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真题(word解析版)

举报
资源描述
二〇二二年绥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题共四道大题,28个小题,总分120分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本题共7个小题,共28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岁月自故自地镌刻着年轮,2022年催促着我们再出发。又是一年毕业季,这是青春夺目的幻化,这是芳华淡雅的绽放,这是人生最热烈的礼赞。难忘课上的交流,难忘课间的互动。记得住临摹的字帖,记得住哼唱的旋律。老师们坚守三尺讲台,燃烧激情,挥洒汗水□学生们展开青春双翼,放飞希望,追逐梦想。 ( )一名少年是一颗星,( )璀璨的星群就是心与心的相拥。即使还未长大,也不会gū( )负天空,也要闪耀属于自己的、更属于世界的光芒。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找出并改正文中错别字。 字帖__________ gū__________负 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 (2)文中□处应该填写的标点是_________。 (3)文中括号内应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tiè ②. 辜 ③. 故 ④. 顾 (2)分号(;) (3)如果……那么……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字帖”中的“帖”读作“tiè”,意思是: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 “gū ()负”写作“辜负”,意思是:亏负,使别人或者自己对自己或者别人的希望落空;违背了别人的好意、希望。 “自故自”应为“自顾自”,意思是:自己只管自己的事。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句中“老师们坚守三尺讲台,燃烧激情,挥洒汗水”“学生们展开青春双翼,放飞希望,追逐梦想”是并列的分句,分句之间用分号。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一名少年是一颗星”“璀璨的星群就是心与心的相拥”是假设关系,用“如果……那么……”连接恰当。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露天操场中央,两名同学即兴表演相声,那幽默的语言和滑稽的表情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B. 伟大祖国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 C. 当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王诗明和柳鑫宇出现在赛场上时,全场观众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们。 D.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文物,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很值得研究。 【答案】A 【解析】 【详解】A.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大家”与“哄堂大笑”语义重复,使用不恰当; B.流连忘返: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本句用来形容对自然山水的留恋,使用正确; C.目不转睛:指眼球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本句用来形容观众对运动员的注视,使用正确; D.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本句用来形容青铜文物的艺术构思巧妙,使用正确; 故选A。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典雅细致的昆曲、雍容华贵的京剧、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都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B. 《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品有《欧游杂记》《你我》《背影》等。 C. 《孔乙己》选自《呐喊》,孔乙己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答案】D 【解析】 【详解】D.《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不是“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故选D。 4. 下列各项语法知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陈述语气。 B. “游击队员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这句话的主干是“游击队员穿过树林和青纱帐”。 C. “我确实亲眼看到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一句中的“还”是介词。 D. “互相挑逗”“春红已谢”“活泼热闹”“争取民主”,这四个短语类型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 【答案】C 【解析】 【详解】C.句中的“还”是副词,不是“介词”。故选C。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份倡议书的对象是全市健身爱好者提出的。 B. 这是一幅珍贵的爸爸从杭州带回来的中国画。 C. 学生们讲述了暑假里家长参加志愿活动,协助社区人员管护小区。 D.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句式杂糅,可去掉“提出的”; B.语序不当,将“爸爸从杭州带回来的”放在“一幅”前面; 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事情”; 故选D。 