全省首个普惠式托育园——奶牛城堡托育园,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微托育*模式。聚焦“停车难”突出矛盾,率先探索中心城区“123”智慧停车模式,吸纳丝绸城周边的场馆、楼宇、公共泊位等停车泊位1623个,夜间停车指数提升58.3%,小区舒心指数提升60%。 (二)快与稳并进,创新驱动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1.双招双引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项目194个,合计注册资金153.23亿元,位列全区第一;引进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9家,总投资达13亿元。一是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招引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120亿、金控天勤对外投资10亿、天道金科股份有限公司3亿元等大项目落地*。省担保集团、省农担等省级金融平台正式入驻,汇金金融产业集聚平台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元。二是项目落地装上“提速器”。积极瞄准央企、国企、500强企业,招大企、强企。完成签约项目8个,储备大好高项目6个。其中,中能基业、“常青藤爸爸”儿童启蒙教育外资项目顺利设立;诚通租赁项目进入迁址;规模50亿元的摩根三期人民币股权基金正式启动设立,为经济发展装上“提速器”。聚焦*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加大数字经济产业招引。前三季度,实现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16亿元,位列全区第三。三是招企稳企打出“组合拳”。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推进线上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强化主动招商、上门招商,街道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敲门招商10余次,拜访科大讯飞、寿仙谷、艾特智能、均胜电子等企业20家,扩大招商“朋友圈”。 2.企业活力全面复苏。受*疫情、国家增值税、个税退税等影响,街道全年实现税收12.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81亿元。一是重点企业精准发力。133家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合计实现税收11.77亿元,占比92.6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26亿元,占比91.92%。其中,浙法传媒、蓝狮子图书、中外运空运、边神网络等66家企业已超去年全年税收。二是金融产业逆势上扬。税收百万元以上的23家金融企业增长翻番,合计实现税收1.14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省金控、省担保集团、省农担、摩根一期基金等增长强劲。三是新进企业质效突出。192家2019年至今的新引进企业开始产税,合计实现税收1.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其中,省融资再担保、农融担保、省融资担保、诚通国贸、省金融控股5家企业突破千万元,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国有资本、源星基金、幻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公司、中林国贸等发展迅速。 3.安商稳商彰显温度。用情用心当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一是建机制。全市率先提出“走亲连心三服务,企企铺铺见党员”活动,助力全街764家沿街店铺、11幢楼宇、家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物资紧缺问题。为*中国丝绸城285家承租户送上469万元房租减免大礼包,让企业感受到了关怀和信心。二是优服务。全年共走访企业2000余家次,帮助知夫子、乐筹网络等企业成功解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问题300余个。组织50名专业律师组成“云上法律援助团”,通过线上直播开设“空中慕课”,帮助解决辖区企业在疫情期间工资发放、劳动用工、合同风险管理等问题200余个。提增汇金魔方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全年累计举办项目路演、商务接待等活动60余场。联合区科技局、区金融办、辖区银行等开展科技、金融政策辅导,成功促成市金联会服务基地落户。三是保稳定。截止2022年三季度,实现税收净流入415.5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净流入185.62万元,为全区唯一税收净流入街道。协助德昌隆解决区内安商稳商场地,帮助雅拓信息技术和拓云计算机入驻国投大厦,增强企业根植性。 (三)内外共发力,精准聚焦办好为民服务“关键事” 1.疫情防控有实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体*人用责任和智慧奏响疫情防控“集结号”,打好“硬隔离+软服务”“大数据+网格化”“大妈+大脑”“一名党员一幢楼”包楼联户倡议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组合拳,织密红色“防护网”。人大代表、新阶层爱心企业等爱心群体为抗疫募捐资金和物资达140万余元。街道党工委荣获抗击*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红色送餐队等先进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报道。 2.社区建设有力度。强化社区硬件建设力度,完成十五家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改造,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提档升级。建成全区首家社区级城市书吧,建好百姓健身房,让群众家门口的文化体育事业更具活力。高质量完成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出好班子,助力社区加快发展。齐心协力打赢人口普查硬仗,做到不疏一户、不漏一人,以数据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 3.民生服务有保障。聚焦民生小事,办好民生实事,已完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御跸弄美丽街巷提升改造、高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民生实事31件。建成全省首家“0-3”岁普惠型托育园“奶牛城堡”。加大对困难群众、残疾人、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帮扶力度,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慰问金、救助金4100余万元。开展线上就业“云招聘”,为辖区失业人员提供服务800余人次。帮助17户困难残疾人、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登上人民日报报道。 (四)制与治相融,数字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最末梢” 1.建好“数字驾驶舱”。全面推进*微脑“数字驾驶舱”建设,拓宽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一是服务疫情防控。