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同步测试

举报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实验室有一瓶忘记贴标签的无色气体 ,同学们疑心是二氧化碳.于是 ,小莉向其中参加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向其中参加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  〕 A. 作出猜测                           B. 设计方案                           C. 进行实验                           D. 得出结论 2.学习化学时会遇到许多“相等〞 ,以下“相等〞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化学反响前后原子的数量一定相等                  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 ,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C.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 中和反响中参加反响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3.厨房中有一瓶白色固体 ,小明认为它可能是食盐 ,小刚认为它可能是白糖 ,就两个人的看法而言 ,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猜测与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获得结论                          D. 收集证据 4.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 ,应用如以下图实验比拟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 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B. 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 C. 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 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5.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 ,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 ,你认为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 A. 猜测假设                           B. 查阅资料                           C. 进行试验                           D. 交流讨论 6.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 ,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 ,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测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7.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需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 ,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 ,摇匀后 ,再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 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 ⑤观察实验现象. 以上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  〕 A. ①→④→②→③→⑤                                           B. ①→②→④→③→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②→⑤ 8.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 ,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 ,你认为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 A. 猜测假设                           B. 查阅资料                           C. 进行试验                           D. 交流讨论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选项是  〔  〕 A. 碳酸盐与盐酸反响放出气体 ,所以与盐酸反响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所以不同元素组成的纯洁物一定是化合物 C. 酸与碱反响生成盐和水 ,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响 D. 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 ,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是燃烧 10.进行科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下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  ) ① 提出合理假设和猜测 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 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 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形成总结性报告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 11.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_里,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________(仪器名称),为防止药品沾在试管的管口和管壁上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________ ,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 12.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 掌握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才能合理地应用物质 ,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的根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 〔1〕用观察法认识空气 观察法是一种有方案、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用观察法研究空气的性质 ,请你写出一种观察方法 ,该方法得出的空气的一条性质:观察方法是________  ,得出的性质是________ ; 〔2〕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性质 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的组成、未知性质的方法. ①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 实验室用如下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据图和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 实验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 图中玻璃管的容积为50mL ,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100mL:实验后当气球回复实验前状态时 ,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70mL ,那么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 . ②用实验法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明设计了如下图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实验一中 ,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 实验二中 ,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 ,旋紧胶塞 ,持续振荡一定时间 ,试管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充分振荡后 ,试管内压强〔填“>〞或“=〞或“<〞〕________ 试管外大气压强; 实验三中 ,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如实验〔Ⅰ〕 ,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如实验〔Ⅱ〕.在实验〔Ⅱ〕中溶液变________ 色 ,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13.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多少和气温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科学家预测 ,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由0.028%增加到0.05% ,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5℃至4℃.在科学研究中 ,这种科学方法属于________ . 14.我校某班同学想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并填写以下空白: 〔1〕【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不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2〕【猜测】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________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参加红砖粉末 ,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________ 〔4〕【结论】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故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有同学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还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 〔6〕【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 . 〔7〕【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红砖粉末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响结束 ,将实验二试管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枯燥、________ ;④比照反响前后红砖粉末的质量. 〔8〕【分析】如果红砖粉末反响前后质量不变 ,那么说明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但也有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测 ,上述三个实验还是不够 ,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你认为还需要探究:________ . 15.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良世界中尊徐或运用的 ,符合科学一般原那么的各种途径和手段 ,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局部 ,观察、分类、归纳、演绎、类比、比照等是化学学习重要的科学方法.根据你已有的化学知识或认识 ,各举一个运动以下科学方法的例子. 〔1〕观察法:是由目的地、有方案地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 ,对客观事物考察并描述现象的方法: 例如: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 ,观察到镁条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 ,方程大量的热 ,生成白色粉末固体. 再举一例:________ . 〔2〕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 举例:________ . 〔3〕归纳法:是从个别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的方法. 举例:________ . 〔4〕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 举例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 16.小红和小明同学在药品柜取用药品时 ,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盖附近“长〞满白色物质。他们决定对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会转化为碳酸氢钠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猜测假设】小红认为:白色物质全部是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你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________。 〔2〕【实验验证】 他们取白色固体 ,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 ,标记为溶液A ,以备实验使用。 ①小红先取适量溶液A ,然后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小红由此认为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理由是________。 ②小红经过思考后 ,再做实验:取适量溶液A ,滴加少量稀盐酸 ,发现无气泡产生 ,再次认为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但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仍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理由是________。 小明认真总结了小红的实验 ,也取适量的溶液A ,参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充分反响后过滤 ,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观察到溶液变红 ,证明自己猜测正确。 〔3〕【反思拓展】 ①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 ,小红、小明把废液统一倒入一个废液缸中 ,发现溶液呈红色 ,于是逐滴参加稀盐酸至刚好变为无色时 ,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 ,还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②杂质去除:要除去局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 ,得到纯洁的氢氧化钠溶液 ,选择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溶液。 17.科学探究是同学们进行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主要包含下面这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请阅读下面内容 ,针对金属镁进行有关探究. 镁和铁、铜、铝一样 ,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 ,金属镁可用于制造航天材料、各式各样的合金等 ,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里也含有镁粉. 〔1〕提出你想探究的有关镁的问题.〔至少2个〕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