经典诗词默写与赏析。 6. 经典诗词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木兰诗》) ⑤____________,寤寐求之。(《诗经•关雎》) ⑥而现在/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⑦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杨花落尽子规啼 ②. 暂凭杯酒长精神 ③.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⑤. 窈窕淑女 ⑥.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⑦. 但愿人长久 ⑧. 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剪、溅、窈窕、淑、婵娟”等字词容易写错。 7. 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C. 《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 《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2)两首诗中画线的a、b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答案】(1)D (2)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体现了作者的宽阔胸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感情,给友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示例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表面写故乡水不远万里来送“我”,实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一个“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五津),充满深情厚意。本项说法错误; B.《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不是送别友人的诗。本项中“都是送别友人的诗”说法错误;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入大荒流”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豪情万丈,胸襟开阔。本项中“流露了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理解错误;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情感的理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名著阅读。 8.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七十二种变化、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的能力。关于他的故事有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B. 《水浒传》中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智取生辰纲都是和宋江有关的情节。 C.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主人公祥子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盘剥。 D. 《红岩》这部小说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地下党人的英勇斗争故事,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如江姐、许云峰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B.智取生辰纲是晁盖、吴用等人策划实施的,与宋江无关; 故选B。 9. 《儒林外史》中的__________,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填人名) 【答案】范进 【解析】 【详解】根据《儒林外史》第七回《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原文:“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可知,范进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 二、(本题共3个小题,共5分) 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老师们早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当熟悉的音乐响起,离情别绪涌上心头。 请你参加以下活动。(活动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0. 初中的成长虽略显青涩,但纯洁无瑕。毕业在即,班委会决定召开班会,请拟写一则班会主题语。(限8个字以内) 11. 你所在的九年一班,定于6月29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召开班会,同学们打算邀请校长参加。请补全邀请函。 12. 班会结束时,请你写一段话,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限30字以内) 【答案】10. 示例:留住美好,展望未来 11. 示例: 邀请函 尊敬校长: 您好! 我是九年一班的班长。我班定于6月29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召开班会,同学们邀请您拨冗参加,我们期待您的光临。 九年一班 2022.6.20 12. 示例:回首往事,师生情,同窗谊,温暖了生命。感谢母校,你为梦想插上翅膀,你是我永远的港湾!