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彰显语文课魅力

举报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彰显语文课魅力 语文专家李镇西说过:语文课最富有个性魅力。而今一 些中学语文老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主讲,讲得很 精彩,学生却较少参与互动。也有不少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 课堂上以展示多媒体课件为主,学生忙于做笔记,没有自己 的思考空间,难道这样的语文课学生会喜欢吗?大多语文教 学公开课,纯粹是在作秀,如同事先编好的电脑程序,难道 这样的语文课有魅力吗? 其实,语文课犹如一个知识宽广的海洋,里面有很多学 生喜欢的东西,很多吸引学生的地方,与其他课程相比,有 着独特的优势。假设学生能在语文课中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得最 丰富的体验,体验成功,感受快乐,每次学生在研究语文中 真正获得情感、精神、心灵的享受,相信学生一定能真正感 受到语文课魅力。新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 课。是的,课堂要开放而有活力,才能彰显语文课魅力。笔 者觉得中学语文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彰显语 文课的魅力。 一、学生用心认真倾听一一彰显听的魅力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认真倾听是有意识的、主动的听,是 一种能力。学会认真倾听要四心,即做到:一要专心,无论 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 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学生学会评价,做到不重 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 提出更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 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在听取他人 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 “思〞并重,相互促进。 如:研究【老王】时,笔者提问:杨绛笔下的穷苦善良 的老王是值得我们大家同情和关爱的。在我们现在的生活 中,像老王一样值得我们同情和关爱的又何止一个老王呢? 大家联系自己平日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一些贫穷的弱者、善 良的不幸者的情感事例。笔者提醒学生认真倾听同学说,感 受说话者的情感。有的学生细说自己对弟弟、妹妹做错的事; 有的学生诉说自己对路边摊摊主的侮辱的事;有的学生检讨 自己捉弄身体残缺孩子的事;有的学生述说自己对路人问路 漠视的事;有的学生自责自己见到陌生人摔倒,直接飘过的 事;有的学生详说自己看到路上交通事故,去凑热闹不帮忙 救人的事……有些学生说着说着就哽咽了,有些学生说着说 着就泪流满面了,教室里变得异常安静,只有表达者的说话 声、抽泣声,倾听者的哭泣声。有些孩子说了一件又说一件, 课堂成了学生们的自我剖析,学生用心认真倾听其他同学 说,想到自身发生的对弱者、不幸者的事,在自责、反思。 这节课后,学生们变得懂事、成熟了。几年过去了,有学生 说这节课记忆犹新,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节课。语文课,学 生通过用心认真倾听,真正触动了孩子的心灵,净化心灵, 彰显语文课魅力。 二、学生勇于充分表达一一彰显说的魅力 语文专家朱永新说:“说〞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学生在 语文课中要勇于充分表达。首先,老师要提高学生参与的程 度,从教材的选择、教学过程到考试形式的选择,最好能多 听听学生的意见,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对语文研究的兴 趣。其次,老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让他们回答不同的问题, 简单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难点的问题就让研究能力 比较强的回答,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有 成就,感觉自己还是挺不错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今后 的语文课中都能积极参与进去。再次,学生见解只要主题积 极向上,言之有理的都可以,有时学生理解的高度可能老师 没有想到的,老师应由衷表扬,促进学生言之有理,思路清 晰,让学生研究语文成为一种享受。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小说选取的不是成人的视 角,而是一个与学生相仿的少年视角,为了学生更好走进文 本,领悟主旨,教学本课即将结束时,笔者提问学生:你憎 恶菲利普夫妇吗?为什么?学生1:憎恶,因为他们不顾念 亲情,几次抛弃亲弟弟。学生2:不憎恶,当时法国社会人 人都以金钱去衡量一切,他们只是其中的一员。学生3:我 是憎恶他们的,因为我觉得世界上最宝贵最温暖的就是亲 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任何环境下,亲情都不应该被割舍。 学生4:我是不憎恶他们的,因为他们等待了十年的希望在 这一瞬间破灭了,他们的过激做法也是情有可原的。学生5: 我是憎恶他们的,因为于勒已改变,他不会再好玩乐了,怎 么能再抛弃了他呢?学生6:我不憎恶,因为他们也是生活 太苦了。学生7:我憎恶他们,因为再怎么说,血还是浓于 水的,不应该嫌弃自己的亲人。学生8:我憎恶他们,现在 的于勒也不一定是个浪荡公子了,给他一些机会,他会有变 化的。学生9:我不憎恶他们因为一个人在困难的时候,根 本无力照顾他人,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笔者总结:憎恶也 好,不憎恶也好,都包含着同学们的思想,各有其理。但我 要告诉大家的是,作为世界文学之林里的经典文章,【我的 叔叔于勒】的主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批判人与人之间的金钱 关系,二是揭露势利小人的丑陋嘴脸,三是表现小人物生活 的辛酸。笔者让学生勇于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充分 品出文本内容,深入探索文章主题思想,课堂中有学生独到 的见解,同学们发至内心地鼓掌,精彩的表述赢得师生赞许 的微笑和目光,整个语文课教学在轻松、快乐、民主的气氛 中进行。 三、学生敢于尽情朗读一一彰显读的魅力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语文专家洪镇涛也说: 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语文课中学生要敢于 尽情朗读,以情感人,读出情趣。