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时1 长度的测量 课题 长度的测量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知道如何规范地测量长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或图片,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通过相关长度的测量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难点 重点 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难点 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正确读取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参加或观看过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田径比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因此需要进行长度的测量.请同学们思考: 1.长度的测量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2.对长度的测量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呢?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了. 通过生活中的现实情境引入,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会学习长度测量的必要性. 活动一: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新知 学点1:长度的单位 阅读教材P10~11,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1)通过眼睛直接判断:图1-1.1-1甲中,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较长?图乙中两个中心圆哪个面积较大? 甲 乙 图1-1.1-1 答:图甲中CD较长;图乙中上边的中心圆较大. (2)请再用刻度尺量一量,你有何发现? 答:图甲中AB与CD一样长;图乙中两个中心圆一样大.根据感觉估测物体的长度,有时并不准确,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描述,必须利用仪器进行测量. 问题2: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作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问题3:写出下列长度单位对应的符号. 米(m)分米(dm)千米(k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问题4: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数字不变,乘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即可.如图1-1.1-2所示. 图1-1.1-2 学点2:长度的测量 问题1:观察图1-1.1-3中的刻度尺,回答问题: 图1-1.1-3 在使用刻度尺前,我们应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反映了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决定它测量的精确程度. 问题2:如图1-1.1-4所示,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 2.8 cm 、2.80 cm . 图1-1.1-4 图1-1.1-5 问题3:如图1-1.1-5所示,三种放置刻度尺的方式中哪种是规范的?不规范的有什么问题? 图1-1.1-6 答: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所以图丙放置刻度尺的方式是规范的. 问题4:如图1-1.1-6所示,哪种读数方法是正确的?使用其他方法读数会对测量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B正确,A、C会分别导致测量结果偏大和偏小. 通过“学点1”中的问题1可以让学生知道人眼的直觉有时是不可靠的,引出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初步形成感性认识和通过实际操作求证事实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之后,教师讲解并示范刻度尺的正确用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测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学生观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在各组之间进行巡视,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对那些缺乏讨论积极性、主动性的小组和学生,教师应调动其学习兴趣. 活动二:运用举例 活动二:运用举例 类型一:刻度尺的使用 例1.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图1-1.1-7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C). 图1-1.1-7 【解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零刻度线磨损的可任选一刻线作为零刻度线;刻度尺必须放正并与被测边重合,不能歪斜;刻度尺必须紧贴被测对象.故选C. 类型二:长度的测量 例2.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图1-1.1-8甲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物体的长度记为1.83 cm;图乙中活动二:运用举例测量物体长度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填“A”或“B”),物体的长度记为3.50 cm. 甲 乙 图1-1.1-8 【解析】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图甲刻度尺从零刻度线开始量,故物体的长度为1.83 cm;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相垂直,所以B方法是正确的;图乙中,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50 cm处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50 cm. 类型三:特殊方法测长度 例3.小郑采用图1-1.1-9所示的方法,利用刻度尺测量硬币的直径,记录结果应是2.50 cm;测完硬币后,他想测量圆球的直径,采用此图的方法不能(填“能”或“不能”)测量圆球的直径. 图1-1.1-9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 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左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5.00 cm,右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7.50 cm,则两个三角板直角的顶点之间的距离L=7.50 cm-5.00 cm=2.50 cm,即硬币的直径为2.50 cm.用两个直角三角板不容易确定圆球的直径,故此法不能测量圆球的直径. 通过例题来加深学生对的所学知识理解,同时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检测反馈 让学生完成“当堂小练”P1,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 课堂小结 1.测量长度的工具和长度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布置作业 【正式作业】教材P15“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题 板书设计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时1 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1.常用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方法:选、放、读、记. 2.长度单位:m、km、dm、cm、mm、μm、nm.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辅助工具法、累积法等.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时2 时间的测量和误差 课题 时间的测量与误差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2.知道测量存在误差,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学习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难点 重点 时间的测量. 难点 机械停表读数;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 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 s)等. 学生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 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 s)等.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图1-1.2-1所示为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一幕,百米赛跑通常以运动员运动时间的长短来进行排名,因此需要进行时间的测量.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再共同学习时间的测量. 情景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新知 学点1:时间的测量 【自学辅导】阅读教材P13~14,回答下面问题: 问题1:人们最早认识的时间单位是什么? 答:天. 问题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常用的时间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 h=60 min=3 600 s,1 min=60 s. 问题3: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计时?现代社会中,常用的计时工具有哪些?还有什么更精密的计时工具? 答:在古代,人们利用日晷、沙漏等来计时;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常用钟、手表、停表、手机等计时;更精密的计时工具有铯原子钟. 【练一练】1.图1-1.2-2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32 s. 图1-1.2-2 【解析】由图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 min用两个小格表示,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 min,指针在“0”和“1”之间,偏向“1”一侧,所以指针指示的时间为0 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 s用10个小格表示,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 s,指针在32 s处,所以指针指示的时间为32 s,即停表的读数为32 s. 2.图1-1.2-3所示电子表的读数是9 h 3 min 19 s. 图1-1.2-3 【加油站】实验室机械停表J1202(图1-1.2-4)的使用方法:第一次按下B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B时表针停止转动,可以读数;读数结束后,按下A,表针弹回零点.简称: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电子停表使用方法与此类似) 图1-1.2-4 【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利用停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____s;再测量你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______次. 学点2:误差 【做一做】1.自己试着用刻度尺测量练习册的长度,再让同桌测量一次,然后把练习册拿回来自己再测量一次.比较三次测量的结果是否相同. 2.请一位同学把橡皮从与课桌等高的位置自由释放,你和同桌同时测量橡皮落地的时间,比较一下两人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师:上面的测量中,三次测量同一练习册的长度相同吗?两次测量橡皮的落地时间相同吗? 生:三次测量练习册长度的结果都不相同,两次测量橡皮落地时间的结果也不相同. 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是因为我们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误差.请阅读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1:什么是误差? 答: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问题2:误差是怎样形成? 答:个人的估读值不同、测量工具不精密、测量方法选用不当都会造成误差. 问题3:怎样减小误差? 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