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期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纸质考试题库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秋期版]2107国开电大专科《刑法学1》十年期末纸质考试题库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2年10月16日,资料涵盖2007年1月至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 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2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 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 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A. 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 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C)。 A. 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 主行为与次行为 C. 作为与不作为 D. 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3. 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 A.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D.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4. 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 A. 从轻 B. 从轻或者减轻 C. 减轻 D. 免除 5.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处罚。 A. 从轻或者减轻 B.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 减轻 D. 从轻 6.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A. 三个月 B. 六个月 C. 一年 D. 二年 7. 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 无期徒刑 B. 死刑 C. 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8. 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 A. 犯罪 B. 犯罪行为停止 C. 犯罪结果发生 D. 犯罪行为终了 二、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11.享有 和 的外国人的刑事贵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 解决。 [答案]外交特权;豁免权 10.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 和 的科学。 [答案]刑事责任;刑罚 11.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 [答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2. 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般客体、 和 [答案浦类客体;直接客体 13. 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 给不法侵害人造成 ,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 事责任的行为。 [答案]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4. 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 [答案]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5. 精神病人在 或者 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6. 拘役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答案]一个月;六个月 17.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 之日起计算。 [答案]裁定减刑 18. 对于构成—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答案]累犯 三、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 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0. 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21. 犯罪集团:又称特殊共犯或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 犯罪组织。 22.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四、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 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 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2) 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 (3) 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4. 简述我国刑法釆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 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 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 (1)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 (2)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釆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 一个无期徒刑。 (3)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釆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 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4)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釆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 五、案例分析(16分) 25. 案情; 胡某,男,1993年5月出生。2010年6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2016年4月刑满释 放。 2021年3月某日晚9时左右,胡某与其朋友陈某喝完酒后在本县城关镇大街上驾车兜风,行至一个 夜市小吃区时,撞上了正在马路边行走的张某、王某。张某被撞倒卷入车下,挂在车右前避震器与方向 横拉杆上,王某被撞倒在马路边(于在地上蹭破了皮)。胡某没有停车救人,而是继续向前开。因被•撞的 张某还在车下,车辆行驶不正常,陈某便对胡某说:“好象那人在车上呢。停车看看吧。”胡某说:“管 他呢!”继续驾车逃跑。夜市上的群众见此情景,大喊“车下有人,把车停下”,边喊边往胡某车上扔啤 酒瓶、饮料盒,进行阻拦。但胡某仍不停车,反而加大油门快速行驶。车行至县城南郊一加油站前时自 行熄火,而张某被拖带长达2000多米,己血肉模糊、面目全非,惨死于车下。 请根据刑法总则理论结合法律规定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张某的死亡,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 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 答:(1)对于张某的死亡而言,胡某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其行为构成(间接)故意犯罪。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本题不得分) (2)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 心理态度。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即不希望、不追 求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 (3) 胡某交通肇事撞倒张某后,不仅不停车救人,反而加速逃跑,并且在陈某提醒、路人阻拦的情 况下,明知车下有人,继续行驶可能会致人重伤甚至死亡,但他却无动于衷,对张某的死活放任不管, 驾车猛跑,以致张某被拖带至死,其心理态度完伞符合间接故意的特征,故其行为已由过失犯罪转变为 间接故意犯罪。 (4) 胡某在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5年以内,又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的新罪,符合一般累犯的构成特征,因而属于累犯。根据刑法规定,应当对其从重处罚。 2021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 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 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o A. 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 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 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 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 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B)。 A. 一般客体 B. 同类客体 C. 直接客体 D. 复杂客体 3. 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BCD) o A. 行为犯 B. 危险犯 C. 结果犯 D. 举动犯 4. 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 A. 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 B. 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 C. 公安机关的看守所 D. 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 5. 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在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时,应当(B)处罚。 A. 从轻 B, 从轻或者减轻 C, 减轻 D. 免除 6. 死刑不适用于(ABD) o A.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 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 C. 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7.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A. 三个月 B. 六个月 C. 一年 D. 二年 8. 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 A. 犯罪 B. 犯罪行为停止 C. 犯罪结果发生 D. 犯罪行为终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 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 、司法解释和 。 [答案]立法解释;学理解释 10. 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 和 。 [答案]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 及其 ,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 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答案]社会危害性;程度 12.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和 。 [答案]作为;不作为 13. 精神病人在 或者 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 任。 [答案]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4. 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 与 o [答案]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 15. 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艮卩:一般客体、 和 [答案i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6. 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 给不法侵害人造成 ,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 事贵任的行为。 [答案]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 17. 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 决定罚金数额。 [答案]犯罪情节 18.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 之日起计算。 [答案]裁定减刑 三、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 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0. 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 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21. 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22. 犯罪集团:又称特殊共犯或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 犯罪组织。 四、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 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答: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2分) (2) 时冋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 (3) 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2分) (4) 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2分) (5) 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 24. 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 答: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 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4分) 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 (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釆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一个死刑。 (1分) (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