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主题语。根据“离情别绪涌上心头”“毕业在即”等语句的提示可知,这次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是:回想美好的初中生活,畅想美好明天。且题干要求:限8个字以内,据此,可以用“留住美好,展望未来”作为主题语。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邀请函。写邀请函,特别注意格式,表达时要注意把握邀请函的要素,要有邀请缘由、时间、地点等,把这些主要要素表达清楚,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要得体。 注意:正文中间写文体“邀请函”,然后正文第一行定格写称呼,再提行空两格写问候语,再提行空两格写清楚邀请缘由、事件(召开班会)、时间(6月29日下午3点),地点(本班教室)等,然后提出邀请意愿,如“我们期待您的光临”等,最后,在右下角落款,写上邀请人和时间。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由题可知:班会结束时,写一段话,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注意体现“感激”之情,语句优美、精炼,表达清晰得体,限30字以内。 示例:母校,您是我成长的摇篮、学习的园地,感谢您为我梦想的起航!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本题共17个小题,共37分) (一)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和《世说新语》(节选)回答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其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3. 请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贼既至( ) 14. 请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5.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16. 荀巨伯可称为甲文中的“贤者”,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句原文,加以证明。 17.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举出一个事例。在今天,你是如何理解“舍生取义”的呢? 【答案】13. ①. 同“避”,躲避 ②. 已经 14. (1)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15.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16. 【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17. (1)示例:文天祥宁死不向元军投降;苏武被扣于匈奴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史可法宁死不向清军投降,甘愿处死;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为变法流血牺牲……(写出一个即可) (2)示例:在危难关头,当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受到损害时,作为国人要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异:在和平时期,每个人都要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付出不求回报,无私奉献,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故患有所不辟也”的句意是: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辟:同“避”,躲避。 (2)“贼既至”的句意是:贼人已经来到。既:已经。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非独(不仅)、是心(这种心)、皆(全,都)、耳(罢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遂(于是,就)、还(回)、获全(获得保全)”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5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的意思是:(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远来相视”省略了主语“荀巨伯”,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16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语句作答。【乙】文叙写荀巨伯大老远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了战乱。荀巨伯不肯舍朋友而去,并且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文章中“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体现荀巨伯是个“贤者”。荀巨伯的行为也符合【甲】文所说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和“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说的“贤者”的标准。 【17题详解】 开放性试题。 (1)从积累的中华民族历史上仁人志士的“舍生取义”的事迹概括作答。如:文天祥被无军俘虏后,宁死不屈,拒绝降元;闻一多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等,答案是多元的。 (2)“舍生取义”意思是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但当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做到无私奉献,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能从维护正义而不怕牺牲有角度来谈理解即可。