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的应用课件 【备课精研+延伸拓展】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举报
资源描述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的应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4节学习目标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1.文化基础: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及器官移植。2.自主发展:疫苗、器官移植、免疫诊断及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历程及资料。3.社会参与:增强疾控意识,激发积极参与全面健康生活宣传的社会责任。一针两针三针新冠疫苗有哪些异同问题探讨为什么注射的流感疫苗没起到预防作用呢?某同学在流感开始大规模流行前接种了流感疫苗,可是没过一两个月,她患流感了;而她听说接种过一次麻疹疫苗,终生就不会得麻疹了。她对此很困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提示: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该同学注射的流感疫苗所预防的流感与她所患的流感可能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所以没有起到预防作用。一、疫苗1概念:通常是用_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2.2006年,_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3.2018年5月,我国首个人和动物的_获得新兽药证书,用于预防某个亚型的禽流感。DNA疫苗灭活的或减毒的4当给机体输入外源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具有_。除此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_,免疫力能维持较长的时间。疫苗的应用是人们根据_的规律来设计的,这样可以促进对机体有利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护人体健康。特异性记忆性免疫反应5疫苗分类疫苗一般分为两类:_和_。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6.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_,接受者为健康个体或新生儿;疾病的预防7.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_,接受者为患者。患病的个体8.根据传统和习惯,疫苗又可分为_、_、抗毒素、亚单位疫苗(含多肽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9.按照生物制品通常的分类,用于_、疫苗和类毒素。自动免疫的有菌苗10.菌苗是_的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用活的或灭活11.疫苗是用_制成的;病毒和立克次氏体12.类毒素是将_用_处理,使其失去毒性,而仍然保持着_的制品。用于被动免疫的有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细菌外毒素甲醛抗原性13.预防接种及原理预防接种是重要的_措施之一,是针对传染病的易感人群,目的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_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方法是_等生物制剂。特异性免疫免疫制剂接种菌苗、疫苗或血清疫苗是怎样起作用的14.免疫治疗:重在“治疗”,注射物是_等,目的是“立竿见影”地直接消灭病原体。“抗体”或免疫增强剂15.免疫预防指_,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属于_。免疫治疗指_,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细胞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属于_。患病前的预防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患病后的治疗16.界定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比较时间注射的物质目的免疫预防免疫治疗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疫苗(经处理的抗原)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抗体、细胞因子、血清等直接注射免疫活性物质,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旁栏思考题提示: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荚膜类)及其产物制备疫苗。随着免疫学、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疫苗也已经在临床中使用。思考与讨论1.以某种你熟悉的疫苗为例,和同学们交流它的作用。2.某同学接种了流感疫苗,大夫提醒他说 这一两天要留意,可能会有轻微发烧或其他症状。为什么接种疫苗可能会有轻微的反应?提示:学生能说出熟悉的疫苗,并指出它们预防的疾病即可。提示: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的疫苗作为外来抗原可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有些疫苗尤其是减毒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相对强烈,能引起可感知的反应。3.有人认为,接种多种疫苗很麻烦,应该设计一种用来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这种想法可行吗?请谈谈你的理由。提示:这种想法是可行的,因为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不同疫苗可以引发不同的免疫过程,产生不同的记忆细胞。理论上,制备联合疫苗时要保证其中含有不同的有效抗原成分。临床应用中已有不少联合疫苗,例如,百白破三联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还有麻疹、风疹二联疫苗,流行性脑膜炎二价疫苗等。是否能够设计出针对许多种疾病(具有与它们相关的多个抗原决定簇)的一种疫苗呢?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会遇到很多困难。批判性思维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能否接种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为什么?提示: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荚膜类)及其产物制备疫苗。随着免疫学、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疫苗也已经在临床中使用。二、器官移植1概念:医学上把用_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_的技术。正常的器官生理功能2.器官移植容易失败的原因:免疫系统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_”成分进行攻击。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_,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_。