通过“数字驾驶舱”中心枢纽,推进各部门数据整合,形成线上线下、快速响应的群防群控运行机制。疫情期间,利用数字驾驶舱“523”出租房管理系统,撬动1.4万流动人口信息排查,完成健康码核查2600余人次,重点人员管理人次,提前发现并有效处置居民在小区药店门口聚集哄抢口罩等安全隐患6起,最快5分钟疏散人群。二是聚焦城市管理。针对“小餐饮”“工地管理”等两大执法监管重点,开发“生态环保”模块,对147家餐饮企业油烟清洗进行线上管理和在线预警;接入在线扬尘及噪声监测数据,实现工地扬尘和噪声污染“24小时监督”。三是打造“智慧街区”。借助5G、AR、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搭建中国丝绸城超融合实景应用平台,对407家商户信息实行立体化实景标注,实现街区管理智能化、智慧化。同时,运用智慧服务小程序、停车引导、5G穿衣镜等多种服务载体,推进智慧化购物全流程体验。 2.推进环境面貌大提升。推进19个小区、149幢、户、5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打好环境提升“百日攻坚”战,全面提升街区治理水平,获评市优胜街道。完成17个小区97幢房屋污水零直排改造以及49幢房屋地下管网“清肠”行动,区属医院、学校“污水零直排”工程全部高质量改造完毕。积极推进青春坊16幢、青春坊32幢及柳营花园2幢高层二次供水改造项目。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开发垃圾分类应用场景。联合城管、交警等多部门持续强力推进环北市场和丝绸服装城周边环境集中整治,累计出动力量250余人次,查扣违法“四小车”271辆。街道食安办被评为年“省三星级乡镇(街道)食安办”,*小区和*公寓小区被评为省高标准示范小区,小区被评为2022年“美好家园”。 3.构建三治融合新格局。深入推进“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积极探索“三治融合”*模式。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组织换届、反诈宣传等进行普法宣传,开展街道调解员普法沙龙。发动“武林大妈”“三和交流室”等“最美力量”,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三和交流室”志愿服务项目获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浙大御跸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社区。 (五)严与实共抓,比学赶超实现基层党建“全域红” 1.把准理想信念方向盘。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思想和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上率下带动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40余次,开展“学在浙、在杭精神”“我与学习强国”等知行讲堂主题活动3次。组织干部赴深圳、上海、智慧网谷小镇等地参观学习10余次,开拓干部视野,振奋干部精气神。建成全区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弘扬社会正能量。今年以来,众人自发抬车救人、雨天爱心伞接力、见义勇为“扫堂腿大伯”等正能量事件共同构筑*“最美现象”,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和关注。 2.扩展小区党建覆盖面。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成立14个小区党组织,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总支(支部)—楼道党支部”四级组织体系。探索推出“榜样带动”“环境攻坚”“三卡一册常态管理”“家门口的议事厅”等小区治理行动,将垃圾分类、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小巷建设等工程纳入小区治理范围,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成全市首个室外智能电子屏有声图书馆,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让声音走进里弄小巷。 3.打好选人用人主动仗。顺利完成社区组织换届,选举产生党委委员42名,平均年龄47.2岁,居委会委员36人,平均年龄57岁。一批组织信任、群众认可、工作能力强的党员骨干走上社区领导岗位。招才引智,激活人才对街道发展的重要作用。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116名,其中B类1名,C类人才9名,D类人才56名,E类人才50名,为街道发展蓄势赋能。 4.筑牢党风廉政防火墙。街道党工委书记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与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双落实,实施党风廉政工作清单式管理,制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一岗双责”等三张工作清单,探索创新“精准监督,码上清廉”,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成立旧改“哨点”监督队,保障重点工作推进。绘制廉官墙绘,建设七彩家风路、廉政书房,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一年来,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支持人大、政协、统战、人民武装等工作。人大街道工委围绕区、街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组织代表开展定向视察等活动30余次。动员辖区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累计捐赠资金及物资达140余万元;推进政协系统党的建设“两个全覆盖”试点工作,成立*街道政协委员小组临时党支部。强化人民武装工作,全力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教育等工作,建强组织阵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对标“重要窗口”新任务,全力谋划*发展新蓝图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对标对表“重要窗口”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一是经济发展面临“阵痛期”。受到海内外疫情和当前国际复杂形势影响,今年街道税收、外贸、外资等指标下降。部分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安商稳商压力,给街道带来挑战。如何立足*区位优势,有效激活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发展动能,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发力还需系统规划。 二是产业转型面临“换挡期”。街道市场多、流动人口多,辖区内环北小商品市场、环北丝绸服装城、纺织品面料市场等还处于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中国丝绸城在提升改造后,如何实现专业化运营和时尚嬗变,需要更加深入地谋划。 三是创新创优面临“提档期”。街道党建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基层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