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革合成革公司项目管理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人造革合成革公司项目管理 人造革合成革公司 项目管理 xxx有限公司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3 二、 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3 三、 必要性分析 4 四、 项目管理的内容 4 五、 项目的概念与特点 7 六、 时间—成本优化 9 七、 时间—资源优化 10 八、 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对运营管理的影响(1920~1970年) 11 九、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 17 十、 运营管理的目标和实质 18 十一、 运营系统 19 十二、 公司简介 19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21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21 十三、 项目进度计划 2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22 十四、 项目经济效益 23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4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5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7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29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31 一、 产业环境分析 当前,地区将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将面临着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加之生产要素瓶颈等制约,任务艰巨而紧迫。 二、 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革基布根据坯布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机织革基布、针织革基布和非织造革基布。机织革基布和针织革基布的生产技术较为接近,机织革基布主要由坯布经过退浆、煮练、漂洗、染色、柔软、烘干、起毛、剪毛、定型等工艺处理制成,针织革基布主要由坯布经过漂洗、染色、柔软、烘干、起毛、剪毛、定型等工艺处理制成,具体生产工艺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略有不同,主要目的为使坯布表面形成一定密度和长度的绒毛,为后期以革基布为基础涂覆或浸渍聚氯乙烯或聚氨酯制造人造革合成革创造条件。为增加针织革基布的尺寸稳定性,针织革基布的生产过程加入了高温定型环节。非织造革基布主要通过水刺、针刺等无纺布工艺将高聚合物切片制成无纺布,然后使用聚氨酯树脂浆料对无纺布进行浸渍处理,经过轧压、水洗、多道含浸,产生交联反应形成网状结构。 机织和针织革基布技术在我国已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均能完成革基布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技术差别主要体现在革基布产品物理性能、成本控制能力、对人造革合成革制造加工适应性等。我国革基布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技术和资金实力有限,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尚不广泛。革基布龙头企业凭借较强的资金实力,持续增加研发投入,促进生产工艺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且积极尝试先进生产技术,树立行业标杆,发挥示范作用。国内革基布生产企业应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大力发展具有高物性、新功能的中高档革基布产品,增强行业创新力。 三、 必要性分析 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四、 项目管理的内容 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由临时性组织,在特殊的运行机制下,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把项目管理分为五大过程组和十大知识领域。五大过程组即启动过程组、规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监控过程组、收尾过程组。十大知识领域,即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干系人管理。 1、五大过程组 PMBOK明确了五大过程组的具体含义。启动过程组是定义一个新项目或现有项目的一个新阶段,授权开始该项目或阶段的一组过程。规划过程组是明确项目范围,优化目标,为实现目标制订行动方案的一组过程。执行过程组是完成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工作,以满足项目规范要求的一组过程。监控过程组是跟踪、审查和调整项目进展与绩效,识别必要的计划变更并启动相应变更的一组过程。收尾过程组是完结所有过程组的所有活动,正式结束项目或阶段的一组过程。 2、十大知识领域 (1)项目整合管理 项目整合管理是为了协调项目的所有组成部分而进行的对各个过程的集成。其核心是,在多个互相冲突的目标和方案之间做出权衡,以便满足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要求。项目整合管理由制定项目章程、制订项目管理计划、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监控项目工作、实施整体变更控制、结束项目或阶段六个过程组成。 (2)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是确保项目完成而且仅仅完成全部规定的任务,以最终达到项目目标的一个知识领域。其要点是在做什么与不做什么之间划清界限。基本内容是定义和控制列入或未列入项目的事项。项目范围管理包括规划范围管理、收集需求、定义范围、创建WBS、确认范围、控制范围六个过程。 (3)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是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包括规划进度管理、定义活动、排列活动顺序、估算活动资源、估算活动持续时间、制订进度计划、控制进度七个过程。 (4)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是保证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项目,包括规划成本管理、估算成本、制定预算、控制成本四个过程。 (5)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是保证项目能够满足原来设定的各种要求,包括规划质量管理、实施质量保证、控制质量三个过程。 (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最有效地使用项目参与者的能力,包括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组建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团队、管理项目团队四个过程。 (7)项目沟通管理 项目沟通管理是保证及时、准确地提取、收集、传播、存储以及处理项目信息,包括规划沟通管理、管理沟通、控制沟通三个过程。 (8)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把有利事件的积极结果尽量扩大,而把不利事件的后果降低到最低程度,包括规划风险管理、识别风险、实施定性风险分析、实施定量风险分析、规划风险应对、控制风险六个过程。 (9)项目采购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是保证从项目组织外部获取物资或服务,包括规划采购管理、实施采购、控制采购、结束采购四个过程。 (10)项目干系人管理 项目干系人管理即识别、规划、管理、控制干系人参加项目管理,包括识别干系人、规划干系人管理、管理干系人参与、控制干系人参与四个过程。 五、 项目的概念与特点 项目是指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按照一定规范完成的一种独特而复杂的活动。项目可以是建造一栋大楼,建设一个新工厂,合并两家工厂,设计和安装一个计算机系统,开发和推广一种新产品,推进ERP系统的规划、建设、实施,制造飞机、轮船或大型机器,安排一个演出活动,策划一个聚会,主持一次会议等。项目包括许多制造和服务活动,其内容千差万别。但所有这些项目都具有以下特点。 (1)目标性。任何项目最终结果都要实现一定目标,其结果可能是一种期望的产品,也可能是一种所希望得到的服务。项目目标的制定通常要依照一定的工作范围、进度计划和成本、资源约束。 (2)多元性。项目由多个部分组成,需多方合作完成。如新产品的开发,需要由技术、工艺、制造、采购、财务等部门共同完成。 (3)新颖性。项目通常是为了追求一种新产物才组织的,一般很少或没有以往经验可借鉴。 (4)计划性。项目的可利用资源有明确的预算。 (5)时限性。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6)聚散性。项目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部门或组织,与项目同聚同散。 (7)排己性。项目产物的保全或扩展通常由项目以外人员进行。 (8)生命周期性。每个项目都有其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识别需求、提出方案、实施项目、结束项目。 六、 时间—成本优化 时间—成本优化就是在考虑工期和费用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寻求以最低的项目总费用获得最佳工期的一种方法。项目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人工、材料、能源等费用。间接成本是指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费用。一般来说,缩短工期会引起直接费用的增加和间接费用的减少,而延长工期会引起直接费用的减少和间接费用的增加。 时间—成本优化有手算法或线性规划法等。手工算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压缩关键活动的活动时间来得到不同方案的总费用、总工期,从中进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其步骤如下。 (1)绘制网络图。 (2)找出关键路线,计算工期。 (3)计算正常时间的成本,即不赶工的情况下,总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之和。 (4)计算网络计划中各项活动的成本斜率 (5)选取关键路线上成本斜率最低的活动作为赶工对象进行赶工,在压缩工期时,确保本活动所在路线仍为关键路线。 (6)寻找新的关键路线,并计算赶工后的工期。 (7)计算赶工后的总成本,赶工后的总成本等于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与赶工成本之和。 (8)重复以下步骤,计算各种改进方案的成本。 (9)确定总成本最低的工期。 七、 时间—资源优化 时间—资源优化就是寻求工期与资源的最佳结合。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是影响项目进度的主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增加投入的资源,可以加快项目进度,缩短工期;减少资源,则会延缓项目进度,拉长工期。资源利用得好,分配合理,就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说明时间—资源的优化。 (1)资源一定,寻求工期最短。主要途径有:缩短关键路线上活动的活动时间;采取组织措施,关键路线活动交叉作业;利用时差,从非关键活动抽调资源用于关键活动。 (2)在工期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平衡资源,求得工期与资源的最佳结合。制订网络计划时,对资源平衡的要求是:按规定工期和工作量,计算所需资源,做出日程安排;将资源优先分配给关键路线活动,并尽量均衡、连续投入;充分利用时差,错开非关键活动的开工时间,以避开资源需求高峰;必要时调整工期,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 对于有限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日程安排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问题。由于项目涉及资源众多,一般采用启发式算法,找到较优方案。 八、 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对运营管理的影响(1920~1970年) 科学管理十分强调运营系统规划和设计以及运行与控制的技术因素,而人际关系学说则强调人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1、数量模型与管理科学 20世纪20~70年代,以美国和欧洲的学者为代表的大师们创建了运筹学与管理科学,使运营管理真正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之上。 数量模型的提出和应用推动了工厂的发展。早在1915年,F.W.哈里斯提出了第一个模型:库存管理的数学模型。20世纪30年代,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的三个人,H.F.道奇、H.G.罗米格和W.A.休哈特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理论。 20世纪20~70年代,以美国和欧洲的学者为代表,包括众多数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相继提出了各种数量模型,如数学规划、对策论、排队论、库存模型等,促成了运筹学的创立与发展。这些数量模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勤组织和武器系统设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也在工业生产组织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战后,研究和改进数量方法的工作仍在进行,人们相继提出了预测技术、项目管理中的计划评审技术和关键路线法、MRP等。 2、行为科学 (1)梅奥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主导,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 霍桑工厂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都比较完善,但生产效率不高,工人情绪低落。为了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家开展了实验研究。整个实验分为四个阶段,即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 第一阶段:照明实验。照明实验从1924年11月开始到1927年4月结束。实验通过改变照明条件来验证提高照明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实验结果表明: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 第二阶段:福利实验。福利实验从1927年4月开始到1929年6月结束。从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