答案为唯一。 【点睛】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乙】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胡兵听后相互议论说到:“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二) 阅读《邮票上的老虎为何‘不开心’》(有删改),回答下面小题。 ①近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壬寅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分别为国运昌隆、虎蕴吉祥。不过,被誉为“兽中之王”和被视为勇猛与力量象征的老虎,在邮票中似乎并不开心。 ②第一张邮票上的老虎眉头紧锁,略显忧愁。第二张邮票上的老虎妈妈,带着两只崽崽也不开心,大虎没有虎威,小虎没有灵动。 ③作者回应称,画中老虎突破了动物属性,做了拟人化处理。既如此,说明邮票中的老虎的确体现了与人相同的情感,表现出某种喜怒哀乐。 ④即便老虎的悲喜与人不一样,但不可否认,作为食肉动物中的佼佼者,老虎也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当然存在喜、怒、忧、惧等情感,并在表情、行为上体现出来。 ⑤不过,有画家比较准确的一个评价是这套邮票中的老虎确实有些胆怯,没有体现出山林之王的野性。 ⑥事实上,这可能是作者对现实中老虎境况的真实反映。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2020年全球仅存野生老虎约3900只。这个数字是否准确,需要老虎生态学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另一个统计显示,全球圈养的老虎数量约12574只,表明野生老虎的数量显然不如圈养老虎的数量多,这也表明人们现在很难看到野生老虎。 ⑦艺术是现实和生活的反映,当野生老虎难以观察和研究时,只能由圈养老虎代替,通过对圈养老虎的观察,画出的虎或多或少会失去野生老虎的威风凛凛,因此《壬寅年》虎年特种邮票是对现实状况下老虎的真实描画。 ⑧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全球野生物种犯罪报告》指出,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的非法贩卖量正在上升。 ⑨人类与老虎争夺栖息地同样造成老虎的生存危机。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计,如今30%至40%的老虎生活在保护区之外。 ⑩老虎的栖息地必须具备三项基本条件:有足够的动物资源,供它们猎食;有足够的水源,供它们热时洗浴和饱食之后饮用;有足够的林木和丰草,供它们隐藏。 ⑪成年虎过着独居生活,它们的领地意识强,一山不容二虎。尽管老虎活动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猎物的丰富程度,可是一只雌虎一般需要20平方千米的领地,雄性虎的领地则大得多,为60至100平方千米。每只雄性虎的领地,往往要与数只雌性虎的领地重叠,才能获得大范围的潜在配偶。现在不只是老虎的栖息地缩小,各个老虎栖息地之间的走廊,也经常会受到道路等设施的威胁。 ⑫20世纪50年代,东北大规模的拓荒,导致野生东北虎向俄罗斯地区不断迁移,到了20世纪90年代,野生东北虎在我国几乎销声匿迹。 ⑬当然,经过多年的保护,中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已有20至30只。如何让人与老虎和谐共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⑭2006年,吉林省出台的《野生动物损害人身财产的补偿办法》,有利于缓解人虎之间的矛盾,并提升了当地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⑮2020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的《人虎冲突应对社区指南》,找出了降低人虎冲突的种种方法,如怎样避免与老虎相遇,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以及危急时刻如何科学处理等。 ⑯《壬寅年》虎年特种邮票,进一步向人们传递了保护老虎的信息,可以避免老虎陷入极危状态。未来如果野生老虎的境遇改变,或许在下一个虎年(2034年),在邮票或画作中,人们有可能看到极具王者风范的虎虎生威的老虎。 18. 文章为什么以“邮票上的老虎为何‘不开心’”为题? 19. 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20. 选文第⑫段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1. 请结合全文,回答野生老虎减少的原因。 【答案】18. 交代了文章的说明对象;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老虎的说明。 19. 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世界上现存老虎数量之少,野生老虎数量少之又少,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警示作用。 20. 不能去掉。因为“几乎”表示非常接近,不是全部;如果去掉,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1. 示例: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非法贩卖量上升;人类与老虎争夺栖息地;动物资源不足;没有足够的水源;没有足够的林木和丰草等。 【解析】 【18题详解】 考查标题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内容上,有点明说明对象,交代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的作用。在表达上,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若引用古诗文往往增添文学色彩等。