教学时我们可以或由老师 范读,或播放配乐诗朗诵代替老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进入与 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认为:“美读 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 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他又特别指出, 在范读的时候,要“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学生耳与 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也可以让老师带着学生读,要注 意节奏,也要读出感情。教师更应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对象的 内容、了解作品中事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基础上, 让学生的感情更贴切地融入课文里面,敢于自主尽情的美 读,学生通过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 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学生享受语文课魅力。 如:在研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时,笔者没有预先 给出一个“标准〞的朗读方法,而是请学生来说说“断肠人 在天涯〞该如何停顿、重音、语调,并结合这首小令说说自 己的想法。学生1:“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是主 语,表现的游子漂泊在“天涯〞的思乡之情。一个“在〞字, 重音,凸显了游子的现状是人在旅途。“天涯〞则表达了孤 苦飘零的意味。学生2:“断肠/人/在天涯断肠〞单 读,指相思离别的情感达到了极点,与秋思的主题也是吻合 的,原因就是“人在天涯人〞读重音。学生3:“断 肠/人在/天涯〞。这样划分,两两一词,重音是“天涯〞, 读起来有节奏感,似乎字字都敲打在心头,更显出凄凉感。 学生的回答,并不是简单的“自圆其说〞,而且与“大家〞 的研究暗合。据现有的资料,此句的上述三种划分方法、三 种解释在史学界与文学界都还存在异议,应该都可以的。老 师以此朗读为切入口,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生成〞,很好地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小令,学生在自我美读中研究,体验 到创造的欢乐,为自己的智慧感到骄傲,享受到语文课魅力。 四、学生享受自主写作一一彰显写的魅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 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 意的表达〞。学生享受快乐写作,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把 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自由状态下表达出对自然、 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的感受。第一,学生自主拟题。老师 命题学生写,在很大程度上会束缚学生的写作思维,压抑学 生的个性。老师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揣度学生对于什么题 目会有话可说,说出一个范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 侧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出适合自己表达的题目来进行作 文。自主命题,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学生就不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了,使学生根据自己情趣和生 活积累各取所需、各显神通,真实具体地写出所见所闻、所 思所感。第二,学生自拟中心。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练 习,老师对文章的中心统得过死,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压抑 学生的创造性。老师应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没 有必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 验让学生说出他真正想说的话,自由地去写。第三,学生自 定体裁。古人说:“文无定法。〞在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 自主选定体裁,选取自己最擅长的和最喜欢的问题去写,学 生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收任何形式的束缚和限制。老师应 该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思考和写作,让 学生对自己写的文章感到惊喜。 如:笔者曾抛给学生“树〞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多角 度、多层次、全方位思索,展开想象,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学生立意如下:①绿叶对根的情义或树高干尺也忘不了根 (对祖国、家乡、母亲的赞美)②在前人种的大树下乘凉的 同时不要忘了为后人种树。③增强环境忧患意识,保护环境。 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⑤要做一棵遮风档雨的大树。⑥生 命之树常青。⑦“人要脸、树要皮〞放下面子才是真(不能 把面子与尊严混为一谈)。⑧扎根知识的土壤,才能长成参 天大树。⑨给点阳光,朽木也可雕也。于是,一篇篇富有个 性色彩的文章问世了: “我不是一棵松树,因为我没有她那 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也不是一棵银杏树,因为我 没有她珍贵的果实,高大的外形。其实我只是一棵不知名的 小树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骄傲,它热爱自己的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它已经活过、拼搏过,它已经为这个世界 献出了它的一片绿,哪怕人生留下了一点点遗憾也已然是幸 福〞、“一个清王朝覆灭了,一棵代表清王朝权利的树倒下 了。即使再大的权威,到最后也是一场梦。〞每位学生都是 一块璞玉,经过老师的打磨必能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总而言之,一节语文课,仅仅是一滴水。但是,每一滴 水对于学生都是重要的,只有每节语文课都把学生吸引到语 文课堂,创造课堂快乐,学生才能真正感受语文课魅力。 —8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