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为民服务典型案例汇报: 前移服务模式 推进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举报
资源描述
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为民服务典型案例汇报: 前移服务模式 推进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xx市纵深推进公安系统车驾管业务“放管服”改革工作,统筹引进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政企合作,以事项下沉为抓手,依托xx等五个机动车登记服务站,构建以市公安局车管所为中心的“一所五站”服务大格局,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年均业务量达16余万笔,占总业务量的80%,实现企业发展、政务提效,深入推进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集成业务受理渠道,打造“全程办”服务链 依托五个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延伸服务触角,辐射覆盖市南、北、东、西、中全域,其中xx机动车登记服务站被山东省公安厅列为“警企合作社会代办”试点。 一是机动车业务一站化办理。站内综合服务大厅设8个服务窗口,提供车辆购买、保险购置、税费缴纳、选号登记、号牌发放等业务一站式办理,免费提供ECT安装服务。同时,xx机动车登记服务站是全省首设、烟台市唯一的小型汽车号牌现场制牌服务站,也是全省首个承接办理进口机动车登记业务和电子档案转籍业务的服务站。截至目前,每年制作发放号牌3.6万余副,节省群众邮寄成本100余万元,累计办理进口机动车业务1300余件次,安装ETC设备2000余台。 二是驾驶人业务自助化办理。积极促进“警务、医务、企业”三方合作,探索驾驶人业务现场无人化自助受理,通过配备自助体检机、设置驾驶人体检室,实现驾驶人自助体检“24小时不打烊”,同时通过联网共享自助体检机内学员体检、报名、预录入信息,实现驾驶人入学受理业务自助化办理一步到位。截至目前,自助体检机共受理驾驶人业务1.2万余人次,每年6000余名学员就近办理入学。 三是检测线业务全程化服务。2021年1月,xx机动车服务站配套建成大型标准化的机动车检测线,可办理全部机动车检测业务,车主在服务站就可以直接享受车辆登记、检测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实现机动车检测和申领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一站式”办理。截至目前,年均检测机动车8000余辆。 二、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缩短“快捷办”进度条 通过“现场办、网上办、代理办、一次办”,实现机动车“买卖销售、注册登记、转移转出”等业务快速办结、提质增效。 一是减免材料,实现一证即办。对补换领、审验驾驶证等18类车驾管业务,申请人可凭本人居民身份证“一证即办”。简单业务实行申请材料“四个减免”政策,即身份证明免予复印、申请表格免予填写、车辆识别代号免费拓印、相关部门证明在逐步联网后免予提交。 二是前置查验,首推快捷代办。实行汽车带牌销售,车管所监管中心对带牌销售车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核对,通过车辆查验前置,确保注册登记环节无差错,实现购车即挂牌,10分钟快速办结。xx机动车服务站是烟台市首推机动车注册“快捷代办”业务的服务站,年办理汽车带牌销售业务1500余件次。 三是打造专区,畅通联网通办。按照“线上常态、线下例外”的服务理念,依托“交管12123”手机APP、烟台交警官方微信等平台载体,在服务站内设立互联网业务专区,安排专区工作人员与办事群众开展线对线、点对点、面对面服务。截至目前,网办专区实现年办件量达1万余件。 三、建立业务监督机制,签订“放心办”承诺书 依托xx市车管所监管中心网络监控平台,对机动车登记服务站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确保机动车服务站阳光安全运行,构建放权到位、监管有力、运转有序的运行机制。 一是完善外部监督,强化场所管理。设立监督举报电话,畅通投诉渠道,对上级相关部门交办或者群众举报投诉的违法违规线索进行核查处理,确保每笔业务办理阳光高效,提升人民群众对交管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实时对服务站内办公秩序、纪律作风、规范执行、业务办理等情况进行视频巡查,每月安排专人现场督导,发现问题立行立改。 二是采用通道式查验,实行封闭式检测。规范机动车查验登记程序,设立3条机动车查验通道,可一次容纳30辆大、中、小型机动车进入查验,每条通道设置预检室,实行“一人一车一杆”通行封闭管理。车辆查验采用PDA终端机动车查验系统,生成电子机动车查验表,配置公告查看屏,车辆查验过程中,群众可在公告查看屏上实时查看车辆外观形状和异常数据,让查验工作在阳光下操作。 三是全省首创设立互联网审验教育互动区。根据驾驶人的不同文化层次和对互联网审验教育的接受程度,采取宣传引导、跟踪指导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互联网的审验学习业务。同时设置电视屏,循环播放交通宣传和驾驶人心理舒缓的相关影像资料,配置电脑硬件,供满分学员和初学驾驶人进行模拟操作演练,让驾驶人获得更贴切的体验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