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龙峰中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案例

举报
资源描述
?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比拟 ,构建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的整体知识结构; 2.比拟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这三种仪器的使用规那么及考前须知; 3.理解、比拟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 ,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拟 ,构建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的整体知识结构 教学难点:比拟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 , 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三、教学方法:目标导学三环节 四、教学过程 〔一〕构建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的整体知识结构〔完成教学目标1〕  1.知识表: 名称 电流I 电压U 电阻R 概念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 单位 安培(a) 伏特(v) 欧姆(Ω) 单位换算 1 mA=10-3 A 1μA=10-6A 1 kv=103 v 1 mv=10—3 v 1μv=10—6 v 1 mω=106Ω 1 kω=103Ω 测量 电流表 电压表 伏安法 ★说明: 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更有系统性  2.概念辨析: 〔1〕电压和电源的作用 ①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电荷 ,它们朝着各个方向不断地做杂乱无章的无规那么运动 ,因此从客观上看 ,导体中没有电流在电压的推动作用下 ,导体中各处的自由电荷几乎同时定向移动.在整个电路中同时形成了电流。电压是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②电源的作用是提供电压。 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源在工作中使电源的正极不断聚积正电荷 ,电源负极不断聚积负电荷 ,从而在电源两极间产生了电压。从能量的转化来看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易错点:有电压就有电流。正确的应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 ,如电源两端有电压 ,假设没有接在电路中形成闭合回路 ,就不会形成电流。 〔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 ,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①决定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与所加的电压和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无关。相同的电压加在不同的导体上 ,导体中的电流强弱不同 ,这说明不同导体的导电能力不同 ,或者说它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实验说明:对于同一导体 ,它两端所加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强度的比值是一定的 ,对于不同的导体 ,这个比值不同。可见 ,这个比值(u/i)反映了导体导电性能的好坏 ,我们把它叫做导体的电阻。电阻是表示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②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 ,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少数导体(如碳)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③超导现象:对大多数导体来说 ,温度越高 ,电阻越大。一些金属或合金 ,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数值时 ,它的电阻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二〕比拟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三种仪器的使用规那么及考前须知〔完成教学目标2〕 1.电流表和电压表  比拟: 实验室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使用之前应注意观察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电流表 电压表 相同点 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 ,从“一〞接线柱流出 不能超过电表的量程 不同点 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不允许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 能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 ,测电源电压  ★注意: (1)电流“+〞进“一〞出 ,电表指针正向偏转;假设电流“一〞进“+〞出 ,那么指针反向偏转 ,可能损坏指针。 (2)电表量程的选择程序:①估计被测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大小;②在不能估计的情况下 ,拿电路中的开关试触大量程接线柱;③如果被测电流、电压超过小量程 ,那么选择较大量程 ,如果在较小量程内那么使用较小量程。选择较小量程是为了减小误差。 (3)故障发生情况:①断路;②短路;③电表使用不当。 (4)实际的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电阻。电流表相当于一个能显示电流的小电阻 ,我们在实验室使用的电流表内阻约在1Ω一0.03Ω范围内 ,将其串联在电路中 ,对电路中电流影响很小 ,通常可将其等效为一根导线;电压表相当于一个能显示电压的大电阻 ,我们在实验室使用的电压表内阻约在3kΩ~15kΩ范围内 ,将电压表与某个较小的电阻(10Ω~100 Ω)或小灯泡并联时(如图6—19—1)所示 ,流经电压表的电流近似等于零 ,电压表所在支路可认为是断路。 2.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 ①构造:金属棒、滑片、电阻线、接线柱。 ②原理及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③使用方法:a.串联在要改变的电路中;b.两接线头要接入“一上一下〞两接线柱。 ④使用考前须知:滑动变阻器在使用前 ,应先观察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明的电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使用时应注意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要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值 ,以免变阻器烧坏;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时 ,应把滑片p移到变阻器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使电路中电流最小 ,以保护电路。 (2)电阻箱: ①构造:接线柱、旋盘、电阻值。 ②读数: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 ,然后加在一起 ,就是接入电路的阻值。 名称 滑动变阻器 电阻箱 优点 能连续地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大小 能直接读出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值 缺点 不能准确知道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值 不能连续地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大小 3. 电路中出现故障时电表的表现情况: 仪器 名称 电流表 电压表 故障 接线柱 电路 是 路 电路中电阻 接线柱 被测局部 除被测局部以外 被测局部 被测局部 表现现象 指针反偏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I=0 I几乎为0 指针反偏 U=0 U=U电源 〔三〕理解、比拟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 ,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完成教学目标3〕 1.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I=I1= I2。   (2)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1+ I2。   2.串、并联电池组的规律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一节电池的电压。   3.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局部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   (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 4.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局部电路电阻之和R=R1+R2。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的和1/R=1/R1+1/R2。 〔四〕例题及稳固练习: 1、关于电流的概念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有电压时就一定有电流 B.有电流时就一定存在电压 C.有电流时不一定存在电压 D.以上答案都错误 2、如下图 ,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S闭合后 ,只有一只灯炮发光 ,且电压表的示数为6V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1处短路 B..灯L2处短路 C.灯L1处断路 D.灯L2处断路 3、甲、乙、丙为三根锰铜合金线,甲.乙粗细相同,但甲较长;乙丙长度相同,但丙较粗,那么三根合金丝的电阻值相比拟〔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4、如图,将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电路中,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变小,连入电路的接线柱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5、干电池放电时是 能转化为 能 ,而对其充电时是 能转化为 能。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图17-4 L1 6、用电流表测电流时 ,假设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反方向偏转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L2 7、图17--3中各元件连接均正确 ,甲.乙为两个电表那么甲为________表 ,乙为__________表。 8、在图17--4中 ,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S ,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 ,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 ,那么〔  〕 A、L1可能变亮 B、L1 亮度可能不变 C、L2可能断路 D、L2可能短路 9、关于导体的电阻,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