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资面试]2022年下半年高中语文教资面试真题库汇编

举报
资源描述
f為中教资面试]2021年高中化学教资而试押题库汇编 2021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押题库汇编 1、题目:孔雀东南飞 题目来源 1月4日上午安徽省宣城市面试考题 1.题目:孔雀东南飞(节选) 2内容: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言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 断五匹,大人故嫌退。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 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试讲题目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迷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伶倡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 纟务腰襦,裁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 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都,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 久久莫相忘!” 3.基本要求: (1) 翻译重点字词; (2) 学生能够完整复述选段故事情节; <3)合理的设计板书。 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完全由机构的名称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民歌:内容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注重写实;表现形式上是杂言和五言,取代了 《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写作技巧上注重人物对话、人物心理和细节描写,语言 朴素生动,诗末揭示写作目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与《木兰辞》并称为“乐 府双璧”。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节奏,疏通文中重点字词,掌握字形字音。 明确:(1)箜篌公姥伶傳蔵蕤 (2) 通假字:取,通“娶”。帘,通“奁”。 (3) 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4) 古今异义词 守节情不移(古:遵守府里的规则,今:妇女不改变情操) 3.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发展,复述选段的故事。 明确:兰芝被遣——夫妻誓别。选取部分复述。 焦母刁难兰芝,兰芝表明态度,毅然请归。焦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话别,双双“誓天不 相负"。 (三) 深入研读 1. 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兰芝自述她 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生活的经历,意在表明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历。 从纵的方面看,按时间顺序,刻画出了兰芝的人物形象,表现出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 文化修养,以及聪慧多艺、勤劳能干、果断坚决——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 篌,十六诵诗书;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 归。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指责亳无道理。【板书:刘兰芝聪慧多艺、勤劳能干、 果断坚决】 从横向罗列数字看,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 2. 体味焦仲卿与母亲及兰芝的对话,理解其作用。 明确:(1)通过焦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表现了兰芝和焦仲卿夫妻恩爱。 (2) 初次展示了焦仲卿的懦弱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母亲的逼迫下, 不敢反抗,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有一丝幻想。【板书:焦仲卿懦弱】 (3) 塑造了一个专横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焦母面对儿子的请求,不为所动, 反而勃然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己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显得专横而顽固。【板 书:焦母专横蛮狠、顽固而有心计】 (四) 拓展延伸 分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五) 小结作业 封建时代,女子被休回家,今后的生活是不难想象的,伴随的将是屈辱、孤独和凄凉,那么 兰芝回家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她和焦仲卿的结局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回去自读文中余下部 分,想一想造成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诗中又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来刻画 人物形象的?下节课一起讨论。 题目来源 1月4日上午湖北省襄阳市面试考題 试讲题目 1髄目:将逬酒 2. 内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渣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梅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學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迸酒,杯莫停。与君散一曲,清君为我倾耳听。钟鼓價玉不足 责,但愿长醉不用蟹。古来圣贤皆菽真,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 恣欢滤。主人何为言少钱,彳堂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 期肖万古愁。 3. 基本要求: ⑴流利it蜥卖文段;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理的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由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导入。 2. 解题:将字的读音、字义并联系《诗经•卫风•氓》诗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将”的意思 加深对诗题的理解。【板书标题】 (二) 整体感知 1. 听古唱,感受诗歌的情感。请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明确: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 遍。 (学生齐读,声调昂扬、激越) 疑问:大家读得慷慨激昂,让人听了不禁热血沸腾。但我们都知道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细膩 的,此诗文中作者的情感是不是仅仅只是慷慨激昂,我们的朗诵是不是就只用一种昂扬的调 子呢,这样是不是对诗文的理解有点肤浅呢? 2. 背景了解,教师给大家提供一段背景材料: 《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 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 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三) 深入研读 1.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让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咅和节奏,明确个别字 词读音。 2. 讨论问题,理解诗意和诗人情感变化。 (1) 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明确: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 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2) 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① 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 “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3) 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 3/140 f為中教资面试]2021年高中化学教资而试押题库汇编 呢? 学生讨论后老师明确写作背景进行解释。 (4) 播放朗诵录音,让学生找出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及相关的句 子。【板书:愁一悲■乐-愤-狂】 (5) 全班分两部分,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情感。 (四) 巩固提高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 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 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 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 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五) 小结作业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作业:请学生在李白广为传诵的名句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在这名句后,自己感 受到怎样的一个李白。 3、 题目来源 1月4日上午浙江省杭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題目:宴来主义(节选) 2. 内容: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 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缝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 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篁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 怕给他的东西染汚了,徘徊不萩走进门,是孱头j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 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 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礬片,那当然更是废物。“重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科,也和朋 友们像萝1、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 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 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而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 国粹,個使背看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 是大可以毀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童来王义" 怕未免有些危机。 怠之,我们要篁来。我们要成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 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看,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耋来的,人不 能目成为新人,没有畫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3. 基本要求: <1)有感惜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理解作者讽刺的语言特点j (3)配合课文内容有适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新闻导入 1.出示电视剧《琅瑯榜》引进到韩国和《来自星星的你》引入我国的新闻。 4/140 f為中教资面试]2021年高中化学教资而试押题库汇编 2. 提问学生:“你们对这种文化引进和输出有什么看法?” 过渡语:“那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对文化的输入和输出又是怎么看的?一起进入今天课文。 ”【板书课题】 (二) 初读感知 1. 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教师强调要读出讽刺的语气。 2. 请学生思考并与同桌讨论这几段文字主要在论证什么观点。 3. 学生会回答出:主要论证什么是真正的拿来主义。 过渡语:“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去论证他的观点的?" (三) 深入研读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去找出作者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第一段中比喻论证方法的使用。 明确:比喻论证,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把对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分别比作“孱头”“昏 蛋''和“废物”,而这三种对待大宅子的人又分别对应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孱头——懦弱 无能,不敢面对。昏蛋——不分好坏,全盘否定。废物——不分好坏,全盘接受。 2. 学生自主分析第二段中的比喻论证。 明确: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烟具 一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纯粹的糟粕。对应的四种态度:吸收(使用),批判地 吸收,作为史料存放,坚决抛弃。【板书:孱头懦弱无能;鱼翅精华;鸦片糟粕;烟具旧形式; 姨太太纯粹的糟粕】 3. 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描摹可使语言形象;反语可使语言辛辣;夸张可使事物在变形中现出 真相。这几者结合起来,更能使作者的感情和态度融入语言,从而使语言生动形象,辛辣有 力而又意味深长。所有这些都加强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