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柚子》反思

举报
资源描述
小班教案《柚子》反思 738_155380 1、小班教案《柚子》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乐观的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大柚子,并学习用简洁而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通过活动,感受品尝集体柚子的快乐。   3、进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乐观的参加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打算:   柚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摸口袋   (1)T: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口袋了有什么东西,请一个小伴侣来摸一摸或者闻一闻(2)你猜是什么   (3)公布答案——原来是好吃又香甜的大柚子。   2、看一看   ——看看整个的柚子和切开的柚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3、摸一摸   ——柚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4、闻一闻   ——柚子什么味道(激励幼儿学用形容词,如:甜甜的、酸酸的、有点甜有点酸的……)   5、尝一尝   ——柚子应该吃什么地方?   ——老师示范剥柚子的过程   ——大家尝尝,说说柚子吃起来的味道,感受吃柚子的快乐。   ——简洁讲讲吃柚子的好处:柚子是水果,可以清火,我们有的小伴侣嘴巴发炎,吃了会好…… 教学反思:   以幼儿感爱好的事物作为活动的切入点。幼儿园《纲要》的实施,要求老师要把幼儿的爱好放在首位,平时关注幼儿的爱好所在,以他们的爱好为动身点,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以看柚子、摸柚子、捏柚子、闻柚子、吃柚子这一幼儿感爱好的事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能乐观参加其中,在看看、吃吃、玩玩,很轻轻松的完成了教学目的。整个活动幼儿都很投入,在不断的观察、发现中去尝试,去解决自己的答案。 2、小班教案《柚子》反思 制作意图:   进展幼儿基本动作,培育幼儿手脚协调能力,培育幼儿机智勇敢、遵守记录的优良品德。   喜爱参加体育熬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育价值:   激发幼儿活动爱好,培育幼儿竞争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选用材料:   pu管、各种材料的球类、即时贴、小筐等 制作方法:   (1)pu管劈开成等分两半,成半圆柱形,长约1尺、边口用砂布打磨平。   (2)用即时贴剪成各类图案,粘贴到pu管壁上,进行装饰。   (3)各种不同材质的球,如:纸球、乒乓球、小皮球等。 适应年龄:   4.5――6岁 教具功能:   (1)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每人手持一段pu管。   (2)两队在起点各投放一筐球,两队在终点处投放一个空筐两队的筐内球数一样多。   (3)两队排头听口令,从筐中取球,将球放入到pu管中,在依次向下传,直到将球滚入到终点的小筐中。   (4)谁先将球移送完谁为胜。   (5)刚开头进行游戏时,可两名、两名幼儿传递,娴熟后逐步增加人数。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乐观,表现出极大的爱好,制造力也得到发挥。 3、小班教案《柚子》反思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平安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老师和小伴侣,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老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愿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仿照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一周   1.宝宝有礼貌(社会)   2.点点爱上幼儿园(语言)   3.小手真干净(健康)   4.参观大班的画展(美术)   5.拍手点头(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平安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老师和小伴侣,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老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愿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仿照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二周   1.保健老师,你好(社会)   2.我能,我会(语言)   3.玩具找家(科学)   4.神气的画笔(美术)   5.亲亲(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平安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老师和小伴侣,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老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愿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仿照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三周   1.我是xx组小伴侣(社会)   2.开火车(美术)   3.你是我的好伴侣(语言)   4.我上幼儿园(音乐)   5.