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语文试卷(一)(无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苏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30分) 第一部分(2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春风和 xù(   ),吹开了江南的姹紫嫣红,争 yán(   )斗艳。桃花似霞,梨花若雪,映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令游人分外 ① (A.惬意B.安逸)。田野里,戴着蓝花布头巾的阿婆在一片辉煌的菜花里采着浆麦草,安xiáng(   )的背影被春光绘为一幅透亮的水彩画。 灶台前,阿婆 xián(   )熟地用浆麦草汁和上糯米粉,包入豆沙枣泥馅,捏成一枚枚翡翠般深绿的青团,随着蒸气袅袅而起,馨香满屋, ② (A.沁人心牌B.心旷神怡)。春去春又回,菜花灿灿,草儿青青,画里少了那个暖暖的背影,多了青团的悠悠情思。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和 xù (   ) 争 yán(   )斗艳 安 xiáng (   ) xián(   )熟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2分)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2.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江山如此多娇, _________ 。 (毛泽东《沁园春•雪》) (2)露从今夜白, _________ 。 (杜甫《月夜忆合弟》) (3) _________ ,人迹板桥霜。 ( _________ 《商山早行》) (4)迁客骚人, _________ ,览物之情, _________ ? (范仲淹《岳阳楼记》) (5)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吟咏出“ _________ , _________ ”表达了美好祝愿,成就了千古传唱的名句。 (6)《行路难(其一)》中暗用典故,表现诗人心情已不再沮丧,能体现诗人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诗句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材料二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与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1)两则材料谈论的共同点是什么?(1分) (2)两则材料谈论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分) 4.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_________ ,他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了一件大事是 _________ 。(4分) 第二部分(47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5 - 9题。(15分) 望 江 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5.“梳洗摆”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心中充满了 _________ 。而一个“ _________ ”字则传神地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2分) 6.赏析“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3分) 虎丘中秋夜 【明】张 岱 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鹅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①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②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③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④识者! (选自《陶庵梦忆》卷五,有删改) [注释]①征:征求,求取。②藻:品藻,品评。③比:并列。④讨:求。 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2分) (2)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2分) 9.根据文意概括,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描写了音乐表演现场哪些方面的变化?(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 - 12题。(9分) 幸福源于奋斗 姚鼎 ①在我国建设史上,红旗渠的开凿历程可谓荡气回肠。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以10年之功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了一条“人工天河”,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叩石垦壤、挖山不止,战天斗地、不畏艰苦,回望这段历史,最启人深思的,当是“幸福源于奋斗”这一朴素逻辑。 ②“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的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技能大赛上的冠军荣光背后,是一群中国技术工人在赛场外的反复操作;世乒赛男团九连冠的历史纪录,源自国手们日常的“魔鬼训练”。事实证明,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③然而,在奋斗的征途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诱惑。现实中,一些人常因汗水太过咸苦、耐不住拼搏的寂寞,转而寻找“终南捷径”,结果念歪了经、跑偏了路。有的人违背公序良俗,以出格之举博取眼球;有的人无视市场规则,凡事唯利是图;甚至有人不顾党纪国法,恣意牟取不法利益。这些投机取巧的做法,岂能换来真正令人心安的幸福? ④奋斗是艰辛的,但没有艰辛就难言真正的奋斗,也无法收获真正的幸福;奋斗是长期的,但丈量幸福的单位不只是时间,也可以是奋斗自身。“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越伟大的事业,越需要艰苦奋斗、持续奋斗。奋斗之旅往往荆棘丛生,而要领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应当披荆折棘、攻坚克难,做好奋斗到底的准备。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收获因奋斗带来的快乐。 ⑤幸福难以触手可及,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即使在沙漠戈壁、悬崖峭壁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只要持之以恒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能迎来繁花似锦。奋斗也是如此。西晋时期的左思为了写作《三都赋》,可说是十年磨一剑。在这期间,他闭门谢客,无论是家门口、庭院中还是厕所里,都摆放着笔和纸;随时想出一句,就马上记录下来。靠着日拱一卒的韧性,左思凭借个人奋斗终成一代文学名家。每个人所处的境遇和环境都不尽相同,但只要筑牢“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迈出务实行动的步伐,就终能抵达理想的峰峦,实现人生的幸福。 ⑥有人说,对庄稼而官,“最好的肥料是农夫的影子”。嗅闻幸福的芳香、采撷幸福的果实,非付出一番艰辛不可。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葆有“莫向光阴惰寸功”的精气神,我们就一定能攀过奋斗的阶梯,抵达幸福的彼岸。 10.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11.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3 - 15题。(9分) 材料一 诗酒文化是以诗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酒文化的内洒,将诗的“雅”与酒文化相结合,以此来拓展诗的内容,丰富酒文化的内涵。古人饮酒或独酌,或群饮;既有壮士出征的壮行酒,少年壮志的抒怀酒,又有友人相分的离别酒,诉衷肠的忧思酒、离愁酒。一杯酒,一怀情,一首诗,文人墨客的情思尽在推杯换盏之间。朝堂宴请、婚丧嫁娶、送别饯行、聚友思乡、久别重逢、野游小叙、踏歌载舞,都需有酒相伴,有诗怡情。诗酒是一种生活,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生态度。中国诗酒文化之畅达,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有着众多表现,诗人们的悲伤愁苦、喜悦欢腾、忧郁寂寞、感慨深思、豪迈壮志都在诗酒之中挥洒得淋漓尽致,为中国文学史书写了辉煌篇章。在卷帙浩繁的古诗中,不论是田园诗、边塞诗、官廷诗,抑或是送别诗、闺怨诗、应制诗…几乎每一种诗体都写到酒,有关酒的名篇名句、诗酒佳话附拾皆是。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陶渊明的诗有一半谈到酒,“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中国诗酒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文化体系。 材料二 清酒与浊酒 酒的演变,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果酒、黄酒、烧酒(白酒)。 原始社会初期,当人类还处于采集经济的时期,就发现了天然发酵的野果,于是原始人类 便开始对采集来的野果进行人工发酵,这样最早的酒 -- 果酒便产生了,它的酒精合量一般在15度左右。 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粮食产量增加,在果酒的基础上,夏商时人们开始了谷物酿酒,原料主要为香和稻,古代称为香酒,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酒。浊酒就是没有经过过滤的黍酒,因为有酒渣在里面。而清酒就是滤去渣滓的酒。 古代常以酒的清与浊作为区别酒的质量好坏的标准,清酒质量好,浊酒质量差。白酒什么时候出现,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其法。” 在古代,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为贤人。“清圣浊贤”的说法就是来自于此。曹操严禁饮酒。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多了酒,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还有一个“青州从事,平原督邮”的成语,也是美酒和恶酒的隐语。南朝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桓温手下的一个助手善于辨别酒的好坏,他把好酒叫作“青州从事”,青州是一个地名,青州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齐郡,“齐”喻“肚脐”,好酒叫作“青州从事”,是因为好酒喝下去后,酒气可以通到脐部;他把坏酒称作“平原督邮”,是因为平原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鬲县,“鬲”喻“膈”,意思是说坏酒喝下去,酒气只能通到膈部。 在当代,清酒、浊酒也可以表示尊称和谦称。称他人曲酒为“清酒”,表敬意;自己的酒为“浊酒”,表谦意。常说自己的酒是“浊酒”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