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襄樊高级中学2023年高三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襄樊高级中学2023年高三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命题所有有理数都是实数,命题正数的对数都是负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略 2. 设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Ω,在区域Ω内任取一点P(x,y),则P点的坐标满足不等式x2+y2≤2的概率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3. 复数 =(  ) A.2﹣i B.1﹣2i C.﹣2+i D.﹣1+2i 参考答案: C 【分析】将分子、分母同时乘以1+2i,再利用多项式的乘法展开,将i2用﹣1 代替即可. 【解答】解: =﹣2+i 故选C 4. 已知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点在线段上,且.若,则(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设,则由面积关系得 所以,选B.   5. 若实数,满足线性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 A. 0     B.  4    C.  5    D.7 参考答案: C 6. 命题“”的否定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D 全称性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所以选D。 7. 命题,则命题为(    ) A.         B.     C.若,则     D.若,则     参考答案: A 略 8. 参考答案: B 9. 已知P(,1),Q(,-1)分别是函数的图象上相邻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则(  ) A. B. C. - D. 参考答案: B 【分析】 由点P,Q两点可以求出函数的周期,进而求出,再将点P或点Q的坐标代入,求得,即求出。 【详解】因为,所以,把的坐标代入方程,得 ,因为,所以,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其解析式。 10. 下列函数中,在内有零点且单调递增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B 略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若命题“”是假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 12.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则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3. 方程的根称为函数的零点,定义在上的函数,其导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且,则函数的零点个数是             . 参考答案: 3 略 14.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是AB边上的动点,则的值为________,的最大值为______。 参考答案: 1,1 根据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公式,由图可知,,因此, ,而就是向量在边上的射影,要想让最大,即让射影最大,此时E点与B点重合,射影为,所以长度为1. 15. 等比数列{an}中,a4=2,a5=5,则数列{lg an}的前8项和等于               参考答案: 4   略 16. 私家车具有申请报废制度.一车主购买车辆时花费15万,每年的保险费、路桥费、汽油费等约1.5万元,每年的维修费是一个公差为3000元的等差数列,第一年维修费为3000元,则该车主申请车辆报废的最佳年限(使用多少年的年平均费用最少)是  年. 参考答案: 10 【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分析】设这辆汽车报废的最佳年限n年,年平均费用: =0.15n++1.65,利用均值定理能求出这辆汽车报废的最佳年限. 【解答】解:设这辆汽车报废的最佳年限n年, 第n年的费用为an, 则an=1.5+0.3n, 前n年的总费用为:Sn=15+1.5n+=0.15n2+1.65n+15, 年平均费用: =0.15n++1.65≥2+1.65=4.65, 当且仅当0.15n=,即n=10时,年平均费用取得最小值. ∴这辆汽车报废的最佳年限10年. 故答案为:10. 17. 分别从集合A={0,1,2}和集合B={1,3}中随机各取一个数,则这两数之和是偶数的概率是 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梯形ABCD内接于圆O,AD∥BC,且AB=CD,过点B引圆O的切线分别交DA、CA的延长线于点E、F. (1)求证:CD2=AE?BC; (2)已知BC=8,CD=5,AF=6,求EF的长. 参考答案: 【考点】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专题】直线与圆. 【分析】(1)由已知条件,利用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弦切角定理推导出△EAB∽△ABC,由此能证明CD2=AE?BC. (2)由已知条件和(1)先求出AE,再由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得到△FEA∽△FAB,由此能求出结果. 【解答】解:(1)因为AD∥BC,所以∠EAB=∠ABC. 