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市)

举报
资源描述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市)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年富力强、具有广博而扎实的知X8205;识基础和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后备干部队伍,并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忠于马克思主义、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X8205;导骨干,对于坚定不移X8205;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党和X8205;国家的长治久安,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从今年6月初开始,由干部综合处牵头,干部一、二、三处,XX县区、XX县区、XX县区委组织部参与,分5个子课题,就“XX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这次课题调研市县两级共有25人参加;召开座谈会14个,263人参加;分发各类统计表、问卷调查表1842份;并开展了大量的个别访谈、个案分析、档案查阅活动。通过调查研究,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我市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查找我市后备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并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严格按照配备要求,后备干部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近年来,我市始终按照中央《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发动各级党组织和群众参与后备干部推荐工作。在推荐过程中,严格按照宣传发动、集中推荐、提出人选、组织差额考察等程序,开展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特别是引入差额考察办法,既确保更多的后备干部人选纳入组织视野,又做到了好中选优。在选拔形式上,采取定期推荐和不定期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扩大视野,拓宽渠道,不断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在定期大规模选拔后备干部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如结合公开选拔工作和年度考核、换届考察工作物色后备干部,通过建立专门人才的定点推荐制度和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发现掌握后备干部人选。由于后备干部的选拔渠道不断拓宽,方法不断改进,我市后备干部队伍总体情况明显改善(表1)。 2、加大培养力度,后备干部执政能力逐步得到增强。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党校、高等院校资源,通过举办中青班、理论研究班、专题培训班,努力引导后备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为使后备干部更快地适应温州经济和国际经济接轨的大环境,积极创造条件,选派到高等院校进修、出国培训、外出考察、脱产攻读学位。为了增强培训效果,还引入激励、约束机制,把理论学习的考试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目前,市县两级都建立理论学习档案,并相继出台了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和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通过努力,后备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执政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在加强学习培训工作的同时,我们坚持把实践作为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注意把年龄较轻、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放到重要部门的关键岗位和主要领导岗位上进行锻炼,或结合我市调派援藏、援疆和内地对口支援等活动,有意识地选派到条件艰苦、工作局面复杂或工作起点较高的地方工作,后备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据统计,20*年以来,共有400余名市管后备干部参加了党校中青班学习,150余名市管后备干部参加了各类挂职锻炼。 3、实行动态管理,后备干部队伍活力不断得到提高。近年来,市县两级相继建立健全了后备干部库。通过各种培训班结果反馈、干部挂职情况反映以及纪检监察反馈等渠道,将后备干部信息及时收集到后备干部库,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后备干部的表现情况。为增强后备干部队伍活力,确保后备干部素质优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表现突出的,及时列入近期可使用范围,将那些表现平平、反映较差的干部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同时广开渠道、畅通信息,及时将年轻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同志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 4、坚持备用结合,后备干部使用情况明显得到改善。近几年来,市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新的用人观念,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大胆提拔任用后备干部,努力克服后备干部工作“名册化”的倾向。在提拔干部时,首先从后备干部中物色人选;对各方面比较成熟、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及时安排位置或预留位置提拔使用;坚持德才兼备、“择优选拔、适时上岗”的原则,打破框框,对经过实践锻炼素质好、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大胆提拔使用。除特殊情况,如公开选拔、专业技术岗位限制等因素外,基本上做到了从后备干部中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表2)。使我市后备干部的提拔使用工作逐步走上了正常化、规范化的道路。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温州是实行市场体制改革较早的沿海开放地区之一,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比较丰富,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多样化”表现得比较明显。经济利益与经济成份的多样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导致党内关系和干群关系复杂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及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会带来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使教育管理监督的难度增大,党组织的凝聚力、约束力也会呈弱化趋势。