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二)(五四学制)(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山东省东平县六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模拟试题(二) 1.下图是骨针和装饰品,反映了山顶洞人 A. 注意防寒 B. 懂得爱美 C. 开始种植 D. 知道定居生活 2.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部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右图中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 ) A.红山文化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4.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 A.形成了禅让方式 B.稳定了社会秩序 C.实现了土地分封 D.扩大了国人利益 5.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 A.澄湖陶罐符号 B.甲骨文 C.利簋金文 D.居延汉简文字 6.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7.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刺史 D. 御史大夫 8.在西安北郊的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该铜钱是( )( ) A.和同开宝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半两钱 9.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咸阳 B.临洮一辽东 C.陇西一辽东 D.临洮一函谷关 10.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A. “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 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 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 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11.“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12.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行政事务 B.监察事务 C.军事管理 D.财政管理 13.一位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A. 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 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C. 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D. 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14.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 A. 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 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 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 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15.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 巩固大一统王朝 B. 推行新儒学教育 C. 排斥法、道诸学说 D. 加强对官吏控制 16.(11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进步】 材料一: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河姆渡出土的石器 (1)半坡和河姆渡远古居民就已经开始了农耕生活。两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哪一技术制作工具?(1分)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2分) 【水利工程 】 材料二:该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该工程指的是什么工程?(1分)依据材料概括该工程的作用。(2分) 【农业思想】 材料三: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3)用材料三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3分。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 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 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农业政策】 材料四: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4)依据材料四,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1分)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四中变法内容的作用。(1 分) 17.(9分)材料一:韩非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 (1)材料一提到的韩非是哪一思想学派的集大成者?(1分)“威不两错”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1分)这一政治主张最早被哪位皇帝采纳并实施?(1分) 材料二:子曰:“仁者,爱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自《论语》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主张。(1分) 材料三: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 (3)材料三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1分) 材料四:“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 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4)根据材料四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主张。(1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对中国 古代社会的影响。(1分) (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2分) 18.(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 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年?(1分)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1分) 材料二: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1分,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三: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2分,不得照抄原文) 19.(8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历史发展的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当坐骑 炮烙之刑 烽火戏诸侯 (1)上面三幅图分别与哪一位国君有关系?(3分) 材料二:如右图 (2)右图中的人物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导致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这次起义的性质是什么?(1分) 材料三:汉顺帝末年,京都流行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3)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1分)东汉末年爆发的黄巾起义是由谁领导的?(1分) 材料四:一些学者认为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治世,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过多个这样的历史时期,史称“盛世”。 (4)列举两汉时期出现的这种“和谐”局面有哪些?共同的原因是什么?(2分) 模拟(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D B B A D D B D C B B D A 二.材料分析(35分) 16.(1)磨制加工;半坡:粟;河姆渡:水稻。 (2)都江堰;具有防洪、灌溉、水运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变成天府之国; (3)思想主张:①②;爱民政策:④;主要原因:③ (4)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秦国较为落后;秦孝公锐意改革。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秦国国力増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1分。答出1点即给分) 17.(1)法家;建立中央集权;秦始皇(嬴政)。 (2)①“仁”和“以德治国。(1分) (3)百家争鸣。 (4)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②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使儒家学说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任答一点即可给满分,1分) (5)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等。 18.(1)公元前221年;郡县制。 (2)“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