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8部分 散文阅读 课时66 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 (含详解)

举报
资源描述
课时66 精准赏析艺术技巧 ——精准判断,夸尽效果 知识清单(十六) 艺术技巧 一、修辞手法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览表 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比喻 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比拟 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 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夸张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对偶 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且比照鲜明。 排比 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层次清楚;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设问 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反问 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反语 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含刺,能增强批判性;具有幽默感。 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通感 化抽象为具体,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 二、表现手法 常用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览表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象征 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抑扬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 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要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虚实结合 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衬托或渲染 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点面结合 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联想想象 联想与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说明: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表现手法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概念。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三、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均见小说艺术技巧“知识清单(十二)”] 四、语言艺术 语言鉴赏角度及其作用 鉴赏角度 特点或作用 用词之美 炼字之美 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 叠字(词)之美 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文章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之美 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成语或古语)之美 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 (句子)长短之美 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句子)整散之美 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风格之美 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 修辞之美 如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又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课堂讲义 复习任务 1.掌握高考常考的艺术技巧(修辞手法、语言、描写等)。2.在理解散文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并赏析文章所用的艺术技巧。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篇名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1 天津 《送一位远征的友人》 结合文本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5分) 综合赏析 ①就能力点而言,主要考查修辞、语言及表现手法等。 ②就考查范围而言,主要考查局部文字(句子、语段)。 ③就题型而言,主要使用选择题,兼及主观题。 2020 新高考 全国Ⅰ 《建水记(之四)》 第7题D项: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语言赏析 全国Ⅲ 《记忆里的光》 第7题D项: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象征手法 2019 北京 《北京的“大”与“深”》 第18题C项:多有引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引用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是为了说明北京之“大”。(错误项) 引用手法 天津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修辞手法 知识图要 (散文与小说的艺术技巧有交叉重复部分,可参阅小说课时59“知识图要”导图) [请同学们课前认真阅读“知识清单(十六)”并参阅小说部分的“知识清单(十二)”,熟练掌握各种常用艺术技巧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活动一 重点掌握散文常见常用艺术技巧 一、修辞手法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语段。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手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对偶、反问、反复、呼告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希望沉默的人们不再沉默,起来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2.特殊修辞手法——引用 把引用归入修辞手法中,学界有争议,这里暂且放在此中。不论如何争议,我们要面对的阅读考试事实是:散文中有大量的引用存在,考题中也有此类考题,我们该如何理解、应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并参考后面的“方法点拨”思考引用手法的运用。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里说话。朋友家有很好的音响设备,我们交谈时,客厅的喇叭里放着一张弹奏古琴的唱片。开始我并不留意,然而那奇妙的声音终于拨动了我的心弦,使我忍不住中断话题,仔细谛听那仿佛来自远古的声音。 这是非常奇妙的声音,单纯,委婉,使人联想起山间的泉水。这是在月光下流泻的泉水,晶莹清澈,蜿蜒曲折,跌宕起落,时而一脉如壶滴,时而汹涌如奔马。水花撞击着岩石,发出清脆幽远的回响。沉浸在这样的琴声中,使人很自然地想起王维的诗:“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王维的诗句,简直就是琴声的绝妙写照。这琴声,也使人想起《礼记·乐记》里对音乐的描绘:“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累累乎端如贯珠。”想得更玄一些,仿佛能想见一个宽袍长发的哲人,面对着流水,思绪起伏。抑扬顿挫的琴声就是他自由自在的思想在天地间飞翔。 “那是《流水》,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结知音,弹的就是这首曲子。”朋友向我介绍道。千年前的琴曲能否流传到今日,我很怀疑。不过,这琴声确实古意盎然,没有丝毫现代人的浮躁和张狂。在七根弦上,能弹出如此美妙而富有内涵的曲子,实在是让人惊叹的事情。……(节选自赵丽宏《与古人对话》,有删改) 第二段引用了不少诗文,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些诗文通过联想,将听音乐的感受化抽象为具象,进一步描绘了音乐表现的意境与内容。②表现了作者对古琴曲《流水》的喜欢。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散文中的引用主要是引用诗文和神话故事。引用题主要考查其作用、效果。答题时要注意: 首先看作者在何处引用这些材料,与上下文有何联系。(结构的作用) 其次看所引用材料所在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看引用材料与作者表达的主要话题有何关系。(内容的作用) 再看文章的主旨情感是什么,所引用的材料对表现主题、抒发情感有何作用。(主旨情感的作用) 最后看材料本身,看它有无增加文学性和底蕴,以及可读性,丰富文章内容等。(材料自身的作用) 如文章多处引用材料,答题时宜先分别说明作用,再总说作用。 二、景物描写技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请赏析该段的描写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该段描写紧紧扣住景物特点,由静到动,依次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月光下的荷叶、荷花、荷香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 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待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坐船回家了。刚上船,“我”发现自己珍爱的越窑盌(碗)丢了,母亲差船夫飞快地找回来……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艄的水声,船艄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节选自木心《童年随之而去》) 2.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比喻(碧波像大匹软缎)、反衬(以橹声、水声、语声反衬“异样地宁适”)等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动静相宜。②从听觉(橹声、水声、语声)、触觉(风“又暖又凉”)、视觉(碧波、山色苍翠、水里的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