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II(含答案)高考语文期初模拟试题分项汇编(新高考II卷)

举报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期初模拟试题分项汇编 语言运用II 一、(2023·辽宁·铁岭高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1.文中两处加点短语反映了作者对“阳关古址”称呼的几次变化,请从语言准确、鲜明的角度分析这些称呼的表达效果。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写的是寻找阳关的过程,请从句式选用的角度分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所谓古址”表现出“古址”这一称呼已名不副实,鲜明地传达出作者对“古址”现状的失望;“土墩”准确反映出遗址衰败零落、几近于无的荒凉状态。     2.①作者选用了一系列的短句,每句简洁明快,②分别叙述寻找路径或寻找动作的变化,表现了寻找路线的曲折。     3.①将可以俯瞰四野的制高点喻为海边的礁石,可以突出阳关遗址的地势之高、视野之开阔。②将“山”喻为“冰海冻浪”,形象刻画出群山被积雪覆盖且连绵起伏之态,也令人想象解冻后的海与浪的磅礴气势,暗含一种动态之美。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所谓古址”中的“所谓”是所说的意思,通过后文“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可以看出,所说的古址只剩下这一称谓,而实际上已经没有故迹可寻,只剩下人们看到的土墩,即所谓的烽火台,从而表现出“古址”这一称呼已名不副实,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古址”现状的失望。 “土墩”就是现在人们看到的遗址中所谓的烽火台,并且已经坍塌了大半,只可以看到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并且苇草飘扬出来,从而可见遗址的衰败零落、几近于无的荒凉状态。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式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从句式上来说,本句话采用了一系列的短句,“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四处寻找”等每句话仅仅用几个字来表达完整的意思,简洁明快。 “转”“直上”“爬到”“寻找”这一系列动词,叙述出作者寻找阳关古址的动作变化,同时“几个弯”“一道沙坡”“土墩底下”“一碑”这些词语叙述了作者寻找路径的变化,从而表现出作者寻找路径的曲折。 3.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把握能力。 “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中“这儿”指的是俯瞰四野的制高点,俯瞰四野的制高点是这句话的本体,而喻体则是海边的礁石,用海边的礁石来比喻俯瞰四野的制高点,从而突出阳关遗址的地势之高、视野之开阔。 “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中本体为“山”,喻体为“冰海冻浪”,将山比作海浪,从而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群山被积雪覆盖且连绵起伏之态,而这里将山比作冰山、冻浪,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令人想象解冻后的海与浪的磅礴气势,暗含一种动态之美。 二、(2023·辽宁·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间”是非遗传承的底线。据非遗有关文件规定,当代非遗传承人要坚持首先在“民间”传承非遗的职责。守护住“民间”这条正道和底线,才能进行传承与创新。舍弃“民间”的所谓“创新”,是一种 ① 的错误做法。 运用民间思维,立足乡间水土,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后传承。历代剪纸艺人都是沿着这条路行走的。潮州剪纸老师傅常说:剪一张纸,是小孩子都会的事,也很容易学会基本剪法;只有通过相当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倘若要进一步精熟传承创作,则需要“技”与“艺”的巧妙结合和想象力的无边无界。过去老奶奶剪“花”,各式各样,信手剪来,栩栩如生,就是因为她们已将技与艺融为一体,化入血液。 在千百年来的传承中,艺人们不断修改补充, ② ,把技艺锤炼得越发精绝超凡。流传至今的经典图谱,多随物象而剪饰。可以说,凡是能用作祭拜的水果供品,艺人们都可以创造出适合它的水果供品花。既有中秋拜月用的,也有时年八节、敬神拜祖用的,还有婚嫁习俗中用的,可谓 ③ ,花样奇绝。这些供品花艺术构思都源于生活,非常精妙。其造型简洁灵活,都是按照随物赋形的创作手法进行布局结构的,是历代潮阳妇女们的集体守正创新的成果。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为“但若要熟练掌握,则非要相当时间不可”会更好,请简要分析这样修改的理由。 【答案】 4.非遗有关文件规定,当代非遗传承人的职责首先是要坚持在“民间”传承非遗。    5.①舍本逐末(本末倒置)②精益求精③异彩纷呈     6.修改的句子是老师傅说的三句话的中间一句,前一句是说基本剪法很容易,中间一句是说要熟练掌握并不容易,两句有转折关系,所以要以“但”开头;修改后的句子将“熟练掌握”放在前面与下一句的“精熟传承创作”相照应; “但若要……则非要……”与后面一句“倘若要……则需要……”式相同。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有三处语病: 句式杂糅,“据……规定”两种句式杂糅,删掉“据”; 搭配不当,“坚持……职责”动宾不搭配,“职责是……坚持……” 语序不当,“要坚持首先……”,“首先”位置不当,应改为“首先是要坚持……” 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强调“民间”是非遗传承的根本,舍弃“民间”做法错误,可填“舍本逐末(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放弃根本的而追求枝节的;后用以比喻轻重主次颠倒,做事不从根本的、主要的问题着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气。本末倒置:比喻颠倒了事物的轻重主次。 ②处,语境有“把技艺锤炼得越发精绝超凡”,可填“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 ③处,语境指艺人们创造的花样多,可填“异彩纷呈”。