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灯项目管理分析(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汽车大灯项目管理分析 汽车大灯项目 管理分析 目录 一、 公司概况 3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3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3 二、 规划范围管理 4 三、 定义范围 5 四、 监控项目工作 7 五、 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 9 六、 排列活动顺序 13 七、 制订进度计划 16 八、 产业环境分析 18 九、 数字化推动尾灯信息交互发展 20 十、 必要性分析 21 十一、 经济效益评价 21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2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3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5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27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30 十二、 项目进度计划 3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31 一、 公司概况 (一)公司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 2、法定代表人:戴xx 3、注册资本:119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2010-8-21 7、营业期限:2010-8-21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 (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项目 2020年12月 2019年12月 2018年12月 资产总额 3333.58 2666.86 2500.18 负债总额 1325.44 1060.35 994.08 股东权益合计 2008.14 1606.51 1506.11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项目 2020年度 2019年度 2018年度 营业收入 6281.94 5025.55 4711.45 营业利润 1161.37 929.10 871.03 利润总额 1004.85 803.88 753.64 净利润 753.64 587.84 542.62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753.64 587.84 542.62 二、 规划范围管理 规划范围管理是制订项目如何实施范围管理的计划,就是约定项目如何去确定和生成项目的范围,如何去管理项目的范围变化,活动的结果就是“项目范围管理计划”。大多数情况下,“项目范围管理计划”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档,而很可能是“项目管理计划”中的一部分,其内容应该包括: •收集项目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的方法和过程。 •根据需求编制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的方法和过程。“项目范围说明书”被干系人评审和批准的过程。 •根据“项目范围说明书”去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的方法和过程。对项目范围进行确认和验收的过程。 •对项目范围变化进行控制的过程。 显然,“项目范围管理计划”可以简单地看成对其他4个项目范围管理活动的约定,其目的是保证这些活动按照事先约定、统一的方法去实施。而同时,这也是去“复制”那些被认可的成功经验。 三、 定义范围 项目目标主要表现为以范围为核心的要求,就是项目应该完成什么,使项目干系人达成一致的结果。 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具体格式和要求和各个组织所处行业领域的项目特征相关,但一般来说至少包括以下各项内容: •项目商业目标:描述促使项目建立的商业需求。这部分内容大都来源于项目启动阶段所作的战略规划、市场机会的识别以及进行项目选择的依据。这些条件是项目目标的前提和项目存在的基础,但它是来自项目的外部因素,很可能不在项目可控制范围内。项目的实施和目标实现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这些关键性的条件是不是会发生变化,就成了组织分配资源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当今外部商业环境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难以预测的情况下,组织需要对这些变化相当谨慎而敏感。可能很多项目在创立的时候相当正确,但由于错过最佳的时机而变得无效。 •项目制约因素及假设:列出项目的制约条件,以及针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前提假设。 •项目可交付成果总述:列出项目完成所要交付给客户的所有成果。这实际上是约定项目的范围目标,是项目活动最主要的结果。可交付成果可以专指那些需要最后交付客户的结果,也可以包括那些生产过程中的中间结果。 •符合的规范与要求:列出交付成果应该达到的要求,以及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范标准。这实际上是约定项目的质量目标。 •验收标准:确定对结果进行验收所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进度里程碑:确定项目的主要里程碑。这是对项目的时间目标进行约定。 •成本估计:确定项目所需要的总成本估计。这是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约定。 项目范围说明书的核心是约定项目目标,在这一阶段以范围目标为主。理论上,范围目标的界定需要清晰准确。但在现实中,作为项目成果的接受方(或称买方)和成果的实施方(或称卖方)在这一关键问题上的认识是不对等的。目标约定得越明确显然对买方越有利,但具体到操作上,却是卖方比买方更具有专业能力。对卖方来说,并没有直接的动力去准确约定“买方想要的”。而相反,卖方倾向于将目标定得模糊,或者接近于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未必是“买方想要的”,而更可能是“卖方想卖的”。 同样这一情况也适用于质量目标的确立上。约定交付成果应能达到的指标和要求更需要专业的技术能力,显然,大多数买方不具备这种能力。买方能够判断的标准仅仅是“其结果是否符合我的需要”但“这个需要”无法作为约束项目目标的技术指标,所以常常出现由于质量目标含糊而最后产生的项目纠纷。 有鉴于范围和质量目标的这种情况,极容易导致在项目初期买卖双方对目标理解的不一致和偏差。为了弥补这种偏差,增加“验收标准”来作为补充。也就是说,双方遵循认可的验收标准来判断其最终成果是否符合最初的目标。这一措施可以有效帮助减少这种偏差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但制定验收标准同样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一般的买方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显然,卖方没有动力去制定一个约束自己的标准,所以大多数行业其“验收标准”是借助于第三方所制定的行业规范来实施的。 在项目初期,卖方一直推销自己有的或者能够做到的,且尽力去承诺对买方需求的满足。买方知道自己的需求,但不具备对卖方产品判断的专业知识。目标理解上的差距在项目一开始就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四、 监控项目工作 “人们不会做你期望的事情,而只会做你检查的事情。”质量再高的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不能简单期待会“自然而然地落实”,所以必须有某种机制时刻了解真实的状态。