文章以“《邮票上的老虎为何‘不开心’》”为标题,首先用“老虎”交代了本文的说明对象;“为何‘不开心’”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运用问句的形式,生动形象,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引出下文对老虎的具体说明。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9题详解】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将“野生老虎的数量”和“圈养老虎的数量”进行比较,并用“3900只”“12574只”两个数字,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世界上现存老虎数量之少,野生老虎数量更少的情况,使文章说明更有说服力。 【20题详解】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文章第⑫段中“20世纪50年代,东北大规模的拓荒,导致野生东北虎向俄罗斯地区不断迁移,到了20世纪90年代,野生东北虎在我国几乎销声匿迹”中的“几乎”是程度副词,表示非常接近,差不多的意思,但不是全部,意思是说野生东北虎差不多要消失的状态;若去掉,就变成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野生东北虎全部销声匿迹,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几乎”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1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 从文章第⑧段“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全球野生物种犯罪报告》指出,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的非法贩卖量正在上升”可概括为: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非法贩卖量上升; 从文章第⑨段“人类与老虎争夺栖息地同样造成老虎的生存危机”可概括为:人类与老虎争夺栖息地; 从第⑩段“老虎的栖息地必须具备三项基本条件:有足够的动物资源,供它们猎食;有足够的水源,供它们热时洗浴和饱食之后饮用;有足够的林木和丰草,供它们隐藏”可概括为:没有足够的动物资源供它们猎食;没有有足够的水源供它们饮用;没有足够的林木和丰草供它们隐藏; 从第⑪段“现在不只是老虎的栖息地缩小,各个老虎栖息地之间的走廊,也经常会受到道路等设施的威胁”可以概括为:老虎的栖息地缩小并受到侵占; 据此概括作答。 (三)(8分) 阅读《老乡》(有删改),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有位老乡,是一位厨师,妻子是理发师。从我认识他开始,没听到他说过太多的话,我们高谈阔论的时候,他很少插话。 ②他在闹市区经营一家叫“烫锅鲜”的店,材真价实,服务周到细致,生意一直很好。其间,有件事让我见识了他的不同之处。 ③盛夏的早晨,天灰蒙蒙的,就餐者络绎不绝。不一会儿,天空飘起了细雨,老乡赶紧把排队的食客引进店里。一阵疾风刮过,雨倾盆而下,来不及躲避的行人瞬间成了“落汤鸡”,噼啪着跑进店内,从头到脚都在淌水。顾客站在窗前向外张望,议论这不请自来的风雨。过了一会儿,雨小了些,可地势不高的街道都是水,亮汪汪的一片。这时,老乡贴心地告诉大家,将为所有人提供雨伞、雨靴,方便时送回即可,还代为打车,另赠送两张优惠券。事后还伞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此举带来更多的顾客。我问他怎么有那么多雨伞、雨靴,他打开一扇门,雨伞、雨靴、手电、充电器、打气筒……老百姓常用的物品应有尽有。我望着老乡,他朝着我点了点头。 ④老乡的孩子上了初中,为了孩子上学,老乡来到了另一个城市,经营了一家美发店。由于租金问题,店子几乎每年都换一个地方,位置相对走偏,最后搬到一处小巷子里。不管怎么换,总有一群大爷大妈,按他在旧址留下的电话,人随店走。 ⑤一位大妈道出了心声:他们供孩子不易,硬扛守业不易,两口子做生意从不用水货材料,收费亲民。我隔一阵子就得染发,在发廊得一百块还多。一样的手艺,他们言明,五十到顶,男士普通理发只收十块。口碑好的店家,值得大家寻了去。 ⑥他的孩子工作了,老乡年纪也不小了,理发店耗费精力大,老乡两口子就在街口开了个超市,虽历经大商超和电商的冲击,但生意却很好。开了两三年,曾有大型超市鼓动他加盟,但老乡拒绝了。老乡坦言:加盟费最后还是顾客买单,势必要提高商品的卖价。这几年,年轻人热衷于网购,老乡的超市设了快件代收点,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很多年轻人取快件时顺便买些糖、饮料,或称些时令水果。尤其是老年人,他们还是习惯光顾他的店,觉得比网购心里更有底。还有的在店里叨叨话,歇歇脚,喝杯热茶。 ⑦他干啥啥好,经营的每个店都长盛不衰。我想,这就是老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吧。 22. 本文以什么为行文线索? 2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24.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选文哪两段之间比较恰当,请说明理由。 不管到哪里,老乡都要做生意,也不管做什么生意,都毫不例外地坚持自己的做法。用他的话说,三口人到哪里,家就在哪里,家在哪里,生意就做到哪里。 25. 小说中的老乡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22. 老乡或老乡做生意的经历 2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淋雨的行人比作落汤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行人淋雨后的样子,为下文老乡给人们提供雨伞、雨靴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了老乡的细心、周到。 24. 放到③④段之间恰当。这段文字起到示上后下的过渡作用。或者放到⑥⑦段之间恰当,这段文字起总结作用。 25. 示例:助人为乐的人。能为躲雨行人无偿提供便利; 细心周到人,能急人们之所急,为人们准备用伞、雨靴; 善于经营的人,做的每种生意都很兴降; 有责任感的人,孩子到哪里就陪护到哪里; 有智慧的人,懂得尊重他人,与他人方便; …… 【解析】 【22题详解】 考查分析文章的线索及其作用。