异己组织相容性抗原HLA3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_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_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HLA一半4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_也是世界各国在器官移植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免疫抑制剂供体器官短缺5.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除了_,还包括_和_。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6.由于抗原和抗体反应的_,_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等。免疫治疗已成为与传统的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并列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_,对于有些疾病则使用免疫抑制疗法。高度特异性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免疫增强疗法7.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及希望问题原因解决办法及希望存在免疫排斥的问题,容易失败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异己”成分进行攻击,这就是器官移植容易失败的原因;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的状态,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选用与受体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比较接近的供体器官进行移植供体器官短缺供体远远满足不了移植需求者的需求利用干细胞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唤醒潜藏于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有更多的人加入自愿捐献器官的行列中来2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呢?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思考与讨论提示:可能主要是没有考虑免疫排斥问题。提示: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都要先进行配型,这是因为,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一致,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生排斥的可能性就大,就不适合移植。4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因而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3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有何优点?提示: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提示:需要在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并尽量使运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避免接触病原体,或通过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1.某医生接待了甲、乙(甲接种过破伤风疫苗,乙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两位同时手被割破的病人,查看伤口并询问相关情况后,决定给甲注射破伤风疫苗,给乙注射抗破伤风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三、练习与应用A破伤风疫苗要突破前两道防线之后才能刺激机体B淋巴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B乙病人通过注射抗破伤风抗体获得的免疫力是由其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C与初次接种相比,给甲病人再次接种破伤风疫苗可使其产生更多的抗体D这两种治疗方法中,给乙病人的治疗方法发挥疗效的时间会更长久提示: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乙病人获得的抗破伤风抗体是外界给予的,不是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B错误;再次接种破伤风疫苗可以诱发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烈,会产生更多的抗体,C正确;甲病人的治疗方法通过二次免疫过程发挥疗效,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而乙病人直接接受抗体,机体免疫系统不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这种治疗方法发挥疗效的时间不会长久,D错误。2.预防接种是把疫苗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某种病菌的抵抗能力。若在接种后人体遭受了该种病菌的侵染,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某种疫苗具有与相应病菌相同的抗原B肌肉注射疫苗后会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C接种疫苗后会引起体内相关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在接种后侵入人体的相应病菌由抗体将其清除掉D提示:某种疫苗具有与相应病菌相同的抗原,这样在接种后人体内才能产生针对相应病菌的抗体,A正确;肌肉注射疫苗后,抗原进入细胞外液中,会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B正确;接种疫苗后,在抗原的刺激以及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抗原抗体结合后最终由吞噬细胞清除,D错误。3.拓展应用资料阅读:巴斯德将感染了狂犬病的兔的神经组织制成匀浆,每天取样给家兔注射。开始几天被注射的家免都会发病,但随着匀浆放置时间的延长,家兔发病的反应越来越弱 放置 10 14天的匀浆失去使家兔患病的作用。这时,如果再给这些没有发病的、被注射了过期病兔神经组织匀浆的家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家兔也不会发病了。1885年,巴斯德将匀浆注射给一个9岁的被疯狗咬伤的小男孩,连续注射十几天后,小男孩活了下来。这位小男孩就是世界上第一位狂犬病疫苗的注射者。后来,巴斯德制成了狂犬病疫苗,即过期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1)据上述资料推测,巴斯德所制作的狂犬病疫苗的本质是什么?(2)为什么要对小男孩连续注射十几天呢(3)现在用的狂犬病疫苗与巴斯德制作的疫苗有区别吗?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有兴趣的同学,请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分享。3.拓展应用提示:(1)曾寄生于兔神经组织的狂犬病病毒。(2)需要进行微量叠加。(3)本质上它们并没有区别,但制作方法是不一样的。通过查阅文献,学生应能知道,现在狂犬病疫苗多使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制备,而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是凭经验制成的,可能含有活病毒和灭活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