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蒸发和液化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了解使气体液体的方法 ,理解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觉的一些液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 ,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吸热与放热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探索物态变化的现象 ,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道理. 重点 蒸发的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现象和方法. 难点 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液化现象. 【教学环节安排】 环 节 教 学 问 题 设 计 教学活动设计 最正确解决方案 创设情境 1.给一学生手背上擦酒精 ,让他说出手背的感觉〔感到凉〕.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 2.秋天的早晨 ,树叶上常会有晶莹的露珠 ,也常会大雾迷漫 ,这此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给一学生手背上擦酒精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感到凉〕. 教师提出疑问 ,学生思考 ,教师借此引出课题.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提纲〞见学案 答案:1、外表 液体温度 液体外表积 液体外表空气流动速度 吸 2、气态 液态 3、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教师出示导学提纲 ,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 ,并完成导学提纲. 合 作 共 建 智 能 应用 合 作 共 建 智 能 应用 合 作 共 建 智 能 应用 知识点一:蒸发 问题1:在自己手背上涂些酒精 ,然后观察酒精的变化 ,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 你们还能举出一些蒸发有致冷作用的例子吗? 小结:液体蒸发比拟缓慢 ,也是一种汽化现象 ,蒸发需要吸热. 问题2:蒸发的条件是什么? 小结:蒸发在任何任何下都能发生.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从周围物体吸热. 问题3:蒸发的特点 夏天温度高 ,水能蒸发 ,那么冬天温度低 ,水能蒸发吗?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水能蒸发 ,蒸发的比拟慢 ,这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并是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 问题4:如果明天要开运动会了 ,但是要穿的衣服还没有干 ,怎样才能让它最快干?〔老师拿起一件湿衣服〕 有阳光〔提高液体温度〕 摊开〔增大液体外表积〕 有风〔加快液体外表空气流动的速度〕 问题5: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 ,测量出酒精的温度 ,并停留一会儿 ,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再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小结:蒸发吸热 ,有致冷作用. 问题6:蒸发与沸腾有哪些异同点? 说说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汽化 蒸 发 沸 腾 联系 液化现象 ,吸热 液化现象 ,吸热 区 别 仅发生在液体外表 液体内部和外表 缓 和 剧 烈 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 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才发生 影响因素:温度、外表积 气流动 沸点、继续吸热 问题7:处理例题1及变式练习1 例1:【解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原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外表积;液体外表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那么只有C答案 ,并且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液体外表空气流动速度的方法 ,从而加快了蒸发 ,其它三个选项都是减小了液化蒸发的快慢.故此题答案应选C. 变式练习1:【解析】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 ,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 ,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蒸发要从周围物体中吸收热量 ,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故答案为:蒸发〔汽化〕;吸收. 知识点二:液化 问题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什么?它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 小结: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称为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问题2:日常生活中 ,常见的液化现象有哪些?“白气〞是不是水蒸气? 小结:〔1〕常见的液化现象有露、雾的形成 ,各种情况下“白气〞的形成 ,玻璃上的小水珠的形成等.〔2〕水烧开后 ,从壶口冒出的“白气〞 ,冬天人们嘴里哈出“白气〞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飞机的尾气等这里的“白气〞不是水蒸气 ,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在空气中形成“白气〞. 问题3:怎样才能让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小结:热的水蒸气要遇到冷的物体 ,才能液化成水.液化需要放热. 问题4:液化石油气、打火机内的气体.医院氧气、火箭内的液氢.空调制冷剂在常态下是气体怎样变成液体的呢? 小结: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① 降低温度; ② 压缩体积. 问题5:液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怎么用液化知识解释生活的一些现象? 