线索:文章线索的可以是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或作者的情感等。其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文章②~③段叙写了老乡在闹市区经营一家叫“烫锅鲜”的店,为躲雨行人无偿提供便利;④~⑤段叙写了老乡为了孩子上学,来到了另一个城市,经营了一家美发店,要价实在;第⑥段叙写了老乡在街口开了个超市,与他人方便;第⑦段归纳总结。根据文章叙写的内容可知,本文的线索是“老乡”或“老乡做生意的经历”。 【23题详解】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画线语句中,写“倾盆而下”,运用夸张的修辞,又把“淋雨的行人”比作“落汤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突出地写出了雨急和雨大,同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行人被大雨浇淋后的样子,这为下文叙写“老乡贴心地告诉大家,将为所有人提供雨伞、雨靴,方便时送回即可,还代为打车,另赠送两张优惠券”做铺垫,表现了老乡的细心、周到,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24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文章②~③段叙写了老乡在闹市区经营一家叫“烫锅鲜”的店,为躲雨行人无偿提供便利;④~⑤段叙写了老乡为了孩子上学,来到了另一个城市,经营了一家美发店。语句“不管到哪里,老乡都要做生意,也不管做什么生意,都毫不例外地坚持自己的做法。用他的话说,三口人到哪里,家就在哪里,家在哪里,生意就做到哪里”可以放到③④段之间,这段文字起到承接上文叙写老乡开“烫锅鲜”,又可以引出下文老乡经营美发店的故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以放到第⑥段叙写了老乡在街口开了个超市的后面,与⑦段一起总结全文,起到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据此理解作答。 【25题详解】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概括作答。 从文章第③段“这时,老乡贴心地告诉大家,将为所有人提供雨伞、雨靴,方便时送回即可,还代为打车,另赠送两张优惠券”可以看出,老乡是一个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人; 从文章第④段“老乡的孩子上了初中,为了孩子上学,老乡来到了另一个城市,经营了一家美发店”可以看出,老乡是一个疼爱子女,有责任感的人; 从第⑥段“加盟费最后还是顾客买单,势必要提高商品的卖价。这几年,年轻人热衷于网购,老乡的超市设了快件代收点,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可以看出,老乡是一个善良,有爱心,与他人方便之人; 从文章叙写的老乡开“烫锅鲜”、美发店、超市,并在第⑦段说“他干啥啥好,经营的每个店都长盛不衰”,可以看出老乡是一个懂得经营,有智慧的人。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四) 阅读《素以养绚》(有删改),回答下面小题。 ①“素以养绚”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八佾》(佾yì:古时乐舞的行列)。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会事后素。” ②在中国古代没有发明纸张以前,都是以丝绸作画。素,指的就是没有染色的丝绸。孔子说,彩绣、绘画虽美,前提是必须在白色的绢帛上,才有了之后的绚烂呈现。孔子的话,按现在的解读,就是看待一个人,不能只看外表,更要看其内心是否丰盈。而一个人内在丰富质朴,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美的。 ③“素以为绚兮”提倡的其实是美学观念:简洁、质朴的美,才值得拥有。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往往通过一双美丽的眼睛,来认定一个女孩是美的。邻家有个女孩,并不是十分惊艳,但她目光纯净,见人有礼貌,张口前先微笑,每天阳光开朗的样子很受周围人喜爱。大家都说,这样的女孩才是最美的。简洁、质朴的美不仅仅是青春年少的阳光开朗,这种美也是桑榆未晚的温和淡然。去年小区新搬来一位老人,个子矮矮的,其貌不扬,每天除了买买菜就是打打太极拳。当疫情突如其来,有些人感到恐慌无助时,老人却主动请缨当了小区志愿者。很多人劝她,年纪大了,这么危险的工作还是让年轻人去做吧。”她笑笑说:“我是一名医生,现在虽然退休了,但防护常识可没丢,这个时候正好用得上!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那一刻,老人的形象在我心里一下子高大起来。看着老人质朴的笑容,我不由得心生敬意。 ④“素以为绚兮”上升到做人的高度,就是我们要守住本分的底线。这个本分就是素,就是质朴的本质。老子《道德经》中曾说:“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如今每每提及世风日下,其实就是指人失去了初心,以及质朴的生命本质。 ⑤“素以为绚兮”还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漫长,在有限的生命里,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关爱;人与人的距离也要适度,彼此保持。假若人与人之间相互欺诈,无限索取,在人生这张白纸上信笔涂鸦,越是繁杂、艳丽,反而失去了美丽和生动。 ⑥作家黎戈戈在文章里写到:“平淡的生活,足以滋养笔底波澜。”我也曾在书中看到一段文字,写得非常有味道。大意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座庭院,院子不仅要静谧安和,也要有四时花开。也许在现实中这座庭院不能拥有,那我们就把它建在心灵上,并在里面种上理想:追求、乐观、努力,如同松柏,四季青翠,盈盈可喜。让平淡的生活变得活色生香,使人生变得有意义,让日子平淡如水,却是上善若水。 ⑦素以为绚分,亦可为素以养绚! 26.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7. 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8. 