又因为FB与圆O相切于点B, 所以∠EBA=∠ACB, 所以△EAB∽△ABC, 所以=,即AB2=AE?BC, 因为AB=CD,所以CD2=AE?BC. (2)因为AB2=AE?BC,BC=8,CD=5,AF=6,AB=CD, 所以AE==, 因为AD∥BC,所以∠FAE=∠ACB, 又因为∠EBA=∠ACB, 所以∠FAE=∠EBA,∠F=∠F, 所以△FEA∽△FAB, 所以, 所以EF==.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相似的应用,考查与圆有关的线段长的求法,解题时要注意弦切角定理和三角形相似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19.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ban﹣2n=(b﹣1)Sn (Ⅰ)证明:当b=2时,{an﹣n?2n﹣1}是等比数列; (Ⅱ)求{an}的通项公式. 参考答案: 【考点】数列的应用. 【分析】(Ⅰ)当b=2时,由题设条件知an+1=2an+2n.由此可知an+1﹣(n+1)?2n=2an+2n﹣(n+1)?2n=2(an﹣n?2n﹣1),所以{an﹣n?2n﹣1}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Ⅱ)当b=2时,由题设条件知an=(n+1)2n﹣1;当b≠2时,由题意得=,由此能够导出{an}的通项公式. 【解答】解:(Ⅰ)当b=2时,由题意知2a1﹣2=a1,解得a1=2, 且ban﹣2n=(b﹣1)Sn ban+1﹣2n+1=(b﹣1)Sn+1 两式相减得b(an+1﹣an)﹣2n=(b﹣1)an+1 即an+1=ban+2n① 当b=2时,由①知an+1=2an+2n 于是an+1﹣(n+1)?2n=2an+2n﹣(n+1)?2n=2(an﹣n?2n﹣1) 又a1﹣1?20=1≠0,所以{an﹣n?2n﹣1}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Ⅱ)当b=2时,由(Ⅰ)知an﹣n?2n﹣1=2n﹣1, 即an=(n+1)2n﹣1 当b≠2时,由①得 == 因此= 即 所以. 20. 已知函数. (1)若,试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设,当对任意的恒成立时,求函数的最大值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 因为,则时,时,, ∴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2)当时,若,则. 所以对任意的恒成立时,. 由(1)知,当时,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依题意,有,∴. , ∴. 设,则. ∵,∴,∴在上递增, ∵,. 因此,存在唯一,使得. 当时,单调递增; 当时,单调递减. 因此在处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 21.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有,.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为. 参考答案: 解:(Ⅰ), , . 又,, .    …………………………………………………………………(5分) (Ⅱ), , . 两式相减得:, , .    ……………………………………………………………(12分) 22. 如图,在七面体ABCDMN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平面ABCD,平面ABCD,且 (1)在棱AB上找一点Q,使QP//平面AMD,并给出证明; (2)求平面BNC与平面MNC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参考答案: (1)当时,有//平面AMD. 证明:因为MD平面ABCD,NB平面ABCD,所以MD//NB, 所以,又,所以,所以在中,OP//AM. 又面AMD,AM面AMD,∴// 面AMD. (2)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试题分析:(1)设Q为AB上的一点,满足.由线面平行的性质证出MD//NB,结合题中数据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从而在中得到OP//AM.最后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出// 面AMD,说明在棱AB上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2)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算出向量、和的坐标.利用垂直向量数量积为0的方法建立方程组,算出平面CMN的法向量.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出DC平面BNC,从而得到即是BNC的法向量,最后利用空间向量的夹角公式加以计算,即可算出平面CMN与平面BNC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试题解析:(1)当时,有//平面AMD. 证明:因为MD平面ABCD,NB平面ABCD,所以MD//NB, 所以,又,所以,所以在中,OP//AM. 又面AMD,AM面AMD,∴// 面AMD. (2)以DA、DC、DM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B(2,2,0),C(0,2,0),M(0,0,2)N(2,2,1),所以=(0,-2,2),=(2,0,1),=(0,2,0), 设平面CMN的法向量为=(x,y,z)则,所以,所以=(1,-2,-2). 又NB平面ABCD,∴NBDC,BCDC,∴DC平面BNC,∴平面BNC的法向量为==(0,2,0), 设所求锐二面角为,则. 考点:利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