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 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修改的句子是老师傅说的三句话的中间一句,前一句是说基本剪法很容易,中间一句是说要熟练掌握并不容易,两句有转折关系,所以要以“但”开头; 修改后的句子将“熟练掌握”放在前面与下一句的“精熟传承创作”相照应; “但若要……则非要……”与后面一句“倘若要……则需要……”句式相同。 三、(2023·辽宁·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月30日,西藏格鲁派掐丝唐卡艺术特展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开幕,此次展出的掐丝唐卡和巨幅唐卡,种类繁多,让观众 ① 。 唐卡是藏民族文化中 ② 的绘画艺术形式,有着千余年的历史。掐丝唐卡在继承藏传绘画精细柔美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宫廷掐丝珐琅和坛城沙画的工艺特点,形成了 ③ 的唐卡艺术风格。在每一幅唐卡有限的画面中,每一条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就好像是画家的心电图;每一个艳丽而典雅的色块,就好像是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 根据推介资料显示,唐卡在京举办展览并非是第一次,本次展览时间将截止至11月28日。 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8.文中画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7.目不暇接 独具特色 富丽堂皇      8.①将唐卡中“每一条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比作画家的心电图,“每一个艳丽而典雅的色块”比作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 ②形象地刻画了画家制作唐卡时专心、虔诚,生动地表现宗教信仰和艺术带给人的精神震撼和灵魂洗礼,表达作者对唐卡艺术的精美以及对画家创作者精神的赞美。     9.推介资料显示,唐卡在京举办展览并非第一次,本次展览时间将于11月28日截止。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此处是说数量之多,让人看不过来,可使用“目不暇接”。“目不暇接”,形容眼前东西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来不及看。 第二处,语境是说“唐卡”是有自己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可使用“独具特色”。“独具特色”,具有自己的特色。 第三处,结合“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艳丽而典雅的色块”可知,此处形容唐卡豪华的艺术风格,应使用“富丽堂皇”。“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在每一幅唐卡有限的画面中,每一条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就好像是画家的心电图;每一个艳丽而典雅的色块,就好像是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使用两个比喻,分号前面“每一条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就好像是画家的心电图”把“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比作“画家的心电图”,分号后面“每一个艳丽而典雅的色块,就好像是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把“艳丽而典雅的色块”比作“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变化的线条是画家内心跳动的展现,艳丽典雅的色块反映了画家内心的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画家在创作唐卡时的虔诚、投入,展现唐卡的精美,流露出作者对这一艺术以及创作者的赞美。 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推介资料显示”句式杂糅,“根据……推介资料”和“推介资料显示”二者留一; 第二处,“并非是”成分赘余,“非”即“不是”之意,删除“是”; 第三处,“截止至”表述不当,糅合了“截止”和“截止至”,“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此处可以改为“截止”。 四、(2023·辽宁铁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黄色的衣服更容易吸引小飞虫? ① 。趋性就是昆虫对某种刺激进行趋向或背向的运动,简单来说就是昆虫会朝着吸引它的环境方向飞,比如温度、光线、颜色等,有趋热性、趋光性、趋化性等习性之分。如果环境因素是昆虫喜欢的,那就是正趋性,例如蛾子和白蚁具有趋光性。而让昆虫讨厌的环境就会导致负趋性,蟑螂对光就具有负趋性,所以它们 ② 。昆虫的趋性是通过进化保留下来的“生存习惯”。 同样, ③ 。蚜虫、蓟马、小绿叶蝉、白粉虱、斑潜蝇、草蚊等多种害虫都对黄色敏感,具有非常强烈的趋黄性。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趋黄”的昆虫就是蚜虫和蓟马了,如果你穿着鲜黄的衣服走到了蚜虫或者蓟马的地盘上,不一会儿,你衣服上就会沾满这些小飞虫,粘在衣服上的虫子,还会把衣服弄脏。那么,被吸引来的这些飞虫会对人体有害吗?对此大家不必过分担心,既然会引起反感,人体对于蚜虫和蓟马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危害,它们不会叮咬人体,也不会寄生人的身上。但是有些种类的蓟马会分泌酸性液体,使皮肤发痒,人们只要涂一些清凉油就好了。 1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1.根据上述内容,请分别简述“趋光性”“负趋性”的含义。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10.①这要从昆虫的趋性说起 ②不喜欢在有光的环境中出没 ③很多昆虫对特定颜色具有正趋性     11.①趋光性是某些昆虫会朝着吸引它的光线处飞去的习性。 ②负趋性是昆虫对讨厌的温度、光线、颜色等环境因素的刺激进行背向运动的习性。     12.示例:除了会引起反感,蚜虫和蓟马对于人体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危害,它们不会叮咬人体,也不会寄生在人的身上。 【解析】 10.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