我要上厕所(健康)   1、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孩子会舍命挣扎,(个别孩子),情形很让家长心疼,其实,等家长一走,孩子也就"既来之则安之"了,但是,家长会一天都心神不定,满脑子里是泪流满面的孩子,这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磨练,孩子终将要离开父母独自飞翔,孩子入园是最简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长不必心神不宁,应该泰然处之。   2、下午接孩子时会出现几种情况:高高兴兴,悲喜交加,放声大哭等,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家长都应该把它视为正常,毕竟孩子离开家长在陌生环境里和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伴侣生活了一天,不容易,特殊是看到家长会放声大哭的小伴侣,家长可能会有误解:老师 教学反思:   幼儿的爱好非常浓,能乐观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4、小班健康活动教案:《宝宝生病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是小班幼儿,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初入幼儿园,他们自我为中心,自私霸道、缺乏责任感,不愿与人沟通,不愿帮助他人不愿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玩具等,所以我设计了这节社会活动课,希望从中培育他们自理能力,让他们懂得去关爱、帮助他人。   活动目标   1、感受关爱他人的过程,萌发关爱他人的情感。   2、体验照料他人的乐趣。   3、感受被爱的幸福。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照料生病的宝宝。   2、引导孩子关心、帮助身边的人。   活动打算   1、创设环境:把教室设计成两个区域“温馨的家”“医院”。   2、玩具:宝宝餐具、宝宝床铺和床上用品、毛巾若干、体温针。   3、每个幼儿塑料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在家里,当你生病了是谁照料你的?他们是怎样照料你的?他们着急吗?   2、组织幼儿观看“宝宝生病了”的视频,帮助幼儿了解宝宝发烧后,爸爸、妈妈是如何的照料宝宝的。   3、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爸爸、妈妈怎样照料自己的。   4、游戏   (1) 玩法: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爸爸或妈妈,或者两个幼儿分别当爸爸、妈妈与宝宝(玩具)组成一个家庭开展活动。   (2) 游戏环节:   ① 发现宝宝生病了,先给宝宝量体温。   ② 送宝宝去医院,打针、取药。   ③ 带宝宝回家,给宝宝喂药。   ④ 哄宝宝睡觉,帮宝宝擦汗、喂开水用手探宝宝的体温是否退烧等。   5、延长活动:假如爸爸、妈妈或身边的亲戚、小伴侣生病了,我们就应该像现在这样照料他们。   教学反思   1、在环境创设方面:我利用一些材料把教室布置成两个区域:温馨的家和医院。   2、小班的幼儿对医院产生惧怕心理,通过这次活动让他们了解发烧对小伴侣身体发育的危害,体验宝宝生病后父母担心、着急的心理。   3、注意培育幼儿自理能力主动关心、帮助身边的人。   4、不足之处:由于小班幼儿还是处在“自我”阶段,合作意识还未形成,还有待提高。也可能我设计的环节过多,小班幼儿可能无法很好的完成。 5、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我们的身体》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开头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产生爱好。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自己的身体器官,并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 培育幼儿的自信心。   3 培育幼儿初步的发散性思维和手口全都的能力。   4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 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分清身体器官的位置   活动打算   1 大的身体挂画。   2练习卡彩笔。   3小伴侣的照片。   活动过程   1 找伴侣(老师指图,幼儿用手指指自己身体相应的位置并告知幼儿它们名称)   2 点眼睛点鼻子游戏 老师带领这幼儿做游戏要求幼儿迅速正确的指出五官及身体部位   3 五官、身体作用 老师引导幼儿讨论五官、身体部分的作用,要作出相应的动作,如鼻子闻花香。   4 眼睛眼睛在哪里? 引导幼儿利用身体五官及动作编儿歌。眼睛眼睛在哪里?眼睛眼睛在这里(手指眼睛)耳朵耳朵在哪里?……   5 看照片 照五官和身体部位   教学反思   1 这节课用的直接导入,小伴侣不容易被吸引。假如换成“看看缺什么”。(画些缺少五官的动物,引起小伴侣的爱好)   2那个照片利用的不好,在挂画前出示照片,问小伴侣这是什么(指着五官、身体)   3身体的作用这环节可以增强些。 6、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颜色对对碰》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颜色非常敏感,颜色的变化使他们感到兴奋、新奇,由此产生深厚的探究欲望,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开展了“颜色对对碰”区域活动,让幼儿在玩玩做做中熟悉颜色,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颜色带来的美,使幼儿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造性的表现颜色、美化生活。   活动目标:   1、继续探究颜色混合产生的变化使幼儿体验到颜色配色带来的乐趣。   2、乐于和同伴共享自己的发现。   3、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究,培育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乐观关注四周生活中有颜色的物品。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打算:   每个幼儿一瓶用矿泉水瓶子装的清水,瓶盖内已事先挤有红色(黄色、蓝色)颜色少许。红、黄、蓝标签若干,装有少许红色(黄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