根据第③段的内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29. 请归纳文章的论证思路。 【答案】26. “素以为绚”不仅是一种美学观念,也是一种人生本分,还是一种人生态度。(或:一个人只有内心丰盈、纯洁质朴,才能展现生命的美丽和生动) 27.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通过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话,阐述了“素以为绚就是做人要守住本分的底线”的观点,使论证更有力,更有权威性,进而更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28. 示例一:杨绛先生生活质朴,精神独立,不为物质所惑。 示例二:周恩来总理,生活朴素,逝世后一分私产没留,高尚人格为中外钦敬。 29. 首先,引用典籍引出论题“素以为绚”,然后对“素以为绚”进行解释;其次,通过摆事实(举例论证)、讲道理(引用论证)论证“三个分论点”(或“素以为绚兮”是一种美学观念,“素以为绚兮”是一种人生本分,“素以为绚兮”是一种人生态度);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素以为绚兮,亦可为素以养绚”。 【解析】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观点的概括。 依据第③段中“‘素以为绚兮’提倡的其实是美学观念:简洁、质朴的美,才值得拥有”,第④段中“‘素以为绚兮’上升到做人的高度,就是我们要守住本分的底线”,第⑤段中“‘素以为绚兮’还是一种人生态度”,可知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素以为绚(素以为绚兮)不仅是一种美学观念,也是一种人生本分,还是一种人生态度”。 或者根据第②段中“看待一个人,不能只看外表,更要看其内心是否丰盈。而一个人内在丰富质朴,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美的”,概括为:一个人只有内心丰盈、纯洁质朴,才是最美的。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第④段中,“老子《道德经》中曾说:‘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句子,是引用论证,属于道理论证的一种。通过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话,阐述了本段“素以为绚就是做人要守住本分的底线”的观点,进而更好地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老子的论著,是经典著作,使得论证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力,更具说服力。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 第③段的观点是“‘素以为绚兮’提倡的其实是美学观念:简洁、质朴的美,才值得拥有”,要求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可以是名人事例,也可是普通人事例。如:张桂梅校长质朴无华,仅维持最低的生活,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大山中的孩子。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的论证思路。 本文开头,“‘素以养绚’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八佾》”,首先,引用典籍引出论题“素以为绚”,然后第②段对“素以为绚”的内涵进行了解释;然后第③④⑤分别从“‘素以为绚兮’提倡的其实是美学观念:简洁、质朴的美,才值得拥有”“‘素以为绚兮’上升到做人的高度,就是我们要守住本分的底线”“‘素以为绚兮’还是一种人生态度”这三个分论点进行了具体论证;第⑥段通过具体事例论证了怎样做到“素以养绚”;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素以为绚兮,亦可为素以养绚”。 四、写作表达(50分)请你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作文。 30. 请把题目“我和我的 ”补充完整,完成作文。 要求: (1)文章立意要深刻,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积极向上,更有真情实感。 (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字数在600字左右。 【答案】范文 我和我的家乡 世界万物都会改变,唯有家乡不改容颜。 家乡是,晚饭时间的那一阵热闹。傍晚,我端着碗,跟在爷爷奶奶后面,到邻家门口吃饭。我坐在青石台上,长辈都拿小板凳坐在旁边。饭香,话也香。东头谁家孩子在哪里上班,挣了不少钱,西街谁家姑娘很孝顺父母,谁家的田里收成好,谁家最近办喜事……都是他们大人特别关心的事儿。一边吃,一边说,一边笑。吃完饭,天也就黑了。看看撩人夜色,想想岁月静好,从那时候起,家乡就是的小小粘在心上的小小邮票,上面是青石台一圈的人。 家乡是我忘不了的夏日散步。我和妈妈还有奶奶,缓缓走到村西头,出了村,又走了很远。回来的时候产生了分歧,奶奶要走大路,路平。我想走小路,小路不平,有意思。站在中间的妈妈两头为难。最后她选择了大路。奶奶却说走小路,听孙子的。奶奶向小路走去,我和妈妈在后面跟着。妈妈拉了一下我的衣袖,指了指奶奶的腿。我才反应过来,奶奶的腿还疼着。我立马拉住了奶奶,说走大路,大路好走。奶奶笑了笑,顺从了我的意愿。 家乡是夜深人静时突然兴起闹剧。不记得哪年哪天,只知道那是一个晚上,月亮大得出奇,我睡不着,想去找小朋友们玩。他们应该都进入梦乡了吧?我不死心,还是悄悄地从家里溜出来,去敲敲小伙伴的家门。我们很有默契,敲门只敲一下,怕家里人发现。最后没想到都出来了。我们在小广场上玩跳马,把村里面那些老爷爷下棋坐的凳子都搬到一起,摞得老高。我们从左边跳,右边就铺好了干草堆。嘻嘻哈哈的声音如今还在我的耳边荡漾着。 无论将来我走多远,家乡是我一张魂牵梦绕的船票,因为我知道,注定会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思! 家乡,只能留在内心。只因,纸很短,情很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1.审题立意。