问题6:处理例题2及变式练习2 例2:【解析】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 ,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 ,山顶的温度较低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形成雾.故此题答案应选D. 变式练习2:【解析】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 ,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滴 ,是液化现象;水蒸气液化时 ,要放出大量的热 ,从而造成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答案:液化 放出 上 学生体验并分析讨论 让生观察到酒精慢慢减少 ,手上感觉凉 ,说明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 , 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1的“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液体的沸腾 ,沸腾是有条件的 ,那么蒸发呢?鼓励学生积极交流 ,大胆猜想. 学生交流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多举实例:0℃以上的水 ,0℃以下的酒精等.让学生理解蒸发是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先让学生大胆去想、去做 ,鼓励他们互相讨论 ,充分交 流 ,力求他们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拓展思维.由于加快蒸发的方法有许多种 ,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师按照学生的想法和做法给予归纳 ,肯定并表扬学生正确的想法和做法 ,增强学生学生物理的信心. 让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1的“活动二〞. 教师提出问题 ,结合课件出示的现象 ,让学生知道蒸发致冷现象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进社会〞. 教师指导学生像考试一样限时独立完成 ,再交叉改正 ,对存在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互相订正 ,共同提高 ,老师检查任务完成情况 ,对学生的疑问 ,明确给予指导.从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总结提升. 例题主要考查减慢水分蒸发采取的措施 ,要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出发 ,即要寻找减慢水分蒸发的原因 ,必须知道减慢水分蒸发的方法 ,从而对症下药. 让学生理清思路 ,解答此题需要知道:①蒸发的快慢和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②蒸发要吸热. 教师将冰块放入枯燥的杯中 ,请同学们观察杯子外面出现的现象〔杯子外有水珠形成〕.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液化的定义.让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的第1局部.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首先列举形成“白气〞的事例 ,再讨论“白气〞形成的原因和“白气〞的实质.强调“白气〞不是“气〞是气体液化后的小液滴.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后答复 ,教师借助课件总结强调. 教师可让学生回忆浴室里加热镜的原理 ,镜面加热前易出现水雾 ,加热后镜面清晰了 ,不会再出现水雾.教师强调 ,镜面加热后液化不再进行.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的活动1. 教师利用课件投放的图片 ,结合微课注射器中的乙醚沸腾、液化视频 ,说明气体液化的另一个条件——压缩体积.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案“课堂探究〞知识点2的活动2. 师生共同总结生活中的物理:可用水蒸气炖食物和蒸饭、烧水.水蒸气烫烧比同温度的水厉害.雾、露、云、雨的形成等. 通过本例题 ,让学生明确生活中看到的白气、白雾都是液态的小水滴 ,而不是水蒸气 ,它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 引导学生从蒸馒头的物理过程入手 ,明确物态变化的定义 ,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诊断评价 见“当堂达标题〞 通过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检测题情况 ,及时记录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把做得好的投影演示出来 ,加以表扬.创设同学间互相学习、观摩的气氛 ,树立典范 ,开拓视野 ,刺激新的兴奋点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保持学习积极性 ,从而形成学习气氛. 作业设计 1.课后作业第1、4题. 2.〔选做〕夏天 ,扇扇子为什么会感觉到凉快? 通过布置适量作业 ,检查全体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同时设有选做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板书设计 12.3.2 汽化与液化——蒸发和液化 一、 蒸发 1、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发生部位:液体外表 3、 影响因素:① 液体温度;②液体外表积;③液体外表空气流速 二、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需要放热 2、使气体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 ,紧密联系 ,所以在教学上设置了大量生活实例 ,旨在贯彻“从生活走进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与交流探讨研究相关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向其他学生发表见解 ,参与课堂活动 ,力争使课堂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参与 ,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是空前的 ,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 ,甚至有学生提出了空气中的湿度也会影响蒸发的快慢 ,举出晴天与阴雨天晾干衣服所用的时间不同的的例证.由于受固化的思维习惯影响 ,在这之前 ,我也没考虑过这个“影响因素〞 ,真心佩服这些机智可爱的学生们! 5 / 55 / 55 / 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