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四)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四)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四)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 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 (2)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金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世登州卫指挥事:名词用作动词,世代担任 B.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介词,凭借 C.捣败牛田贼,覆其巢:动词使动用法,使……覆灭,捣毁 D.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副词,终于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本指办理公务的机关,同时也是古代任用官员的常用词语,多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 B.倭,我国古代对日本人及其国家的称呼,本无贬义,来演变为部分中国人对日本人的蔑称。 C.馘,古代士兵与敌国交战时取得的敌人的首级。在大规模战争中,如杀敌数量极多,就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也称之为“馘”。 D.壕,古代战争中起到进攻或防御作用的军事工程,可指底部安放竹刺的沟壑,可指掩护士兵的壕沟,也可指护城河;文中指的就是护城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继光出身军事世家。其父就是一位品行很好的军官,戚继光有良好的家风,自幼就洒脱不凡,而且读书颇多,可谓文武兼备。 B.戚继光善于训练士兵。他招募了三千名来自金华、义乌的剽悍之士,教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和长短兵器的使用,练就了一支精锐部队。 C.戚继光痛击入侵倭寇。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入侵戚继光领兵将他们节节击退,先后将他们在瑞安、雁门岭、瓜陵江击败,九战九胜。 D.戚继光用兵出奇制胜。倭寇进犯福建,敌我对峙一年多之久,而戚继光带兵接连捣毁贼巢,连夜追击,攻营杀敌,速战速决,毫未扰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 (2)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 3.阅读课内语段,完成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 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麇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而又何羡乎/相与枕藉乎舟中 3).下列各句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操的哪一首诗() A.《长歌行》 B.《短歌行》 C.《蒿里行》 D.《步出夏门行》 5).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是岁十月之望() (2)今者薄暮() (3)予亦悄然而悲() (4)以待子不时之需() (5)履巉岩() (6)归而谋诸妇() (7)披蒙茸() (8)攀栖鹘之危巢() 2).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步自雪堂 B.曾日月之几何 C.过临皋之下 D.揖予而言曰 3).才过了三个月,苏轼再游赤壁就发出了“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感慨,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4).找出文中作者直接抒情的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