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练习:第7章 第2节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举报
资源描述
第7章 第2节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一、选择题 1.以下物质属于碱的是(  ) A.碳酸钠 B.硫酸钾 C.硝酸镁 D.氢氧化钙 2.2019·河南 以下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 ,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响而减小的是(  ) A. 石灰水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烧碱溶液 3.以下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错误的选项是(  ) A.汞——水银 B.氧化钙——熟石灰 C.氢氧化钙——消石灰 D.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4.以下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熟石灰是白色粉末状固体 B.熟石灰由生石灰与水反响而制得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进酸性土壤 5.小刚同学用如图K-10-1所示装置进行“粒子不断运动〞的研究 ,一段时间后 ,可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那么物质X是(  ) 图K-10-1 A.浓氨水 B.浓盐酸 C.浓硫酸 D.浓食盐水 6.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设计了如图K-10-2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其中能到达目的的是(  ) 图K-10-2 7.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记录的现象中 ,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 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 ,溶液呈红色 B.将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无明显变化 C.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 ,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D.在NaOH溶液中参加CuSO4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8.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K-10-3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图K-10-4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局部现象进行的预测 ,预测正确的选项是(  ) 图K-10-3 图K-10-4 二、填空题 9.图K-10-5是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性质时进行的探究活动 ,请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图K-10-5 (1)通过分析实验一可知 ,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 ,因此需________保存。 (2)实验二中观察到3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 ,可证明CO2能与NaOH、Ca(OH)2反响 ,还能证明氢氧化钠的溶解性比氢氧化钙______ ,其中C瓶在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10.2019·盘锦 氢氧化钠是常见的碱 ,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图K-10-6 [资料] 氯化镁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响生成氯化钠溶液。 (1)A中溶液呈红色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要测定它的酸碱度 ,可使用________。 (2)B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该反响真的发生了吗?有同学提出 ,可向反响后的溶液中参加某些物质 ,根据相应的现象来判断 ,以下分析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参加Na2CO3溶液 ,如果不产生气泡 ,能证明反响发生 ②参加CuSO4溶液 ,如果不产生蓝色沉淀 ,能证明反响发生 ③参加紫色石蕊试液 ,如果溶液呈紫色 ,能证明反响发生 (3)C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碱能与某些盐反响。 (4)实验结束后 ,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 ,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 ,静置 ,上层清液呈无色。 [提出问题] 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呢?(指示剂除外) [作出猜测] 经过讨论 ,大家作出两种合理的猜测:①NaCl;②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验证猜测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滴加________溶液 ________________ 猜测②正确 老师提醒同学们 ,实验结束后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计算题 11.2019·云南 用47.8 g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得到50.0 g碳酸钠溶液。 请计算: (1)参加反响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 g。 (2)反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19·齐齐哈尔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 ,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 ,结果产生________的现象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 ,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测] 猜测一:Na2CO3。 猜测二: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进行讨论] 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参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认为猜测一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请你验证猜测二成立 ,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 ,参加________溶液 __________ __________ 猜测 二成立 ②充分反响后静置 ,取上层清液参加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____ __________   [反思评价] 在实验室中 ,氢氧化钠应________保存。 教师详解详析 [达标稳固] 1.D  2.A [解析] 石灰水在空气中敞口放置 ,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 ,溶质质量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溶液质量增大 ,溶质质量不变;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溶质质量减小 ,属于物理变化;烧碱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响生成可溶的碳酸钠和水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 3.B 4.C [解析] 熟石灰的化学名称为氢氧化钙 ,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A [解析] 浓氨水挥发出氨气 ,氨气溶于水 ,溶液呈碱性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6.D 7.A 8.D [解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生成水和氧气 ,二氧化锰是该反响的催化剂 ,反响前后质量不变;生成的氧气会增大装置②中的压强 ,所以装置②中的液面下降 ,氢氧化钠溶液排入装置③中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响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9.(1)水(蒸气) 密封 (2)强 比照 [解析] (1)由实验一可知 ,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发生潮解 ,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钠和水 ,因此要密封保存。(2)实验二中C瓶之所以变瘪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使瓶内气压减小 ,A、B瓶变瘪的程度大于C瓶 ,可证明CO2能与NaOH、Ca(OH)2发生反响 ,C瓶在实验中起比照作用。A瓶变瘪的程度大于B瓶 ,说明A瓶中反响掉的二氧化碳比B瓶中多 ,可证明氢氧化钠的溶解性比氢氧化钙的强。 10.(1)pH试纸 (2)①②③  (3)2NaOH+MgCl2===Mg(OH)2↓+2NaCl (4)[作出猜测] NaCl和MgCl2 [实验验证] 氢氧化钠 出现白色沉淀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2)①参加Na2CO3溶液 ,如果不产生气泡 ,说明稀盐酸不存在;②参加CuSO4溶液 ,如果不产生蓝色沉淀 ,说明氢氧化钠不存在;③参加紫色石蕊试液 ,如果溶液呈紫色 ,说明溶液不呈碱性或酸性;故以上三个方案均可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响。(4)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 ,静置 ,上层清液呈无色 ,说明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钠;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 ,说明溶液中不存在HCl ,因此合理的猜测是:①NaCl或②NaCl和MgCl2。 11.(1)2.2 (2)解:设反响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 CO2+2NaOH===Na2CO3+H2O 44 106 2.2 g x = x=5.3 g 反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0.6%。 答:反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 [直击中考] (1)白色沉淀(或白色浑浊 ,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NaOH+CO2===Na2CO3+H2O (2)[作出猜测] Na2CO3和NaOH [进行讨论] 猜测二中也含有碳酸钠 ,参加足量的盐酸也能产生气泡 [设计实验] ①过量的氯化钙(或足量的氯化钙;过量或足量的氯化钡 ,过量或足量的硝酸钙等可溶性钙盐或钡盐) 产生白色沉淀(或产生白色浑浊) ②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反思评价] 密封 4 / 44 / 44 /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