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地貌【知识建构+拓展延伸】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举报
资源描述
考点12 流水地貌地球的宇宙环境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流水的堆积地貌流水的堆积地貌流水地貌对聚落的影响流水地貌对聚落的影响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牛刀小试牛刀小试 河流阶地指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回答第4题。1.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 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D.三个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为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流水对地面的侵蚀有3种方式:溯源侵蚀、下切侵蚀溯源侵蚀、下切侵蚀、侧向侵蚀这3种侵蚀都是沙、砾石和滚石在流水中沿河底搬运时产生的磨蚀。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侵蚀蚀速速度度差差异异较较大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袭夺前袭夺前袭夺后袭夺后高位河溯源侵蚀低位河断头河改向河袭夺湾袭夺河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下左图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下右图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1)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巫山(分水岭)以石灰岩为主,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流水侵蚀;巫山西侧河流河床(水位)高于东侧;东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更强。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河流袭夺发生条件河流袭夺发生条件虽然河流袭夺是一个自然过程,但它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发生,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与河道坡度、河谷深度、水量、流速和泄水量、岩性特征和地质构造、侵蚀旋回阶段或河流发育阶段都有关。(陡峭的河道梯度;相对狭窄的山谷,使水流无法在其他宽阔平坦的山谷中扩散;更高的水量,使流速和流量足够高;柔软的围岩,使河流更容易受到快速的溯源侵蚀;相对于临近河流更深的山谷;低的输沙量使河流倾向于主动侵蚀。)(1)必要条件: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会涉及到地势、流量及岩性的问题,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因为地势落差大、流量大、岩性松脆的情况下,溯源侵蚀强烈。)两条河流存在位差,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内力作用,也可能是因为外力作用。)(2)非必要条件:A、两河流,挨得比较近。(方便发生袭夺现象)B、发生强烈地势抬升作用,落差变大,水速变快,侵蚀能力增强等。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流水及其所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沟谷、河床底部进行的冲刷和磨削作用,使河流加深。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由于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不再向下侵蚀,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最低基面。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方向引伸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海平面上升时)河床与海平面的高差减小,流速减小,河流产生堆积。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河床与海平面的高差变大,流速加快,下蚀能力加强下蚀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 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侧蚀侧蚀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ABCD1234根据河流不同河段河谷发育的特点把有图的字母与图上的数字相对应,并指出特点。越到下游河床越宽,河谷越浅,上游刚好相反。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落差大,落差大,下蚀作用强下蚀作用强,侧蚀作用弱,多见于河流,侧蚀作用弱,多见于河流上游上游,河谷较深,呈,河谷较深,呈现现“V V”形形河谷深岸壁陡A初期河谷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中期河谷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落差小,下蚀最弱,侧蚀加强,河谷逐渐扩宽,多见河流下游地区,河谷呈“槽型”成熟河谷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如下图)。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阶地面形成时期,河流的侧蚀作用或沉积作用占优势;阶地斜坡形成时期,河流的下切作用占优势。1.河流阶地的新老关系: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越向上年代越老。2.河流不同阶地与河流流速阶地上沉积物颗粒越大,当期流速越快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巩固提升巩固提升 (2018全国卷)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能淹没T0。据此完成2-4题。2.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3.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4.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010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0202小试牛刀小试牛刀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2017全国卷2)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5-7题。5.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6.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A.B.C.D.7.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三角洲沙洲凸岸凹岸冲积平原冲积扇V型谷0202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0202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冲(洪)积扇、冲积平原、沙洲、三角洲冲(洪)积扇河流出山口 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集聚变缓,流速剧减,所携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处冲积扇是耕作的理想之地0202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巩固提升巩固提升阅读材料,回答下题。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毫米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左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右图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上游为山地坡度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严重,搬运能力强;至甲处坡度变缓,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指出右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0202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冲积平原 冲积扇的时空组合: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多个连接在一起就成了洪积冲积平原。0202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河漫滩平原洪水位枯水位 中下游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堆积体不断扩大并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0202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河漫滩平原洪水位枯水位 中下游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堆积体不断扩大并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0202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三角洲形成条件丰富的泥沙来源。(物质条件)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动力条件)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地形条件)0202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三角洲当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时,若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水流缓慢,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不断向海洋扩展,形成三角洲平原。0202流水堆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考向回归考向回归浅滩vs心滩vs江心洲浅滩的形成过程:浅滩的形成过程:浅滩指河床中水面以下的堆积物。由于河床水流速度的变化,水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交替进行,因此河床纵剖面往往是波状起伏的,沿河交替分布着浅滩和深槽,堆积的部分就是浅滩,侵蚀的部分是深槽。浅滩最发育的地段在河床宽阔处或支流河口附近,在这里由于水流速度减缓,在原有的成型淤积体上,泥沙容易淤积,往往造成浅滩,枯水期不出露水面。心滩的形成过程:心滩的形成过程:浅滩堆积如果得到加强,致使过水断面缩小,水流流速加大,冲刷两岸,水道随着河岸后退而弯曲,加强了环流,促使粗砂粒即推移质在浅滩沉积。由于浅滩滩面上的糙率较大,引起流速减小,浅滩滩面上水流的挟沙力降低,使床质泥沙继续在浅滩上沉积下来。浅滩便可继续发展滩体不断扩大淤高,最后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为心滩。心滩前端水流速度大,易受冲刷,滩尾有一低速区有利泥沙沉积。东西侧翼河水分流,受狭管效应影响,流速快,沉积物以颗粒大的砂砾物质,细小的颗粒不易沉积。因此往往是滩头崩退,两侧粗粒沉积,滩尾淤涨,心滩不断下移。心滩枯水期露出水面,丰水期没入水面。江心洲的形成过程:江心洲的形成过程:心滩形成后,心滩两侧环流作用更强。由于心滩的规模比浅滩大,对水流的阻力也显著增大,所以洪水流过心滩表面时,由于流速明显减小,使大量较细的泥沙在心滩表面沉积下来,心滩的高度也随之淤高,逐渐地高出年平均水位,便形成江心洲。江心洲终年露出水面,也存在例外,比如洪水来临,江心洲存在短暂的没入水下时期。0303河流地貌对聚落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影响小试牛刀小试牛刀(2017海南卷)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3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8、9题。8.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9.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0303河流地貌对聚落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影响考向回归考向回归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供水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航运对外联系和运输利于农耕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0303考向回归考向回归在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冲积积平平原原向向山山坡坡过过渡渡的的地地带带,即高高于于洪洪水水位位的地方,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流地貌对聚落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影响0303考向回归考向回归华北平原集中连片聚落分布华北平原集中连片聚落分布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河流地貌对聚落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影响0303河流地貌对聚落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影响巩固提升巩固提升(2020高考全国卷)地名常和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