有的后备干部习惯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问卷调查中,有69%的对象认为当前干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许多后备干部缺乏重大政治事件的考验,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缺乏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其政治敏锐性、坚定性和党性观念、组织纪律观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甚至一些年轻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放松世界观的改造,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淡薄,革命意志衰退,政治纪律松懈现象。调查问卷显示,有26.7%的对象认为当前后备干部总体素质一般或差。 2、选拔和培养缺乏针对性、计划性,后备干部队伍仍然存在“瓶颈”制约。目前的选拔方式,后备干部人选一般在单位进行混合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确定,没有做到分类、定向推荐,一些单位没有从利于事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往往某一个专业的人才堆砌,而其它专业人才却荒无一人,导致不少优秀人员没能通过民主推荐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少数民族和党外干部的比例,学历和年龄结构仍不够合理;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熟悉现代经济管理、城市规划、环保、园林设计、外经贸及法律业务的干部较为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后备干部的可塑性和整体性。培养方面,后备干部培养目标的不同和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我们在培养措施和方法上要多样性、实效性。而目前我市还缺乏后备干部培养的总体计划,也没有根据后备干部的个人情况提出“因材施教”措施,后备干部培养“千人一轨”。党校中青班教学方式与学员的知识结构、岗位的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实际效果没有预期的好。实践锻炼仅限于下派上挂锻炼,分派急、难、险、重任务和实质性交流很少,后备干部实际工作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调查中,有67.8%的人反映,后备干部工作中,存在问题最突出的是选拔和培养环节。由于选拔时带来的先天性不足,加上培养缺乏针对性和力度,致使我市后备干部队伍成长较为缓慢,配备干部时挑选余地小,“瓶颈”制约仍然存在。 3、职能分工不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本系统内后备干部的管理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认为只要积极配合组织部门,把后备干部名单选拔出来就算完成任务,并没有把这项工作独立出来,纳入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范围。而组织部门作为后备干部的选拔主体,认为后备干部的数量多,在管理方面应是宏观的,负责具体的培养、管理工作是不现实的,具体管理职能还是在所在单位。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责任分工和管理制度,导致后备干部在本单位内的管理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时间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对后备干部的考核评价、跟踪管理更为缺乏,后备干部的作用难以发挥。在调查问卷中,有72.3%的对象认为应加强后备干部的日常管理,特别是要加强考核评价。 4、备多用少、备用错位等情况比较严重,后备干部队伍还缺乏一定的生机与活力。问卷调查表明,60.9%的人认为,现有后备干部使用情况一般或差。据调查,目前,市、县两级都普遍存在着“备多用少”的问题。我们从近三年市管后备干部的储备和使用情况比较看,20*年,后备干部总数为759名,提拔使用人数为26名;2002年总数为735名,提拔使用24名;2003年总数为706名,提拔使用78名。其使用比例分别为3.4%、3.3%、11%,提拔使用的比率确实偏低(见表3)。同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备用错位”等令人心痛的现象。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原来毕业农业技术、机械制造、经济管理、城建规划并具有相当职称的专业干部,却搞了党务、意识形态等毫不相干的职务;而一些抓城建、抓宣传、抓组织的干部,却去抓农业、抓旅游开发等。“备多用少”、“备用错位”,不仅挫伤了后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影响了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三、原因分析 我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的是一因一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则是互为因果。我们认为,这当中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又有机制方面的制约,同时还有后备干部自身的因素的影响。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是领导不重视。个别领导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上存在着实用主义思想。表现在:重眼前轻长远,一个后备干部在现有岗位使用得心应手就满足了,而没有从长远的角度把他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使其进一步成长,只求眼前过得去,不求长远有发展。个别领导还存在比较狭隘的本位注意,重局部轻全局,一个后备干部在本部门、本单位比较优秀,就舍不得放人,重部门利益,而较少考虑全局利益。没有从大局的角度、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致使一些本来比较优秀的年轻后备干部逐渐失去了优势。有的把选拔年轻干部看作是阶段性、突击性的任务,搞一阵风,松一阵、紧一阵;另一方面是大部分的干部普遍不重视。我们在几个点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对后备干部选拔关心仅占30.2%。除了少部分有竞争力的同志关注外,其余大部分干部认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也不关心。 2、工作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四个环节上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日常工作机制。 一是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上缺乏目标和责任制。在调查中,不少人认为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缺少刚性,做到哪里算哪里。即使有了目标,在表述上也比较模糊,如“原则要有”、“有一定数量”等,操作性不强。同时,对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任职考核,没有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方面的内容,没有形成一级抓一级,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机制。 二是后备干部“出入口”缺少畅通机制。问卷显示,有60.8%的对象认为当前后备干部选拔渠道不通畅。首先是入口不畅,不能从各社会范围广泛择优,缺乏不拘一格荐人才、选人才的机制。其次是出口不畅,由于缺乏竞争和考核评价机制,一些表现平平的干部没有及时退出后备干部队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备干部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是教育培养上缺乏多层次多渠道机制。在培训上,许多地方是培训内容不分层次,从乡干部到县、地级干部,都进党校读同样的书,上同样的理论课;在锻炼上,不是根据干部的经历、业务专长及发展趋势来合理设计培养渠道,确定培养锻炼的必经岗位,而是不分党务干部、经济干部、行政干部,只要下基层补上基层工作一课,怎么锻炼都行。这样,导致培养和锻炼效果不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