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暑假训练4岩石圈【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岩石圈 (2019江苏卷)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2019海南卷)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钻井 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 4.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2.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3.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沂山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山高坡陡,崮险岭峻,沂山母岩的主体是花岗岩(如图甲),它是中国东海向内陆的第一座高山,有"大海东来第一山"之说。狮子崮是沂山主要的自然景观之一,为一天然山峰,远望似雄狮卧岗,仰天长啸,绵延数公里,惟妙惟肖(如图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沂山地貌的形成主要原因 A.断裂上升 B.挤压隆起 C.岩浆喷出 D.冰川沉积 5.塑造沂山地貌作用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固结成岩 6.形成狮子崮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 C.风化作用 D.堆积作用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7.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8.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b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C.c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 D.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 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9.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 C.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D.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 10.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A.向斜山 B.背斜山 C.向斜谷 D.背斜谷 12.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岩石中,可能是花岗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外力作用 B.③——固结成岩作用 C.④——变质作用 D.⑤——高温熔化 15.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丙两处是因为地壳运动产生的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2)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乙;丙; (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甲地还是丙地?地。 (4)在图中②、③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 (5)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②是;③是。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_____________循环。 (6)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6.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处的地质构造为,甲处形成山地的原因是。 (2)乙丁两处形成的地貌分别为和,两处地貌均是流水作用而形成。 (3)②③两处岩层较新的是处,地下水丰富是处,有可能找到石油是 处。 (4)简述②处适合建过江隧道的原因。 1.D 2.C 考查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能力。难度一般。 1.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 2.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 3.A 4.D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类型。 3.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往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故CD错误。 4.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1.A 2.D 3.C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断层,且甲地断块上升,两侧断块下降,符合地垒的定位,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看图例可知,乙处岩石是片麻岩,是花岗岩变质形成的,属于变质岩,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故海洋的昼夜温差较陆地小;由于大气的热力作用,白天阴天多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而晚上多云,则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故阴天昼夜温差较晴天小,故海洋上的阴天昼夜温差最小。故选C。 4.A 5.B 6.C 4.据材料和图示可知,沂山山高坡陡、有明显的陡崖峭壁,说明岩层断裂上升,故A正确。挤压隆起会形成褶皱山、岩浆喷发不会形成断层陡崖,冰川沉积形成波状平原,故BCD错。 5.据上题分析,塑造沂山地貌的作用是断裂上升,所以主要表现形式是地壳运动,故B正确。 6.据材料可知,沂山母岩的主体是花岗岩,狮子崮形态属于花岗岩风化地貌,所以其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故C正确。 7.A 8.D 7.图中河流a处位于山区,是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主要流水作用是侵蚀。b处位于河流沿岸有狭小的农业区,说明水流变缓,但速度仍较快,泥沙沉积少,沿岸平地面积小,主要流水作用是搬运。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水流缓慢,形成河口三角洲平原,有城市形成,主要流水作用是沉积。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侵蚀、搬运、堆积,A对。B、C、D错。 8.d处位于山前地带,形成山麓冲积扇,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A正确。b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B正确。c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C正确。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大、技术要求高,但运量大,速度快,所以图示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D不正确,选D。 9.B 10.A 9.图示范围内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图示范围内的石英砂岩、片麻岩等属于变质岩,因此图示范围内岩石不都是沉积岩,A错误。图中显示,庐山附近有多组断层,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形成的块状山地,B正确。图示地质过程中,当地受力方向整体上向东南,因此鄱阳湖湖心应向东南方向移动,C错误。图中显示,P地开阔平坦,属于山麓平原地貌,不是谷地地貌,D错误。故选B。 10.材料信息表明,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图中显示,海昏侯墓所在岩块断裂下降,这表明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人为破坏可能性小,A正确。图中显示,海昏侯墓附近有断层,表明地质不稳定,曾经长期沉于湖底,环境变迁大,B错误。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不是加强保护的结果,主要是自然下沉至湖底的原因,C错误。海昏侯墓附近有断层,岩石应该比较破碎,而不是岩性坚硬,D错误。故选A。 11.D 12.C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 11.该区域中部为河流,因此地貌属于谷地,排除AB;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因此该区域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地质构造为背斜,故选D。 12.由题可知,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因此越靠近河谷的阶地,形成年代越晚,故选C。 13.B 14.A 13.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由岩浆形成,排除CD;甲岩石可直接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所以甲岩石为喷出型岩浆岩,排除A,故选B。 14.根据上题推断,甲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为侵入型岩浆岩,丁由沉积物形成,为沉积岩,所以丙为变质岩。故②表示外力作用,③为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冷却凝固),④表示重熔再生,⑤表示变质作用。故选A。 15. (1)水平挤压    (2)向斜 断层 背斜 (3)丙 (4)②← ③↑ (5)①地表径流(径流输送) ②水汽输送 ③蒸发 海陆间 (6)背斜顶部受张力侵蚀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地。 (1)图中甲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丙处岩层向上弯曲是背斜,二者均是因为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 (2)结合上题,甲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乙处岩层断裂且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故乙为断层;丙处岩层向上弯曲是背斜。 (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丙地,因为丙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上拱,较为稳定。 (4)图中②、③均为海陆间水循环的组成环节,其中②为海洋上空的水汽输往大陆上空,故箭头水平指向左;③为海水的蒸发,箭头指向上。 (5)根据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可知,①是①地表径流(径流输送),②为水汽输送,③蒸发,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6)背斜岩层向上拱起,顶部受张力容易受到侵蚀成为谷地,形成背斜谷。向斜槽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受挤压成为山地,形成向斜山。 16.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 (2)冲积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