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统测-语文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强基联盟l0月统测高三年级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B 4.材料二首先谈及当前社会亲戚关系式微的现状,并简单阐释了“断亲”的含义;然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断亲”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就“断亲”这一现象的可能性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本题总共4分,其中能答出“现状”“含义”1分,“原因”分析1分,“前景可能”1分,整体表达1分) 5.(1)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使广大青少年有更多的时间与亲戚交往。(2)年轻人应该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走出来,改掉自己的交往惰性,多与亲戚交流。(3)珍视春节、清明等传统节假日,利用这些节假日进行走亲访友、祭祀祖先等活动,增进亲戚间感情。(4)社会、学校等各团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扬有关家族、亲缘交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亲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此答案第(1)(2)两点是针对材料所涉及的原因提出对策,(3)(4)两点是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展开的,可以从国家政策、社会导向、教育宣传等角度展开。此题为开放型题目,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能答出1个点2分,2个点3分,3个点4分] [第1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传统的亲缘关系也会复原如初”错,材料二最后一段是说“这种回归,当然不一定是完全复原,但某种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的”。故选D。 [第2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C项中“现实中血缘、亲缘关系远远要比学缘、地缘关系重要得多”表达有误,材料二第⑥段“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谈的是一些年轻人的主观认知,并非社会现实,“或许”更是指出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故选C。 [第3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以及对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的理解迁移能力。A项,根据材料一第③段的表述,“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所以“差序格局”的核心是自己而不是“工作群”。C项,根据材料二第③段“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所以“这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现在的各种‘朋友圈’所替代”的表述错误。D项中谈及的建立祠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亲缘联系,但这并不能得出“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会增强人们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性”的结论。材料二第②段“……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的表述和D项也是矛盾的。故选B。 6.D 7.B 8.①“江湖鱼馆”既指主人公红墨写的一本书,也指文章中一个鱼馆的名字。②全文围绕“丢书——找书——得书”展开,“江湖鱼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全文结构紧凑,脉络分明。③文章通过大量笔墨写红墨寻找丢失的《江湖鱼馆》,塑造了红墨这个不畏艰难、坚守梦想、执着坚定的人物形象。④文章通过对《江湖鱼馆》这本书的找寻,探讨了人生当中的困境与突破、坚守与放弃、梦想与现实、等待与偶遇等丰富的主题。⑤以“江湖鱼馆”为题,新奇独特,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本题要求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标题本身的含义、人物、情节、主题、读者等角度展开,每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9.①人物设置方面,此文中的红墨和英既是现实中的人物,又是他创作的小说当中的人物,甚至还是本文作者的笔名。这种超乎常规的设置搭建起一座现实与虚构的桥梁。②情节构思方面,书不翼而飞、破岩寻书、人鸟之战、鱼馆意外相逢等情节,都体现了与现实相隔离的奇妙反常。③手法运用方面,时空交错、现实与梦幻交融的叙事技巧,寓意象征等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也使文章充满了与众不同的特点。④主题指向方面,本文主题朦胧含混,指向丰富,意味无穷,使文章体现出一种与常规小说不同的特色。(此题要紧扣“反常”这一特点,能从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安排、手法的运用、主题等角度答出本文非常规的特点即可。每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第6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词句含义的能力。“天下无双”并不能预示着英和红墨一定会收获“天下无双”的爱情以及他会有“天下无双”的前程。故选D。 [第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人鸟之战”运用象征手法,将鸟儿人格化,并没有使用暗喻。另外鸟儿仅隐喻着对红墨生存及价值持否定态度的人和物,并非指所有外物。故选B。 10.A 11.D 12.A 13.(1)当时集市盘查行商,打开他们的箱子(乱翻),李骥上奏阻止了这个做法。不久,李骥因事获罪而被免职。(讥,盘查;发,打开;坐,获罪;免,被免职;各1分,共4分) (2)对犯罪的人,在他们家门口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又编写了《劝教文》,摇着木铃巡行各地去传达。(署,写;为,编写;振,摇着;徇,巡行;各1分,共4分) 14.①关心百姓疾苦,敢于为民做主;②不畏强权,敢于抗争;③恪尽职守,政绩显著;④为人端正谨慎。(答案必须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不能仅罗列具体事件。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给3分) [第10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恨甚”的主语是“伊王”,“又为骥所抑”的主语也是“伊王”,故是两个句子,他们之间要断开,这样排除了C。“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中“陪位行礼”是“往”目的,不需要断开,可以排除CD。“诬骥后期”和“执而桎梏之”是同主语的两个句子,中间要分开,故可排除BD。故选A。 [第11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以及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中“贻书让王”中的“让”是“指责,责备”的意思,两个例句中“让”意思相同。 [第12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数四”是个约数,意为多次,并非具体指“四次”;另外,“李骥没有答应”错,原文是朝廷不允许“官民奏请挽留他”这件事,不是李骥不答应。 [附]参考译文: 李骥,字尚德,山东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通过了乡试。进入国学,学习了三年后,担任户科给事中。当时集市盘查行商,打开他们的箱子(乱翻),李骥上奏阻止了这个做法。不久,李骥因事获罪而被免职。建文年间,李骥因人推荐而被起用为新乡知县。他招徕流亡的百姓,给他们农具,由此回归农业的有数千人。李骥因为母丧而离职,许多官员百姓一个接一个奏请挽留他,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永乐初年,(李骥)守母丧期满,改为东安知县。对民众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禀明免去。有一个寡妇因儿子被咬死而向李骥告状。李骥向城隍神祷告,深深自责。第二天早上,咬死孩子的狼死在它的狼窝里。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荐李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骥上奏了十余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纳了。后来因事被牵累,被贬到保安做劳役。 洪熙年间,朝廷有诏书寻求贤才,李骥被推荐做了御史。他上奏有关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予以采纳。宣德五年,李骥巡视仓场,军士高祥盗取仓里的粟米,李骥抓住了他,并加以审问。高祥父亲的小妾说,高祥与张贵等人一起偷盗,李骥接受张贵等人的贿赂,所以只把高祥问罪。刑部侍郎施礼于是判处李骥死刑。李骥给宣宗上奏章自我辩解,宣宗说:“御史既然擒获了盗贼,怎么肯接受贿赂呢?”下命施礼和都察院重新审讯,李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严厉地斥责了施礼,并恢复了李骥的官职。这年十一月,朝廷选择大臣二十五人担任郡守,奉有皇帝的敕书上路。李骥做河南知府,肇庆知府则是给事中王莹,琼州知府是户部郎中徐鉴,汀州知府是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知府是刑部主事郑珞,抚州知府是大理寺正王升,后来他们都以政绩卓著出名。 河南境内盗贼多,李骥特地设立火甲制度,一户被盗,一甲给予赔偿。对犯罪的人,在他们家门口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又编写了《劝教文》,摇着木铃巡行各地去传达。自此之后人们都改变了行为,东西掉在路上都没有谁去捡走。河南有伊王府,伊王多次请托李骥,李骥并不听从。伊王府里的宦官和警卫残害百姓,又被李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李骥。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骥在四更天的时候去府里作陪行礼。李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诬陷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李骥向朝廷汇报,宣宗发怒,写信责备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置。 李骥行为端正,平日家居即使是矮长桌也要摆放端正。他到河南六年后去世,寿七十岁。百姓们来吊丧,都痛哭失声。 15.A 16.(1)房兵曹沙场征战可将生死托付给驰骋于广阔天地的胡马,赞美房兵曹的英勇无畏。(2)胡马所向披靡,纵横驰骋,可将生死托付于如房兵曹般久历战阵的英雄,表达了马得遇知己而托死生的果敢。(3)诗人以马喻好友房兵曹,将生死托付于正值盛世的国家和英明的君王,表达了诗人对房兵曹建功立业的期望和祝愿。(4)诗人以马自喻,愿将自己的才华甚至生命托付于国家和君王,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和胸襟。(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每点指出谁将“死生”托付给谁1分,表达的情感1分。意思符合,答出三点即可) [第15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中“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写了胡马筋骨分明、双耳劲挺和四蹄轻盈的特征”错,第二句以“刀锋”喻其“筋骨”,第三句以“竹片”喻其“双耳”,第四句没有运用比喻,而是以“风人”二字从对面落笔,写马的四蹄轻盈。故选A。 17.(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2)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物华天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每空1分,共6分。第(3)小题如果有答成其他正确的句子也可,不拘于课内所学] 18.①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各式各样)②束之高阁(置之高阁)③不负众望(每处1分) 19.D 20.拟人手法。(1分)“耳鬓厮磨”赋予墨与砚台以人的情态,(1分)形象地展现出墨与砚台相伴相生的特点;(1分)“横插一杠”赋予墨汁人的行为,(1分)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墨与砚台被现代科技冲击而遭受冷落的惋惜。(1分) [第1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处语序不当,“不仅……也”关联词连接的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遵循“同后不同前”原则,应该改为“我不仅感受到徽墨蕴含的千年底蕴”,排除AC;一处搭配不当,原句“揣摩底蕴”动宾搭配不当,排除B。故选D。 21.B 22.①是如何将水从树根送到枝头的呢②大树是通过毛细作用来提水的③树根吸收的水分就被“抽”上来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第21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项中引号表强调,B项中引号表特殊含义,C项中引号为特定称谓,D项中引号为引用。选B。 [第23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以2022年《开学第一课》引出时代背景——奋斗的时代,第二段承接第一段阐明这个伟大时代我们绝不能缺席,从而引出“我在”这一核心概念。第三段从三个角度对“我在”进行了具体阐释:“我在场”重在青年参与意识;“有我在”强调的是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意识;“我还在”侧重于青年在困境中对正面价值和能量的坚守。这在材料当中都有相应的阐释说明,审题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文的展开不能脱离“奋斗的时代”这一背景,也不能抛开青年学生的主体视角而随意套作。可从如下角度写作: 角度一:可以扣“我在场”展开。“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行动、在坚持。在“奋斗的时代”的大背景下,作为年轻人的我们要积极参与,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角度二:扣“有我在”展开。这个角度更多的是从年轻人主观意义上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切入,“有我在”是年轻人对祖国和人民的一份庄重的承诺。角度三:扣“我还在”展开。“我还在”,是在天灾人祸的命运前,在风刀霜剑的相逼下的坚强;是渡尽劫波爱还在、光还在的一种坚守。是生命薪火代代相传,是文明、正义之火的生生不息。如果学生能对“我在"有其他合理的理解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