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生物备课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鬳筄初中生物备课教案【篇一:初中生物教学设计】【篇二: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教案】教案设计生命科学学院 11 级生物科学4 班 陈姣 11070144004附:板书设计一、细胞的生活(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三)细胞的分裂【篇三:2015 七年级上册生物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2.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4.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3.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放到自然环境中。二、学习难点和重点 1.学习重点:(鬳筄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2.学习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2)组织好“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和探究法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课前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大熊猫、鱼、麦田、蚂蚁群、蜜蜂群、打斗的狮子、争斗的秃鹫等图片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仙人掌、竹节虫(拟态)、变色龙(保护色)、箭毒蛙(警戒色)、人类排放废水等图片。2.准备实验材料湿土,干土,解剖盘,纸板(教师准备),鼠妇20 只,计时表(学生准备)。3.课前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四人一组)。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 20 只,并记录捕捉地点的环境该地点鼠妇的数量,注意不要破坏学校、社区草坪或花坛,不伤害鼠妇。六、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第二章的学习就要带领我们去了解生物圈。要想了解生物圈,首先要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讲授新课 1.环境的概念教师提问:野外生活的大熊猫组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鱼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鱼能离开这种环境吗?即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鱼一定能正常生长吗?还会受到哪些影响呢?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吗?什么是环境?(鬳筄分析后学生自己归纳出环境的概念: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2.生态因素教师提问:看图1-12 小麦田示意图在这片麦田中,对小麦的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思考找出阳关、温度、水土壤、老鼠、蚯蚓、七星瓢虫、麦蚜、杂草等因素。教师讲述:我们把这些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教师提问:你能将这些生态因素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利用第一章所学制定分类依据,即依据有无生命将生态因素分为两类,分别是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教师概括:阳关、温度、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是无生命的,称为非生物因素;老鼠、蚯蚓、七星瓢虫、麦蚜、杂草是有生命的,称为生物因素。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提问:阳光、温度、水、土壤对小麦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学生展开讨论,回答问题:没有阳光,小麦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温度过低,小麦种子不能萌发、麦苗生长缓慢。水分过少,小麦易枯萎;水分过多,小麦易烂根。土壤肥沃,小麦生长好;土壤贫瘠小麦生长差。教师提问:其他植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阳关、温度、水和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请举例。学生举例,达成共识。教师归纳:植物的生长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教师提问:非生物因素是否影响植物的分布?教师展示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植物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学生分析图片,找到原因,得出结论: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的分布有影响。教师讲述:非生物因素对动物有没有影响?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了解。4.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提问:刚才分析了图中非生物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那么图中老鼠、蛇等生物因素对小麦的生长又有什么影响?这些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鬳筄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回答:老鼠破坏麦田,蛇吃老鼠;麦蚜吃小麦茎叶,七星瓢虫捕食麦蚜;杂草与小麦争夺阳关、养料和水分;蚯蚓松土肥土,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并归纳出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教师提问:与小麦一样,每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除了捕食、竞争和寄生以外,还有其他关系吗?请举例。学生举例,并通过观看图片,了解生物因素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能进一步将它们分为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不同中之间的关系。教师提问:你能进一步将这些关系进行分类吗?学生概括出: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助、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师提问: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作用于生物,那么生物怎样生存呢?学生认识到生物必须要适应环境。教师提问:请看教材“资料分析”,思考: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的环境的?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仙人掌是怎样适应沙漠的生活的?教师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举例并总结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展示:竹节虫(拟态)、变色龙(保护色)、箭毒蛙(警戒色)等图片。教师小结:这样看来,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6.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师提问: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会不会影响环境呢?观察蚯蚓的图片,思考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学生说出蚯蚓一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底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蚓粪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教师提问:你还能说出那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教师讲述“蜣螂出国救澳大利亚草原”的故事。小结: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为两方面:有利影响和有害影响。(鬳筄学生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害影响和有利影响。(三)巩固练习学生讨论课后练习题。(四)归纳小结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五)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环境的概念二、非生物因素:阳光、水、温度、土壤等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助、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四、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六)作业安排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课前安排大家分小组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并捕捉鼠妇20 只,下面请小组代表介绍观察到的情况。学生分组汇报课前活动的观察结果,得出结论:鼠妇大多生活在石头下或花盆下。教师提问:鼠妇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鼠妇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教师节根据学生课前作出假设,分析作出假设的依据,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的第一步。学生根据上述结论完成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鼠妇大都生活在石下或花盆下?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分部吗?2.作出假设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分析作出假设的依据。(鬳筄学生完成探究的第二步-作出假设。假设1:光照条件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始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假设2: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说出假设依据。3.制定计划假设需要实验的验证,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师推荐器材:现在提供的实验材料有铁盘、干土、湿土、玻璃板,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设置思考题:根据假设确定你所探究的实验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只是要探究的实验因素不同引起的,对于其他可能影响鼠妇分布的因素,你如何处理?有同学用 1 只鼠妇做实验,有同学用20 只鼠妇做实验,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如何记录你的实验数据?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给出的问题,根据讨论结果,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装置,制定实验方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汇报,并做出指导,引出对照实验的概念。学生分组汇报实验设计思路。依据思考题讨论其方案和装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学会控制实验变量,知道什么是对照实验。4.实施计划教师巡视学生试验情况,个别指导实验。学生实施计划,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5.得出结论教师组织汇报并统计全班各组第10 次数据的平均值,引导学生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得出结论,再次提出疑问: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各小组汇报探究过程,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讨论实验是否支持假设。学生自由发言,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动物有影响。6.表达和交流教师提醒实验完毕后,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处理鼠妇?学生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三)归纳小结方法小结:设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变量。能力小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鬳筄知识小结: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同时适应环境,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的欣欣向荣的生物圈。情感态度小结:表扬和鼓励在探究活动中表现积极认真、敢于发表见解的学生,以及最富有团队精神的小组。学生回顾本节的实验过程,与教师一起总结出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对照实验 1.设计对照实验确认实验变量,控制实验变量,处理数据,避免偶然性 2.对照实验的概念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三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密切七、课后反思:通过大量的事例,使学生理解生物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分布,生物能影响环境也能改变环境。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