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石首久合垸乡黄梅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久合垸乡黄梅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关于图所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要监测该地区的地壳微移动,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 B. 勃朗峰海拔高度变化不大,是因为勃朗峰在地壳运动抬升中还受到外力作用影响 C. 冰岛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D. 甲处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多于乙地 参考答案: B 【详解】GPS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要监测该地区的地壳微移动,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A错;勃朗峰海拔高度变化不大,是因为勃朗峰在地壳运动抬升中还受到外力作用影响,B对;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大西洋中脊上,是板块生长边界,C错;甲处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于乙地,D错。 2.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0.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参考答案: 19-20 DC 3. 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 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 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 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 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参考答案: C 黄河:共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共流经4种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长江:干流共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共流经6种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结合分析可以知道,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 读下图,完成下面2题。 46.关于①、②山脉的正确叙述是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 地势阶梯的分界线    C.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 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分界线 47.图中M区域不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A. 土地盐碱化    B. 洪水           C.酸雨          D. 沙尘暴 参考答案: 46-47 BC 5. 读我国30°N附近某城市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完成6-8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6 1.5 5.2 8.4 12.3 15.9 15.7 17.7 12.9 8.7 2.9 -1.2   6. 该城市最可能为 A. 杭州               B. 武汉            C. 成都           D. 拉萨 7. 该城市7月气温较我国其他城市明显偏低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            C. 洋流           D. 海陆位置 8. 该城市冬季遇到的自然灾害最可能为 A. 沙尘暴             B. 台风            C. 雪灾            D. 滑坡 参考答案: 6.D  7.A  8.C 6. 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参考答案: D 7. 读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建筑物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夏季需防热、通风、防雨、防洪的地区是 A. B区    B. C区    C. D区    D. E区 4. 下列说法符合C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A. 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B. 此地的粮食作物为水稻 C. 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 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高 参考答案: 3.C    4.B 试题分析:3. 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夏季需防热、通风、防雨、防洪,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冬季温和夏季湿热的南方地区,根据我国气候的差异当知该地应是D区。故选C。4. 读图可知,C区域属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季风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A对。人口稠密,地块小,且河网密布以及低山丘陵分布,使得耕地分散,B错。人多地少,人均土地少,C错。耕地主要为水田,D错。 【考点定位】中国区域地理 8. 下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至t4时期内的气候变化忽略不计)。与t1时期相比,t4时期该河流断面处径流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①丰水期流量更大,枯水期流量更少 ②径流量季节分配日益趋向均匀③洪峰流量增大,洪水出现的频率增多 ④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参考答案: C 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下降,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上升。我国华北地区河流为外流河,降水为其主要补给类型,华北地区降水集中7-8月,林地减少使使森林调节能力下降,降水时地表径流增加,汇水时间减少,河流丰水期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则①③正确,选C。 9. 有关目前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重化工业向轻工业转变         B.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C.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转变     D.技术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转变          参考答案: B 10. 1880-1990年来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明显变化   B.波动下降 C.直线上升       D.波动上升 参考答案: D 略 11. (多选题)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而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下列地质现象中,现阶段以外力作用为主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C.长江三峡的峡谷幽深 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参考答案: ABC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外力作用的表现。石林是经过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A选项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B选项符合题意;长江三峡的峡谷幽深是流水侵蚀作用导致的,C选项符合题意;喜马拉雅山脉现阶段仍在缓慢增长,是地球内部板块碰撞挤压导致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本题选择A、B、C选项。 12. 某天文台于10月26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某恒星,若望远镜固定不动,则10月28日再次观测到该恒星时应为:        A.20时                                                                B. 19时52分08秒              C. 20时7分52秒                                                D. 19时3分56秒 参考答案: B 13. 读图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 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参考答案: C 读图可知,甲图部分在东半球,一部分在西半球,A错误;甲图纬度较高,相同图幅下,比例尺较小,B错误;甲图纬度较高,相同图幅下,实际范围比乙图大,C正确;甲图比例尺较小,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甲图实际坡度小于乙图,D错误;故选C。 14.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图1),完成下题。 图1 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草场)    B.苔原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参考答案: A  略 15.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读图比较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环节差异,完成下列各题。 12. 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 A. 下渗明显增多 B. 地表径流加大 C. 地面蒸发增加 D. 地下径流增多 13. 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 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 B. 改造升级排水系统 C. 加快城市绿地建设 D. 提高透水路面比率 参考答案: 12. B    13. A 12.由图可知,与自然的路面相比,城市路面下渗量明显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面蒸发作用减弱,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故B正确,ACD错误。 13.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对城市内涝没有影响,故A不可取,符合题意;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放,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B可取;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C可取;提高透水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D可取;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措施不可取的选项,故符合要求的应是A。 16. 华山修建游览索道后,每年可接待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其反映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是   A. 客源市场    B. 基础设施   C. 资源价值    D.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参考答案: B 略 17. 读经纬网图,回答2-3题。 2.关于图中所见部分不同纬线的长度,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线是②线的1/2            B. ②线比③线长 C. ③线比④线长               D. 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3.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 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 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 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 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参考答案: C D 2.由图可知,图中各纬线所跨经度相等,因此纬度越低的纬线,其长度越长;③为赤道,是所有纬线中最长的。 3.甲从G点向北行,当他到达北极点后将无法行走,因为不管他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南,因此他没法回到原出发地点;而乙从G点向东行,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出发地点。   18. 对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         A.山脉走向          B.中纬西风和洋流    C.海陆轮廓        D.地形地势 参考答案: B 19. 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 影响甲、乙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正午太阳高度差异    B. 地形差异 C. 大气环流的差异    D. 白昼时间的差异 10. 关于丙地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盆地地形,气候干燥    B. 纬度高,降水多 C. 纬度低,气温高    D. 海拔高,气温较低 11. 关于甲、乙两地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因日照强,而种植业发达    B. 乙地日照弱,不宜发展林业 C. 甲、乙两地种植业均不发达    D. 乙地草场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 参考答案: 9.C    10.D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