这里的“检查”就是“积极地跟进”,但会被很多人误解为不断地向下属询问,通过督促来促进工作进度。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一方面,信息来源于实施者主观的判断和估计,有时甚至会为取悦上级而掩盖真实的状态,导致问题被拖延发现。另一方面,积极跟进的最终目的是帮助项目的所有人员,包括项目管理者、下属以及干系人,真实地了解项目的当前状态,项目实施状态的透明有利于各方人员了解进展以及和目标之间的偏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客观的、准确的手段来表现项目的状态,这就是项目绩效的度量。 项目绩效度量,是指通过客观的数据来反映项目的真实状态。第—,数据是事实的客观表达,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第二,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以数字表示的客观事实不会产生偏差,特别是在管理层级较为复杂的企业,这一点尤为重要。第三,量化的数据可以更加细致地反映执行中的偏差和未来趋势,及早作出准确的判断,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和非客观性。 具体来说,监控项目工作过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产生反映项目执行绩效的报告(项目沟通管理中的绩效报告)。 •根据报告评估实施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要求,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核心知识领域中的范围控制、范围验证、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 •项目进展及重大决策及时向干系人汇报(项目沟通管理中的干系人管理)。 •管理项目团队,保持高绩效(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团队管理)。 •监控项目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风险监控)。 •管理项目外购的子合同执行(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合同管理)。 为了确保项目计划被落实,“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过程和“监控项目工作”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活动主要体现在“项目实施”活动之间,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实施”活动之后。 五、 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 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过程要求项目经理和团队执行项目计划,完成项目范围所包含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 •组建项目团队(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项目团队组建)。 •采取积极措施打造高绩效团队(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团队建设)。 •按照计划实施项目的工程活动,创造项目成果。 •监督项目实施过程是否遵循预先约定的规章制度(质量保证)。 •建立并管理项目团队对内对外的沟通渠道(管理沟通与管理干系人)。 •对需要外购的部件和工作,选择适当的供应商(实施采购)。 再好的计划没有执行也是徒劳。如何让计划落实,就体现出执行的能力。要想建立切实有效的执行能力,就必须打破那种认为“计划制订下去,就必然会被落实”的错误思想。首先要假设计划不会被有效地执行,然后确保执行的管理体系才会被建立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执行力”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针对项目一级的问题了,整个企业和组织都应该考虑如何建立有效的执行能力。在前面讨论过管理的“效果”和“效率”问题,可以说“执行力”就是保障组织所定义的“效果”可以被有“效率”地落实。 项目活动中,实施过程所占的工作量是最高的,项目的成果和绩效都是通过这一阶段活动产生的,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也是在这一阶段体现的。 如何提高组织的执行力是最近几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下面列出一些出现频率最高的基本原则: •确立目标和目标的优先级顺序。 •制订详尽的计划,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引入下属的参与,并且得到明确而有效的承诺。 •责任和权力对等。 •积极跟进,建立以事实为基础的绩效跟踪机制。 任何组织、任何项目的可用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一个组织、一个项目团队在设立目标的时候必须考虑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去识别和选择对组织或者项目最有利的那些目标,并且明确而清晰地标定目标的优先级顺序。大多数组织在设定目标的时候总是希望大而全,希望所有的期望都能被满足,但这恰恰是难以做到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目标能够有效地被落实正是依赖于资源集中而有效的使用。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目标是容易的,而根据组织或者项目所拥有的资源识别出对组织或项目最有效的目标,也就是追求最佳的“投资效益比”是高难的管理艺术。我们常说的“有得有失”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大多数人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会把重点放到“有得”上,而忽视“有失”。为了更好地提醒自己,我们不如颠倒一下顺序来反映两者之间的重要性,即“有失才有得”。 制订计划是为了确定目标实现的过程。一个详尽的计划代表了制,订计划的人员对实现目标中所有要素的考虑程度。很多在执行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几乎都是通过对计划细化分解才发现和识别出来的。这就促使项目组在真正投入资源前,要把很多情况考虑周全,减少执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意外性,这会对最终的执行非常有益。可以看到,份细致的计划对执行的帮助体现在制订计划的过程当中。同时,计划的不断细化也有赖于下属的积极参与,因为他们作为计划真正的执行者,对计划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最具有发言权。从管理者的角度说,在和下属一起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下属全面理解管理者的目标和最终意图,而不是停留在追求计划过程的最终产物一计划本身的表面要求上,这样会有助于执行者妥当地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情。完成的计划需要得到执行者的明确承诺,承诺促使执行者认真地思考计划的可执行性,并且会和管理者在目标上达成一致。一个明确的承诺会带来心理学上的一个很微妙的影响,它会时刻提醒执行者努力去兑现诺言。 当执行者承担了一定的目标责任后,他必须拥有相当的权力来调动实现目标所必需的资源。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一定的资源支持,目标实现的效率也有赖于有效地调配资源。显然,承担了实现目标责任的执行者,如果没有可以调配资源的权力,那么目标的实现就会变成“水中花,镜中月”。如果执行者感觉到责权不对等,且威胁到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