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劳动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教版劳动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项目一传承技艺有创新 风筝制作 任务一 《风筝的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风筝的设计 任务 任务1 学科 劳技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劳动观念:在设计中,善于规划、思索,形成朴素的劳动观念。 劳动能力:能运用风筝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设计有创意的风筝,培养了动手能力,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 劳动习惯和品质:在劳动过程中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精神:初步形成勇于探索、追求创新的精神。 重点 能运用风筝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设计有创意的风筝,培养动手能力,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 难点 初步形成勇于探索、追求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谜语:像是鸟儿不是鸟,光长翅膀不长毛,不拴绳子不会飞,绳子一断就跌跤。 (打一玩具) 谜底:风筝 风筝古时称作纸鸢,是在竹条、竹签上糊纸,再绘上各种图案制作而成。 我们想要设计一款独一无二的风筝,需要了解哪些知识?该如何选择材料、绘制设计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出示课题。 通过猜谜了解风筝进而思考、交流 通过猜谜,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与本课题相关的话题,启发学生,为后文铺垫。 讲授新课 一、 劳动探究 (一)传统风筝通常由骨架、蒙面、提线、放飞线等组成。你能找到它们吗? 这些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与同学一起讨论,说说你的认识。 风筝的结构 风筝的结构 作用 骨架 支撑整个风筝的架子 蒙面 承受升力的部分,大多用纸做成,也有用绢做的。 提线 风筝和放飞的连线,也有调整风筝角度的作用。 放飞线 起两个作用,一是产生拉力,是风筝和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二是牵引风筝升高,上升的高度取决于线的长度。 (二)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风筝的知识?分组实践探究吧!可以从风筝的历史、风筝的制作、风筝的放飞原理、风筝的创意设计等方面展开。在活动开始前,要制订计划表哦! 风筝探究计划表 劳动探究主题 风筝的起源 组名 风筝缘 指导教师 张老师 组长 勤勤 组员 慧慧 探究目的 了解风筝的发展历程及作用 探究内容与方法 内容 方法 负责人 中国最早的风筝 查找网络资料,查阅图书 勤勤 古今风筝的差异 访问风等艺人,查找网络资料 慧慧 …… …… …… 小提示:通过探究,你们小组获取了哪些关于风筝的信息?一起开展一次展示交流会吧!可以采用幻灯片、小报、视频等形式呈现。 最早的风筝: 最早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风筝的寓意: 风筝象征着“福气”、“长寿”、“喜庆”“吉祥”。放风筝就是“放吉祥”、“放福气”,风筝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中国的风筝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看到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这些风筝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三)风筝根据结构可分为硬翅类、软翅类、串子类、筒子类、板子类等,根据题材可分为动物类、人物类、物品类等,根据尺寸大小可分为超大型、大型、 中型、小型和微型风筝。 (四)一起观察、探究下列风筝的特点,说说它们为你的设计带来了哪些启示。 卡通风筝:需加飘尾以求平衡,品种繁多,形式不一。 串子风筝:升力强劲,气势恢宏,活灵活现,生动活泼。 微型风筝:有较好的起飞性能和稳定的放飞效果。 大型风筝:模仿立体造型,题材任意。 二、劳动实践.设计 (一)经过探究分享,你对风筝设计有了哪些认识?结合收集的资料、考虑风筝的大小、造型及种类等因素,发挥创意设计一只风筝吧!内容可以是动物、文字或人物等。下面是勤勤组的设计方案。 作品名称: 菱形响弓风筝 材料工具:横竹条50cm×0.5cm×0.2cm 2根,纵竹条60 cm× 0.5 cm×0.2cm1根,固定竹条16 cm× 0.5 cm×0.2cm 2根,5 cm×0.5cm× 0.2cm1根 ;绵纸51 cm× 51厘米1张;白胶、绸带、棉线、风筝线若干;尺、剪刀、铅笔等。 (二)说一说,我设计的风筝 作品名称:蝴蝶风筝 材料工具:竹条50条c×0.5cm×0.2cm ,2棉纸60 cm× 60cm1张;白胶、绸带、棉线、风筝线若干。 设计图: 三、劳动评价 评价内容 我的奖章 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能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风筝 设计表达清楚 能与同学共同合作探究并分享 学生根据评价内容,进行正确的评价。 四、劳动反思 1.你设计的风筝有哪些创意?能否实现? 我设计的风筝是蝴蝶的,为了起到平衡的作用,我在翅膀的两侧各加一个飘带(尾巴),所以一定能实现。 2.风筝的设计需要注意什么? (1)选择最有表现力的造型。 (2)利用多变的“软造型”。 除了在空中形状基本不变的“硬造型”以外,在风筝上还有一些可以随风而动的“软造型”。如鱼的尾巴、蝴蝶的尾巴、人物的飘带、旗穗等。这些能动的 部分给风筝增加了无限的活力,加强了艺术效果。