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桂林市中山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中山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40分) 1、假设没有重力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河水不能流动 B.地球附近就没有空气 C.人轻轻向上一跳就会离开地球 D.物体将失去质量 2、一根弹簧原长为10m ,一端固定 ,另一端受到4N的拉力时 ,伸长2cm ,那么它两端各受到2N的拉力时 ,弹簧伸长〔 〕 A.0cm B.1cm C.2cm D.4cm 3、以下说法正确的〔 〕 A一个普通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 ,他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B.扔出去的小球脱离了手还在继续运动 ,是由于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C.在高速公路上加速运行的汽车 ,惯性增大 D.一个茶杯放在水平桌上 ,茶杯所受的重力和桌子对茶杯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 4、关于力的概念 ,以下哪句是正确的〔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有施力物体一定有受力物体 C.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D.惯性是一种特殊的力 5、你在上体育课时 ,遇到了以下一些场景 ,并由此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 ,以下错误的选项是〔 〕 A“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的原理 B.“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原理 C.“打网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理 D.“仰卧起坐〞时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 6、足球运发动踢足球时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球被脚踢出去时 ,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用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 ,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 ,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空中飞行的足球 ,假设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 ,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7、质量为0.1kg的物体 ,放入盛满水的容器 ,溢出0.08kg的水 ,那么此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是〔 〕 A.下沉 B.悬浮 C.漂浮 D.无法判断 8、机翼的设计应用了流速与压强的原理 ,使压强差能“抬〞起飞机。如图 ,汽车的尾翼(也称“导流板〞)也使用了这一原理 ,使汽车行驶更稳定。以下解释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汽车上方空气流速大 ,压强小 B.汽车上方空气流速大 ,压强大 C.汽车下方空气流速大 ,压强小 D.汽车下方空气流速大 ,压强大 9、以下关于压力的说法 ,正确的选项是〔 〕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大小 B.压力都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 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D.有的时候 ,压力就是重力 10、如图甲所示 ,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 ,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 ,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甲 乙 A.0~2秒 ,物体没有推动 ,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D.4~6秒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11、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 ,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 〕 A.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压力 B.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迷信说法中的“龙〞把物体“抓〞到空中 12、关于浮力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只有浮在液体外表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 B.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 C.只要下沉的物体就不会受到浮力 D.浮力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向上的 13、如下图 ,将同一长方体分别水平与竖直放置在水中 ,它所受到的〔 〕 A.上下压力差不等 ,浮力相等 B.上下压力差相等 ,浮力相等 C.上下压力差相等 ,浮力不等 D.上下压力差不等 ,浮力不等 14、如下图 ,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 ,鸡蛋在甲杯处于漂浮状态 ,所受浮力为F甲 ,在乙杯处于悬浮状态 ,所受浮力为F乙 ,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F甲F乙 甲 乙 C.向甲杯中参加盐 ,鸡蛋所受浮力会增大 D.向乙杯中参加水 ,鸡蛋所受浮力会减小 15.如下图是我国海军某舰队“强国号〞潜水艇在海中悬浮、上浮、漂浮训练的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A.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B.悬浮和漂浮时所受浮力相等 C.漂浮时排开的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 D.漂浮时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大 16、一个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在水中 ,如果将其截去一半 ,那么它将〔 〕 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以上都有可能 17、教室的门关不紧 ,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 ,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以下解释合理是〔 〕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甲 乙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18、如下图的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它们的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 ,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且液面在同一高度。假设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那么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A.一样大 B.甲最大 C.乙最大 D.无法判断 19、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工具 ,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上来看 ,它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 ,对其认识错误的选项是〔 〕 A.在路上行驶时自行车和地面的摩擦越小越好 B.自行车的刹车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改变摩擦力 C.在车外胎、把手塑料套、脚蹬上都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轴承以减小摩擦 20、如图 ,木块在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墙壁下落 ,现在逐渐增大水平力 ,直到木块静止 ,依然增大水平力F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 A.在下落过程中增大 ,静止后依然增大 B.在下落落过程中增大 ,静止后不变 C.在下落过程中不变 ,静止后增大 D.一直保持不变 二、画图题(每题4分 ,共8分) 21.如图 ,小球静止靠在墙壁上 ,画出小球所受的拉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22.画出右图杯中的质量为3kg的球所受的力的示意图(g=10N/kg) 三、实验题(每空2分 ,共28分) 23.(2019年齐齐哈尔中考题)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他猜测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4.2 3.8 1.8 接下来小伟通过图8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测: (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__________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 ,这样做是根据__________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 ,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上图为图甲中的弹簧测力计 ,读数为__________。 (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测② ,他应该选择_________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 ,根据表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__________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伟要探究猜测③ ,他将木块切去一半 ,重复甲的操作过程 ,如图丁所示。他比拟甲和丁的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假设不可靠请说明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勇同学在同一块海绵上做了如以下图所示的实验来进行研究。(所用每块砖重力和型号大小都相同) A.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 B.两块砖叠放在海绵上 , C.一块砖竖放在海绵上 A B C (1)小勇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来比拟压力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拟图A、B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比拟图A、C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叫做__________。 25.小刚思考: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难道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吗?于是他猜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测 ,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 (1)如果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小刚应该选取图中的______等步骤进行比照。小刚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几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铜块所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铁块所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A B C D E (2)小刚根据图中B、C、D三步进行比照分析 ,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 ,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在变大 ,于是他就得出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小刚的结论可靠吗?请说明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26题8分 ,27题10分) 26.一辆质量为2019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右直线运动 ,如果它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3倍 ,那么(g=10N/kg) (1)阻力是多少牛?方向如何?(5分) (2)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多少牛?方向如何?(3分) 27.如下图 ,将边长是10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水槽中 ,待木块静止时 ,从水槽中溢出了550g水 ,g取10N/kg ,请问: (1)木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3分); (2)木块的密度(3分); (3)将木块放入另一种液体 ,发现木块静止时恰好悬浮 ,木块上外表与液面相平 ,求木块静止时下外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4分) 五、综合开放题(每空2分 ,共6分) 28.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与力学有关 ,请分别列举出三个不同的现象及其对应的不同原理。 (注 ,不同现象对应同的原理相同不得分) 现象一及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二及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三及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