“我和我的 ”,是一个并列式的作文题目,一是“我”,即写作的主人公;二是“我的 ”,需要补充的是对象非常广泛,可以是一座城市、一处乡村、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也可以是一个人、一只宠物、一件物品……如“家庭”“妈妈”“老师”“班集体”“村庄”“小狗”“爱好”等。根据题目分析,本文要写的是“我”和“我的XXX”之间的故事,而不是单纯的自己。比如写“我和我的班级”,可以写班级中有“我”参与的几个片段,如“精彩的课堂”“课间十分钟”“有趣的班会活动”,分几个角度展现出班级的和谐团结,表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表达出“我”对班集体的热爱之情。一定要注意,补充题目时,需要补充的词语一般是积极向上的,最好不要选用丑恶、丑陋等负面情绪的词语。 2.构思选材。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首先“我的XX”要从小处落笔——即以小见大,以实写虚,这样容易下笔,且言之有物。其次,既要把“我的XX”的具体内容写具体、写详细,又要把所补充的内容与“我”的关联写清楚、写充分。例如将作文标题补充为“我和我的选择”,那么不仅要把“我的选择是什么”具体地写出来,还要把“我”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理由交代清楚。对“我的__________”的具体内容的叙写与介绍是写作的重点,要做到具体细致,泼墨如水;而对“为什么”的阐述则应该少而精,点到为止,惜墨如金。 3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你的理解,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路口,妈妈带着小男孩正准备随着众人穿过街道,却被小男孩一把拉住。“妈妈,是红灯!”小男孩说。“别人都过去了,咱们也过去吧。”“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红灯停,绿灯行。”小男孩声音稚嫩却十分坚定。“天色不早了,我们快点儿过去吧。”妈妈着急地说。小男孩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大声说:“前几天,小刚的爸爸因为闯红灯被车撞了,现在还在医院里治疗呢。老师告诉我们要管好自己,在学校要遵守校规校纪,在外要遵守社会规则。” 绿灯亮了,小男孩牵起妈妈的手,安全地走过斑马线。 要求: (1)文章立意要深刻,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积极向上,更有真情实感。 (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字数在600字左右。 【答案】范文 约束之土,自由之花 约束施于物则物立,约束施于人则人立。故曰:约束立人。 约束是纠正偏差,不放任自流。约束是戴在孙行者头上的金箍,收敛野性;约束是缚在建筑工人身上的安全带,防止伤害。 约束是正确引导,不溺爱放纵。约束是给不守法纪者敲响的警钟,是给不遵秩序者亮起的红灯,是给不讲规则者出示的黄牌。 有一种约束这样形容:孩子是车轮,父母是方向盘。或许孩子时常抱怨,他们为什么一直受到约束,而不能随心所欲、任意驰骋。父母的回答是:“只有如此,你才不会走弯路。”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思想有时会滑向欲望的沼泽而难以自拔,心灵或许会飞向诱惑的丛林而无法停息。父母的约束可以帮助孩子迷途知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令人感到可悲的是,李天一的父母只知道给儿子花钱购买豪车,并不懂得为其掌握好方向盘,以致豪车的轮子在行驶的过程中偏离了方向,掉进万丈深渊。子因父而堕落,父因子而蒙羞。 有一种约束这样形容:明星是花木,道德是剪刀。不经修剪,花木何以成景致?用道德约束明星,明星就会在舞台上站得稳,立得久。而如今,吸食毒品、聚众斗殴、醉酒驾车、互相骂战……明星各种不端行为接二连三地发生,不注重维护形象,是自毁前程。 有一种约束这样形容:权力是老虎,制度是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反腐工作的重要指示。只有给权力以制度的约束,广大干部才能依法公正地行使权力,不会凭借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进而树立起自己的威信。缺少制度的约束,有些官员背弃信仰,丧失党性,腐化堕落,丑闻暴露而身败名裂。 约束立人。父母约束,则孩子价值观立;道德约束,则明星形象立;制度约束,则官员威信立。 洪水没有堤坝的约束,就会泛滥成灾;黄沙没有植被的约束,就会吞噬良田。约束不等于束缚,约束是一种呵护,是一种爱。唯有心中认同和接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就精彩人生。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1.审题立意。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在学校要遵守校规校纪,在外要遵守社会规则”,可据此提取“规则”一词作为本材料的写作主题。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以“规则”为主题展开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拓宽思路。①“规则”与发展。“规则”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条件,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②在“规则”与“自由”。“规则”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规则”也保证了人们的自由。比如,课堂“规则”要求我们不能大声喧哗,“规则”限制了我们喧哗的自由,但是“规则”却从另一个方面给了我们自由学习、自由思考的自由。 2.构思选材。文体适合写成议论文,以“规则”“约束”等为论题,题目即可作为文章论点,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论证过程详细,有说服力。也可以写作记叙文,通过叙述生活中的“遵守规则”或“不守规则”的一件事得出对“规则”的认识,表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