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淮河生态视察报告上报

举报
资源描述
淮河生态视察报告(上报) 关于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的视察报告市委、市政府: 12月19日,市政协召开四届十四次常委会议,围绕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进行了讨论。此前,11月25日,市政协组织部分驻信省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主席王道云的带领下,就我市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进行了视察。委员们实地查看了XX县区造船工业园区、“公铁水一体化”物流港和XX县区淮河水利枢纽、濮公山地质公园等项目,听取了市发改委和两县政府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市政府副市长张明春,市政协副主席周冀荣、曹茂明、霍勇等参加了视察活动。 一、基本情况 与重大意义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之间,包括鄂豫皖苏鲁5省40个地市181个县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耕地1.9亿亩,总人口1.8亿人,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工作先期由XX省XX县区发起,后由XX省XX市、XX省XX市共同参与,委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所做的一个研究课题。该课题研究的是如何按照“流域经济理论”,构建淮河干流区域一体化发展经济格局, —1— 从而推动我国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 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对于推动我国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带动信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推动流域整体发展。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淮河流域长期处于五省的边缘地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欠发达地区。目前,在全国大江大河中,唯独淮河流域缺乏国家层面区域发展战略支撑,淮河沿线逐渐沦为经济洼地。构建淮河经济带,可以实现与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有效对接,进而为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中部崛起创造条件。二是有利于转变淮河治理理念。淮河流域自古以来灾害不断,防洪标准只有五年一遇或十年一遇。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通过工程措施,转变淮河由防范水患向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治理理念,将防汛、灌溉与航运、农业、工业之间统筹考虑,实现洪水资源化,使流域人民彻底摆脱旱涝灾害之苦,享受便捷的“黄金水道”。三是有利于打造国家粮食基地。淮河流域属于我国传统的粮食主产区,用不足全国1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23%的粮食,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基地。其中,信阳全市粮食产量连续7年超过110亿斤,占河南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一。通过流域治理,根治水患,淮河流域将新增1000万亩滩涂可供开垦,为打造国家级粮食基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四是有利于带动地方产业— 2— 进步。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通过全流域的产业规划,加强地区间联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改造提升我市食品加工、纺织、造船、建材、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现代物流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有利于打造以珍珠岩、膨润土等特色资源为基础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优势。 二、总体规划与前期工作 2013年4月,我市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委托其就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信阳部分进行研究。5月,邀请省发改委部分专家对我市沿淮五县进行实地调研,并将调研成果吸收进研究报告,目前研究报告已经多次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2013-2030),国家统计局下属机构中国生产力协会正在对该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待评审通过后,由中国生产力协会向国务院报送评审意见。按照规划总体目标,就是坚持整体规划、区域推进、共同发展,推动信阳、蚌埠、淮安三个核心城市的迅速崛起,带动县级城市快速发展,进而形成“一带三核多节点”的总体格局;就是要变害为利、调蓄兼筹,将淮河打造成为连接东中部地区、货运量超过珠江、仅次于长江的“黄金水道”;就是要推动淮河流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为国民经 —3— 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作为加快信阳发展的重要机遇,在积极参与规划的调研、编制的同时,围绕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前期工作。一是谋划了一批重大项目。以加强生态保护为重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谋划了7大类660个项目,匡算总投资1.2万亿元。其中,水利类项目74个,包括上游洪水控制、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灌溉工程体系建设、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交通类项目55个,包括信阳至六安高铁、沿淮两岸高速公路、潢川机场、淮河干流航运建设等;产业类项目254个,以特色产业或产品为核心,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现代物流等产业。二是加快了产业集聚发展。目前我市产业集聚区已形成电子信息、现代家居、新型建材、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XX县区已连续8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确立了“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产业发展目标。今年1—9月份,XX县区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6.81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企业79家,固定资产投资50.4亿元,同比增长26.9%,完成工业增加值23.7亿元,同比增长58.7%,实现利税2.4亿元,同比增长46.5%。为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提供了产业基础。三是推动了一些工程建设。出山店水库(导流明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水库建设工程总投资77.3亿元,是我省历史上单体投— 4— 资最大的水库,建成后,可使淮河干流上游防洪标准由5到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XX县区规划的淮河水利枢纽建设项目,集防洪、灌溉、航运为一体,可有效解决城市供水紧张、灌溉水源紧缺等矛盾,进而打造城市生态水系,提升城市品位。目前,工程论证报告已经编制完成,并得到了淮委的批准。XX县区实施的“公铁水一体化”项目,计划新建千万吨级淮滨港,实现公路、铁路和淮河水路三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目前累计完成投资近2亿元。 三、意见与建议 淮河生态经济带从规划到实施、由蓝图走向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在战略上,国家重视和支持区域经济实施板块式发展。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信阳作为“三核”之一,必将在产业政策、项目规划等多个方面获得更多支持,从而赢得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要充分认识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是淮河儿女对建成小康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迫切需要和愿望,坚定信心,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付出持续的努力。 二是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历经多次修改、基本定稿。要继续加强与规划组的联系、沟通,强化XX省、XX市在经济带中的战略地位,做 —5— 好与中原经济区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做到相互支持、互为补充,更好的体现国家战略要求和我市发展需要。要突出信阳特色,进一步细化规划方案,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县区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水平。 三是密切合作,加快申报。当前,豫皖苏三省人民政府正积极磋商将规划联合行文上报国务院,申报工作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更多力量参与,早日促成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要积极争取三省之间尽快成立议事协调机构,促进区域合作、经验交流、问题协商。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规划申报鼓与呼;驻信全国政协委员可以联络驻皖、苏两省委员,在全国“”上就该议题共同提出提案;驻信省政协委员也要在各种平台上积极建言献策,促使整体向前推进。 四是精心组织,实施项目。规划中关于信阳的每一类项目都将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要进一步对这些项目进行梳理、论证,提高其科学性、可行性,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更多的支持。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运作,安排、实施一批水运、公路、铁路等跨区域的重大项目,围绕交通一体化,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对于已经开工建设的出山店水库等工程项目,要珍惜历史机遇,加快工程进度,树立精品意识,真正造福淮河两岸人民。 — 6— 五是立足长远,生态优先。信阳地处淮河源国家重点水源涵养区和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是全国11个整体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之一,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要突出生态优先,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重点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估,积极打造沿淮生态走廊,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积极争取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要坚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加快信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7— 内容总结 (1)淮河生态视察报告(上报) 关于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的视察报告市委、市政府: 12月19日,市政协召开四届十四次常委会议,围绕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情况进行了讨论 (2)该课题研究的是如何按照“流域经济理论”,构建淮河干流区域一体化发展经济格局, —1— 从而推动我国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 (3)四是有利于带动地方产业— 2— 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