在设计风等时应充分加以利用。 (3)不忘空气动力性能和结构上的需要。 如果在考虑风筝的外轮廓造型时忘记了风等空气动力性能和结构强度方面的基本要求,就会在试飞时造成麻烦:因不平衡或不稳定而不能飞行,或因强度不够而空中解体,或因重量过大而飞不起来。因此,处理好造型与空气动力和结构强度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其统一起来,也是风筝外形设计需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拓展延伸 1.风筝的发展历程 风筝是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4月16日,中国潍坊举办的以10465只风筝同时放飞的万人同放活动,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风筝经历了上千年的不断演变,由早期单一的军事用途发展成为人们的娱乐玩具以及竞赛项目;由单纯的放飞功能发展成为集实用与欣赏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融科技与艺术为一体,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性和民俗性。风筝以它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民俗内涵、精湛的制作工艺、完美的艺术效果成为民间工艺中的瑰宝。 2.风筝的飞行原理是什么? 风筝的飞行原理是利用空气的推力在空中升起。由于风筝本身带有一定的重量,因此会逐渐地向地面下落,而之所以能持续地在空中飞行,主要是利用的空气的力量作为支撑,然后再向上空缓慢爬升,这种力量被称为扬力。 风筝在空中飞行时,空气会分成上下两个对流层,如果风筝通过了下层空气的阻拦,那么空气的流动速度就会降低,从而让气压升高使得风筝向上继续进行爬升。并且由于上层空气比较流通舒畅的原因,当风筝在穿过下层空气时,上层空气就会将气压降低,从而将风筝给吸上去。 六、课堂练习 风筝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对你有何启发? 默读课文内容、了解风筝的组成及作用。 思考、交流 阅读课文,设计风筝探究计划。 了解风筝的种类及特点。 实践操作,设计自己的风筝方案。 评一评,对照老师出示的内容,给自己奖励相应的“小星星” 。 劳动反思,掌握设计风筝注意事项。 动脑想一想、了解风筝的历史及原理。 了解学习风筝是怎么放飞的 完成随堂练习题 了解风筝结构的作用 掌握如何设计风筝探究计划。 了解掌握风筝的种类。 通过动手实操,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通过设计方案,感受自己的创意设计。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劳动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增进对自我劳动行为的认知,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劳动反思感受自己的设计意图的效果。 拓宽知识面,增进学生对传统技艺的认同感 了解掌握风筝的放飞原理,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作业布置 画一画,你设计的风筝,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了解了风筝的历史,结构、种类以及创意设计风筝;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到设计风筝带来的喜悦,也培养了动手能力 。 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风筝的设计 设计风筝探究 劳动评价 劳动反思 五年级 项目一 任务二 《风筝的制作》教学设计 课题 风筝的制作 任务 任务2 学科 劳技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劳动观念:在制作中,精心研究、探索创新的劳动观念。 劳动能力: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制作有创意的风筝,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劳动热情。 劳动习惯和品质:在劳动过程中认真、仔细完成每一步制作,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精神:形成勇于探索、追求精细、创新的精神。 重点 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制作有创意的风筝,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劳动热情。 难点 形成勇于探索、追求精细、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放飞自制风筝时,可能会飞不起来;或者即使飞起来了,也会出现翻转、侧飞、摇摆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与制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怎样制作才能让风筝飞得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出示课题。 通过设疑, 思考、交流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与本课题相关的话题,启发学生,为后文铺垫。 讲授新课 一、 劳动加油站 (一)传统风筝的制作的“四艺”是什么? 传统风筝的制作包括“扎、糊、绘、拴”四个步骤,简称“四艺”。 (二)一起来学习制作风筝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吧! 1.扎。 一般使用十字绑扎法, 即两个对角分别绕3-4 圈,扎成十字形。 视频《三角形扎法》 2.糊。 ①平铺纸张或布料(布料要先用熨斗熨平),把风筝骨架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