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 1 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3.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由于学生未学到物理课中的扩散作用,且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教学重点1.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2.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方案一: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体验气体交换的意义。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方案二:联系自己的身体结构,对照模型或挂图,观察肺在人体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出示模型或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方案三:观看录像,小组交流讨论。播放录像,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肺的功能。方案四: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肺有什么功能?2.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2.1 测量胸围差方案一:阅读有关的课文后,一组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操作,其他同学观察操作过程。课后每位同学测量自己的胸围差。提供软尺,引导学生阅读和观察组织交流,并做出评价。方案二:上讲台演示的同学故意进行错误的操作,让其他同学找出错误并纠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强调要仔细观察,引导学生纠错。方案三: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胸围差,上课时小组成员将测量结果展示出来,并果进行交流讨论。(课前布置,上课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组讨论分析提纲中的问题,得出正确结论。2.2 在测量结束后,尝试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测重出示讨论提纲,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讨论提纲如下:你和其他同学的胸围差有区别吗?你认为你们的胸围差的差别和什么有关?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变化吗?胸围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呼吸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的变化活动:将手置于肋骨处,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交流讨论,归纳出由于肋间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增大和缩小的结沦。2.3 组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探究呼吸时胸廓的变化。2.4 观察录像或模型演示,在教师的引导厂思考,并得出结论。2.5 放映有关呼吸时胸廓变化的录像或演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明确容积变化引起气压变化,气压变化引起换气。2.6 质疑: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到底是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呢?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观察,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的演示说明。2.3 模拟膈肌运动2.3.1 观察教师的演示,分析讨论并归纳出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化。2.3.2 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2.3.3 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概括小结: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容积变化,容积变化引起肺内气压变化,从而完成呼吸运动。2.3.4 引导学生小结呼吸运动的过程。说出日常生活中一些有关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关系的例子(如冬天盖厚被子感到胸闷等)。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说出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的关系,留下悬念: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提问:胸廓的变化与呼吸运动有何关系?由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内容: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进入肺内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a.按资料分析中的实验装置操作;b.取两个锥形瓶,分别装入等量的石灰水,向其中一瓶内的石灰水吹气,为什么在实验置中设置甲瓶?c.用口吹入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了什么?d.人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耳球向另一瓶内的石灰水吹气),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气体交换原理嗅到教师喷出的香水,理解气体总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向教室内喷洒香水,引导学生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说明气体进入人体也遵循3.1 扩散原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3.1.1 观看挂图,认真听老师讲解。理清思路,综合概括。3.1.2 回忆所学知识,合作交流,归纳问题的答案。3.1.3 引导学生归纳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内的过程,并对学生的答案及时进行反馈。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自己解决疑惑。提问:进入血液的氧最终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引导学生联系前后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3.1.4 小结和练习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蛄本节内容,并指导学生做课后练习。课后实践课后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和其他同学的肺活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参与课后活动,并给予评价。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 2 2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3.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4.了解鼻、咽、喉的作用。5.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 问题的能力。6.意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7.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呼吸系统的模型。学生: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1.新课引言通过思考生活常识,弄清婴儿第一声啼哭的科学道理。2.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生活常识,通过生活经验(婴儿啼哭)引出每一个人自生下来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地呼吸。3.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3.1 通过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成统的组成。3.2 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3.3 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资料,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4.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呼吸道的作用。5.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与讨论。6.思考分析,鼻的作用及其内部结构是有限的等问题。通过提示每段资料的内容,引导特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学生从中找出相关信息。6.1 提问:鼻具有什么作用及内部结构特点,找到解释问题的突破。6.2 训练思维能力。通过生活常识了解 组织学生进行体验,了解到到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7.交流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8.呼吸道的作用 咽的作用组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通过自进行角色扮演,说出自身的体会,通过身的体会,意识到边吃边说的危险自我教育,逐渐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演示幻灯。8.观察会厌软骨模型,9.喉的作用提出问题:嘴巴是不是发声器官,了解喉是发声器官,知道应当注意保 引导学生思考喉的作用。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咽和喉的作用;了解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总结本节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关注环境,加深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巩固练习 讨论课后练习题。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 3 3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二、教学重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2.相关的实验准备。3.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4.课时分配 2 课时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人新课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消化系统的组成1.1 观看画面、回答问题。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的作用。(三、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1 细嚼馒头,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让学生咀嚼馒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2.2 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媒体演示课本 P30探究”的提示及参考方案。2.3 制定并实施计划2.4 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分析。教师巡回指导、答疑。提出改进意见。2.5 表达交流、2.6 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补充。概括出消化的概念。(四、消化的全过程3.1 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做准备。思考、回答问题。3.2 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防治。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通过思考和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3.3 演示课本 P33 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4 插入课本 P35 第 1、2 题和 p34 技能训练。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相互评价。(五、营养物质的吸收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结构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引导学生分析课本 P33 的“资料分析”,比较大肠、小肠的结构有何异同。4.1 小肠的特点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观察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及绒毛,理解它们的作用。4.2 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皱襞的模型。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结构特点。(六、小结、课后练习4.1 小结: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4.2 布置课本 P35 练习第 3 题。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 4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2 基因控制性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投影展示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学生拿出自己完成的调查表。师生互动:统计数据,发现规律。提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和概念。指出调查表中的各项调查内容,在生物学上属于生物的性状。设计意图:课前安排的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借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供了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同时为本节课的问题探讨提供了很多较好的素材。观看录像:了解人的各种遗传性状。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总结出性状的概念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学生活动:观察几种生物的性状。小组讨论: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2、尝试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3、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小结: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提出问题:性状能否直接传给后代?它又是谁控制的?学生活动:资料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教师应较详细介绍此项生物技术的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是一种世世代代都是小体型的鼠,人们在对它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之后,看看它的后代有什么变化。在雌雄小鼠交配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中,注射之后,受精卵中融合的细胞核中就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去。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一种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结果,转基因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 倍,体积大一倍。小组讨论: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3、由此推论,在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