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八年级上册全册中考复习要点汇编(精华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八年级上册全册中考复习要点汇编(精华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 1. 经济上:白银外流,银价涨上,加剧中国贫弱。 2. 政治上:使清政府更加腐败。 3. 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 4. 生活上: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因素。 林则徐虎门销烟: 1.原因: 1)根本原因:维护清朝统治 2)直接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1.时间:1839年6月。国际禁毒日是每年6月26日。 2.领导者:林则徐 3.地点:(广东省)虎门 4.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鸦片战争:在位皇帝:道光帝 1.时间:1840.6—1842.8 2.发动者:英国 3.背景: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落后。 4.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5.直接原因:鸦片贸易受到中国抵制;英国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保护鸦片走私。 6.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7.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8.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鸦片战争对中国最根本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 2)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 3)性质: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内容及危害: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损害领土主权) ②赔款:赔款2100万元。(增加人民负担) ③开放通商: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贸易主权),(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关税自主权) 10. 清政府战败原因: 1)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英国的实力强大;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 11.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12.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10—1860.10 3.侵略者:英法为主凶(英法发动),美俄两国为帮凶 4.主要罪行: 1)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体现了侵略者贪婪野蛮的本性)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领土最多的国家) 5.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6.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此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7.中国近代被割地最多的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鸦片战争的影响)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时间:1851年—1864年。 3.开始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4.主要领导人:(前期)洪秀全;(后期)李秀成 4.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为天京。 5.主要事迹: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以美国人华尔为统领的洋枪队。 2)1862年9月,浙江慈溪战役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6.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7.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1)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启示: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 1. 背景(新疆危机):1)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英俄争夺新疆。 2)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 3)1871年,俄国侵占伊犁地区。 2. 清政府态度:1)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2) 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3. 收复新疆过程: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批进入新疆。 3) 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4) 收复先后:乌鲁木齐——吐鲁番——(阿古柏兵败身亡)喀什噶尔(喀ka噶ga)——1878年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除伊犁外)——19世纪80年代,中俄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4. 巩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5. 意义: 1) 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西北领土的阴谋 2)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3) 巩固了西北边疆,有利开发建设新疆。 6. 能收复新疆原因: 1) 左宗棠正确战略方针; 2) 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3) 清军的英勇战斗; 4) 左宗棠的行为是维护国家是正义事业。 历史职位相当于今天的: 总督相当于军区司令和省委书记的综合,巡抚是省长,无军权, 布政使是省民政厅厅长或副省长。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1. 背景:1)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 2)1894年,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 2.目的: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3.时间:1894—1895 4.侵略者:日本 5.重大战役:1)黄海大战。甲午中日战争,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抗日,壮烈牺牲。 2)辽东半岛战役。(日本罪行——制造旅顺大屠杀) 3)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6.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7.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8.《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 2)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地点:日本马关 4)内容: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1945年抗日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增辟通商口岸等。 ④影响:A.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结合《马关条约》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A.马关条约》割占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 原因: 1)直接目的(借口):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根本原因:瓜分中国,攫取在华利益。 2.时间:1900年—1901年 3.侵略者:八国联军(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头目(西摩尔)—统帅瓦德西 4.战役:廊坊战役 5.罪行:八国联军掠劫北京 。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 6.结果:亲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7.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2.双方:清政府同11国签订 3.主要内容: 经济上: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 廷”最能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侵华大本营) 4.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政治派别——洋务派)——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1. 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学习重点:西方科学技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主要内容): ⑴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主要企业:①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 ②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③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远东第一大船厂) ⑵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主要企业:①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规模最大的民用工业) ②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厂) ③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 ⑶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 7. 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 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9.洋务运动的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0.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2)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的阻挠、对技术的垄断等; 4)洋务企业具有腐朽性,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5)顽固派的反对、阻挠和破坏等; 6)当时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运动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第7课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政治派别——维新派)——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学习英国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 序幕: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马关条约》签订。 2)时间:1895年春 3)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 4)结果:失败 5)影响: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 维新派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3.时间:1898年6月到9月(旧历戊戌年) 4.主持人:光绪帝 5.主要内容: 1)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4)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 6.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改革) 6.结果: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7.意义: 1)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2)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3)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8.失败原因: 1)主观方面:维新派没有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