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举报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搜集整理身边的文化遗产项目,开展“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活动。 2.实地考察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汇总整理,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开展“申遗模拟答辩会”活动,引导同学们思考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4.感受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2.教学难点: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图片,创设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沉积和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时至今日,无论是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古迹,还是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还是独具风情的民俗活动,抑或是祖先流传下来的节庆仪式……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让我们走近身边的文化遗产,去了解属于它们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板书: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出示课件1) 二、整体感知,活动安排 活动安排一:(出示课件3) 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推荐和评选出本组认同的“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活动流程安排:(出示课件3) (教师讲解,学生参与。) 预设1:各小组分工,避免重复。 比如有的负责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 预设2:自由推荐。 首先,阅读本次活动的“资料一”,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其次,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索等形式,找出你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参考本次活动的“资料二”,制作资料卡片。 预设3:小组讨论。组长负责收集各组员提交的卡片,召集组员讨论,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本组“申遗”项目。 …… 活动安排二:(出示课件4) 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活动流程安排: (教师讲解,学生参与。) 预设1:如果有条件,最好利用周末时间,实地考察一下拟申报的项目。并且给该项目制作调查图表。 预设2: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访问老人等方式获取资料。 预设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预设4:报告最好图文并茂,注意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景观的独特魅力,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关注。 …… 活动安排三:(出示课件5) 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活动流程安排: (教师讲解,学生参与。) 预设1:各小组推举一位组员担任“申遗代表”,负责介绍小组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预设2:每个小组推举一位组员担任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首席评委,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本小组答辩时,本小组的评委应该回避。 预设3:学习委员负责组织答辩会。首先需要会同各小组组长确定时间及流程,并拟出相关规则;其次要选定主持人,撰写主持词。 …… 三、布置作业,当堂巩固(出示课件6) 模拟答辩会结束后,参考本次活动的“资料四”,以“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思考。 范文引路:(出示课件7、8、9) 你,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悠悠,我品古代风味;文化绵绵,我读千秋万载。中华五千年悠久绵长的历史长河淘洗了不尽的文化遗产。 ——题记 你,就是一道辉煌的历史文明。 你,兵马俑,多少年来,你们承受着泥土的重压,忍受着千年的水蚀,历经着火烧的磨炼,硬是挺直了身板,撑开了头上的一片泥土,重现在世人面前。你们用泥塑的身躯震惊了我们,你们用永恒的精神震撼了全世界,向世界诠释着生命与永恒的意义…… 你,碉楼,经过风风雨雨,千磨万击,你们毅然地耸立着。你们各具风韵,每一位都古色古香,气势磅礴,你们融合外国建筑艺术的精华,造型独特,独树一帜。你们用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印证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向世界展示着交流与艺术的风采…… 你,长城,经受住了岁月千年的考验,坚毅不倒地耸立在崇山峻岭之中。虽然历经风与火的洗礼,你的色彩也早已褪去,但灰暗的砖瓦不能掩藏住你内里丰富的历史沉淀,不能否定你曾经的璀璨多彩。你雄伟的气魄惊叹着全世界,向全世界诉说着辉煌与不朽的故事…… 五千年里,中华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历史的车轮不会碾碎你曾经的辉煌,稍纵即逝的时间也不会吹走你不朽的文化,因为消失的是有形的生命,永不退逝的是你的精神。你永远是历史的文化丰碑,永远象征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 四、拓展探究,课堂延伸(出示课件10-18) (2021·北京)2021年,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已确定了包括天安门、正阳门、天坛在内的14个遗产点。学校组织了“中轴线上多彩明珠”展示活动,你所在班级负责制作宣传正阳门的短片。 短片第一部分:介绍正阳门在历史上的重要功用。 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则材料。 正阳门曾是国家的礼仪之门。作为明清两代都城的正门,正阳门在京师诸门中规制最高。皇帝每年去天坛祭天和到先农坛亲耕,都要通过正阳门。所谓“正阳门走龙车”,就是指此门只供皇帝出入。 正阳门还曾是京师锁钥。当时的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闸楼,它们形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系统:城楼供守城将领登高瞭望,指挥作战;箭楼在城楼正前方,开有箭窗,用于防御、射击;瓮城将城楼与箭楼连为一体,形成对城门的保护;闸楼则建于瓮城之上,其门洞上方的千斤闸重约1990公斤,在敌军进犯时可起到重要防御作用。 1.短片第一部分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片头,来体现正阳门的特点。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选择:__ __________ 理由:____ ________ 2.同学们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钥”的义项有:①锁;②钥匙;③闭锁,关闭。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认为“锁钥”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 (甲)进入京城的通道 (乙)军事防御屏障 (丙)沉重的千斤闸 短片第二部分:讲述正阳门的沧桑历史。 下面是同学们写的文字稿,请帮他们解决在配音和制作字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正阳门的前身是元大都的丽正门,明代改名为正阳门,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明末,起义军兵临北京,正阳门的守卫弃城投降,沉重的千斤闸形同虚设,①____清末,厚重的城墙没挡住八国联军的枪炮,在城楼上设岗巡逻的竟已是外国士兵。那时在民间流传的歌谣“今日正阳门左右,外人随意立高墙”,诉说的正是这段屈辱的历史,②_____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正阳门都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曾经的礼仪之门失去了皇家威严,曾经的防御系统也土崩瓦解。龙车凤辇、黄柄华盖的洪大场面已经消失,原来只有皇帝通行才能开启的正阳门,悄然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正阳门箭楼高挂“欢迎人民解放军”的红色标语。在飘扬的红旗和热情的欢呼声中,正阳门翻开了新的一页。 3.有同学对①②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②, 4.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流传”应写为“留传” B.“笼”应读为“lǒng” C.“洪大”应写为“宏大” D.“悄”应读为“qiǎo” 5.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 短片第三部分:是同学们制作的“我眼中的正阳门”采访视频。 6.下列四位被采访者说话时用了成语或修辞方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游客:“登上正阳门,我的敬意油然而生。古人太聪明了,城楼既坚固又美观。城砖的灰、城门的红、琉璃屋顶的绿和彩绘的金,搭配多和谐啊!” B.生态保护志愿者:“正阳门是北京雨燕的重要栖息地。每年3月雨燕都会和正阳门不期而遇,8月它们又从正阳门飞往非洲,给远方捎去中国的消息。” C.附近居民:“老北京人管正阳门叫‘前门楼子’。前门大街是大家都爱逛的地方,到处是好玩的、好吃的,嗓子眼儿冒烟的时候来一碗大碗茶,舒服极了!” D.正阳门博物馆讲解员:“如今的正阳门作为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伫立在北京中轴线上,诉说着昔日的荣光、过往的沧桑,成为一部土石写就的史书。” 短片结尾:需要几位同学各用一种颜色表达对正阳门的理解。 7.请你结合短片的内容,按照示例,仿写句子。 示例:我心目中的正阳门是绿色的。绿色既是城楼屋顶琉璃瓦的颜色,也是人与北京雨燕和谐相处的象征。 板书设计: 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目标任务明确,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认知到分析探究,从资料搜集到撰写报告,从文字材料到答辩表达。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强化语文和生活的关联认识。在活动中,教师全程参与,但不是策划者、组织者,而是引导者、参与者。师生共同参与,角色定位恰当,很好地贯彻了语文核心素养下课堂的开放性和本色性原则。 【课后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课本注释疏通《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四首古诗词,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2.把握词作大意,感悟词人表达的哲理和情感,尝试赏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