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6人口分布人口容量【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人口分布 人口容量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积)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1~3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50~3 650 m的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 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3.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B2.C2.CB3.D 3.D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3 550~3 650 m的高程最为密集;距河1~2 km分布人口最多;高程4 500 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第2题,3 500~4 000m,人口总数累积频率高,说明人口总数较大,人口密度比较大,4 000 m以上人口累积频率小,人口密度比较小,说明人口较少,藏南谷地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地方,4 000 m 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第3题,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 地形地势对人口分布有影响,坡向影响比较小;当地人口流动小, 交通通达度影响比较小。 人口密集地区称为人类大陆。读下图,完成4~6题。 4.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平原比山地多 B.欧洲比亚洲多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5.关于图中①②③④人口密集区的判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东亚、东南亚 B.②-东南亚 C.③-亚洲 D.④-欧洲 6.关于人类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 B.②地区工业发达 C.③地区开发历史悠久 D.④地区农业发达 4.A 5.A 6.A 解析: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世界人口分布平原多于山区,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东半球多于西半球,亚洲多于欧洲,故A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①为东亚、东南亚,②为南亚,③为欧洲,④为北美。第6题,①地区东亚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之一;②地区南亚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③地区欧洲现代工业发展最早,经济发达;④地区北美现代工业发达。 读图,完成第7题。 7.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温度 C.水源 D.交通 B 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俄罗斯,纬度高,温度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土地承载指数是指人均粮食消费标准量(400 kg)与人均粮食产量之比,下图示意我国1949~2009年人口数量和土地承载指数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8、9题。 8.1949~2009年期间,影响土地承载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科学技术 C.市场需求  D.交通运输 9.目前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A.增加荒地开垦  B.鼓励人口流动 C.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D.提高机械化水平 8.B 9.C 解析:第8题,结合土地承载指数含义和图示信息分析可知,我国1949~2009年期间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人均粮食产量不断增长,说明单位面积产量不断上升,这是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第9题,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是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造成的,而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是提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占比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导致巴西、俄罗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国土面积 C.土壤肥力 D.水资源数量 11.下列不能有效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是(  ) A.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 B.草地开垦 C.保护野生动植物 D.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10.A 11.B 解析:第10题,读图分析可知,虽然巴西比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小,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主要因为巴西地处热带,水热充足,生物生长范围广;俄罗斯以温带、亚寒带气候为主,寒带面积广,所以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第11题,草地开垦只是改变土地利用形式,不会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同时开垦草地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状况图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状况图 世界人口分布图 (1)图中A、B、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处于________纬度地区,气候温和;②海陆位置方面多为________ 地带;③地形方面为________地区。 (2)其余字母代表的地区则人口稀少,其中F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地带。 解析:第(1)题,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是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第(2)题,F处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气候过于湿热。第(3)题,由题意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答案:(1)D H 中、低 沿海 平原 (2)热带雨林地区(未开发的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 (3)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13.(创新培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总和生育率(TFR),即一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孩子数。一般来讲,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保持人口数量相对稳定。国际经验显示,当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降至1.5以下之后,几乎都没有再回到2.1的人口更替水平。据推算,2015年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047。 (1)(区域认知)读图1,描述我国总人口数量和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变化情况。 (2)(综合思维)读图2,与埃及金字塔的形状相比,2015年我国人口金字塔有些”名不副实“。请描述该人口金字塔的形状特点,并说明形状发生改变的原因。 (3)(人地协调观)”据推算,2015年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047。”这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说出为解决这些后果应采取的措施。(不低于2条) 解析:第(1)题,读图1可知,我国总人口数量在1964~2000年增长较快,其他时段增长较慢。概括起来为总人口不断增长,近年来增长速度变缓。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变化情况为1953~1964年上升,1964~2015年下降。第(2)题,读图2可知,与埃及金字塔形状相比,2015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呈现出底部收缩、上部变宽的形态,原因与少年儿童、老年人口比重变化有关。第(3)题,2015年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047,这种较低的总和生育率必然导致人口增长变缓、停滞甚至负增长,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措施应针对相应的人口问题,如针对人口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问题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发展老龄产业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1)总的变化趋势是总人口不断增长,近年来增长速度变缓。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 (2)与埃及金字塔形状相比,2015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呈现出底部收缩、上部变宽的形态。原因:人口出生率下降,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日趋严重。 (3)较低的总和生育率会导致人口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措施:调整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经济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